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三件事 安然入夏不生病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5-01

春末夏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但因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雨水、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人容易生病。注重春末养生保健,能为夏季健康打好基础。

由春入夏温差大,易生这些病

春末夏初,各地雨量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过于潮湿的空气会让人体产生不适感;此外由于天气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也易诱发相关疾病。

1.容易感冒

春末夏初,气温变化大,过早减少衣服,人体容易被寒气所伤,引起感冒。可以多拿一件衣服以备不时之需。

2.复发风湿病

春末夏初,降雨较多,且昼夜温差大,每到此时,风湿病最易复发。风湿病对人体损害极大,患风湿病的人轻则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问题,严重者关节变形。

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并且久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尽早确定病因,及时治疗。另外,风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少吹风,尽量避免淋雨,不穿湿衣服,不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3.诱发神经痛

春末夏初,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痛容易发病。

一旦患上神经痛或旧病复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休养,避免用脑过度和思虑过多。

4.易患皮肤病

由于春末夏初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这段时间也是各类皮肤病的高发期。

5.脾胃易受伤

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容易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冷饮开始流行,但是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不足,吸食冷饮会破坏体内的阳气,伤害脾胃。

春末做好三件事,安然入夏

立夏前的半个月,要做好防春火、健脾胃和除湿热这三项工作。

防春火:喝点菊花茶

整个春季,人们的肝火会逐渐旺盛,到春末达到最旺,所以要格外注意柔肝疏肝。

春季人们易出现春困、乏力等情况,或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表现,菊花茶可清肝降火,缓解春困。如有便秘,可加决明子10克清肝明目通便。如困倦明显,易头痛烦躁者,可加薄荷3克清肝降火除烦。

健脾胃:多吃点山药

健脾胃要本着“柔和调养”的原则,可多食山药。

脾胃虚弱者可适量服用粳米山药粥,将50克粳米煮至九成熟,再加入25克山药,炖煮至稀烂即可。

除湿热:灸穴位

常用艾条灸一下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这几个穴位,有很好的祛湿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