分享

Eric笔记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张海露Eric 2021-04-30
前段时间立了个 flag: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文版于 2020 年出版,英文版本首次出版于 1983 年。

英文非常好读,篇幅也不长,几个小时就可以高质量完成,对刚开始读英文书的学习者也非常友好。如果你已经读过了这本书的中文版,不妨也找来英文电子版快速读一读,相信在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上都会有新收获。

作者书中的蛤蟆先生通过 10 次心理咨询,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感受。在蛤蟆先生身上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倔强、沮丧和挣扎,他的成长和治愈也可以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工具。


书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人介绍过,在此我就不多赘述。作为一位英语博主,我做了点小工作,希望能鼓励你也读读这本书: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的 PDF 版本,只有 70 页(每页内容较多,纸质版书籍一般 150+ 页)。我边看边在 iPad 上用 PDF Expert 做了一些笔记,也把它分享给你。


标记中有我认为值得学习的语言点、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这些标记粗看上去其实没什么特别,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标注了一些单词嘛!谁都能做啊!」

其实还是花了心思。这些标注体现了我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这也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分享。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特别关注下面这几点。

1)高度重视反复出现的单词

比如:


placate 和 tell somebody off 是我已经熟练掌握的用法,不过在阅读中我多次碰到他们依然会提醒自己「这是作者的高频偏爱词汇」。不以词小而不学,不以眼熟而不当回事。

2)主动联想拓展,持续激活已经掌握的说法

读到下面的 trying 和 import(表示「意义」),我的脑海中就自动浮现了它的「平替版本」,于是也标记在上面:


英英词典和英汉双解各有千秋。英英释义可以帮我们看到一个用法的根本面目,同时从解释中也学到它的替换说法;英汉双解可以让我们把英文和母语联系起来,促进掌握。在阅读中,我们要把自己变成英英&英汉词典,一边能用英文解释英文,同时也能把英文变成接地气的中文。

再比如:


这里的 pushing 和 pleading 非常简单,压了个头韵。我的第一反应是:字面意思是一边逼迫一边恳求,这和中文的「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差不多。

同时我也想到 4 月读书训练营书目 How We Got To Now 中,我们读到过 letter-writing and arm-twisting,于是也把 arm-twisting 补充在这里。

3)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让自己的语料库更丰富

比如这一处:


读到 gay apparel 时,我知道 gay 在这里应该是它比较旧的用法,表示「鲜艳的」,同时我拓展了 loud 有相同的意思。没想到几行之后就出现了 loud,用一条灰线标记它们其实是同义词。

4)不贪心,舍得放弃

比如看到 pop over,根据上下文能知道它的意思,但这个说法我见得还少,我会要求自己混个眼熟即可:


还有一些拉丁语词,我都没有标记,因为这些词不够高频也不够实用。有些词认识即可,有的词甚至都不需要认识。弱水三千,取最得你心的那一瓢。

这些方法和习惯来自我多年的阅读和教学经验,帮助我高效「读书,顺便学英语」,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如何得到这本有我标记的 PDF 版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