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法务10年,我的告别情书

 神州国土 2021-05-01

我本科读的法学,在校期间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毕业后一直在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担任法务,十年时间从法务专员到福建地区法务负责人。今年三月初转行,特将过往心得整理成这篇文章,也算是给过去十年的告别情书。

法学生毕业选择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法学生一定会面临职业方向上的选择:法院、律所、企业法务。进法院是法律人读书时候会有的职业梦想,我也曾有过法官情节,但是当时的我已经静不下心备考公务员。如果去律所,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承受前几年极大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未来独立执业后案源的担忧,我当时的人生阅历让自己做出了相对保守的抉择。身边的同学去企业做法务的不多,我当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收入稳定、可以学到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对法务身份的理解

我理解的法务,首先是一名企业员工,其次是具备法律专业能力的企业员工。

这句话有很多含义的理解,法务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活动,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法务视角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在尽到工作职责的情况下(提示风险和提供合法合规解决方案),需要尊重理解公司站在更高经营角度的决策部署。其次,法务的身份代表了公司内处理涉及法律事务的权威,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给出最专业最精准的判断,这是法务人员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是否独立法务部

有的公司法务有独立的部门,有的公司将法务隶属于总经办、人事行政部甚至财务部。我觉得至少工作前五年不需要纠纷这个问题,我初入职场的时候当地城市公司只有自己一名法务,除了日常审核合同、法律咨询、代理个别诉讼案件之外,还负责公司注册、档案管理,写会议纪要、新闻稿件、参与会务安排等行政事务。这些经历让我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与各个部门同事增加了链接,对我未来走向管理岗位收益颇多。当然,一个人法务做久了,特别渴望有一个团队,在专业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可以相互支撑。

诉讼案件自己代理

我建议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常规的案件由法务自己代理。一是了解案情、收集证据、准备诉讼策略的过程,可以更深入思考纠纷发生背后的原因,从日常管理动作上进行风控前置,避免企业以后再次产生类似的问题。二是开庭诉讼是法律人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很多公司招聘一定级别的法务人员条件之一是具备独立开庭能力,有相关诉讼经验。外委律师与自己坐在代理席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至少应该把自己与律师列为共同代理人。如果在庭审过程中涉及与案情有关的公司内部情况,法务比外部律所更了解情况。

内外部交流

简单的五个字包含了四个不同的维度。

内部同行的交流:跟总部法务部、兄弟城市公司法务之间工作上的交流。我现在还经常与工作第一年认识的原单位各城市公司法务伙伴保持联系,这是革命友谊,也是人脉资源。

内部跨部门交流:跟一线销售人员以及人力、财务等专业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打破专业壁垒和本位主义,站在公司全局的角度出具法务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务要懂业务,参与多深感悟多真。

外部同行交流:要经常跟外部法务同行交流,我在参加工作不久组建了福建地产法务交流群,目前人数近150人,我们经常交流行业与法律专业问题,大家感觉找到了法律人组织。

外部跨行业交流:这是我离开法务岗位之后最深的体会,也是过去十年最欠缺的部分。不管你现在属于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岗位,一定要加强不同行业的交流,多听局外人的建议,让自己的视野格局更开阔。

法务负责人:一半经营一半风控

这是作为法务,特别是法务负责人必须面对的挑战。任何一项企业商业行为都存在风险,法务负责人不能为了控制风险就简单说不行,也不能一味支持经营弱化了自身的岗位价值。法务负责人在工作的时候脑海里时刻会伴随着经营与风控的平衡,这是一门管理的艺术,需要高情商。

写在最后

曾经的学业和法务工作积累受益终生的是法律思维,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管做企业法务亦或者保险经纪人,都离不开法律思维和法律知识,我们提供服务的过程都是在体现法律人的价值。我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广义的法律事业共同体的一员。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分布在各行各业的法律人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