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家长如何炼成之案例篇

 静听涛声依旧 2021-05-02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今天用一个案例来继续探讨“好家长如何炼成”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已经陷入了群体焦虑状态,很少有在孩子学习问题上能够做到淡定的家长。但是,这并非说明家长就不能摆脱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对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妈妈是怎样从焦虑中走出来的,她的这个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以下内容是这个家长发到群里的描述,征得本人同意,分享在这里。我会在家长的叙述中,用红色字体穿插我的看法。

上周五孩子两点多放学,我直接送她去楼下写字班练字,顺便把她的书包拎回来了。

在书包里,我发现了她们当天发了的第四单元的测试卷,我一看分数,当时就炸毛了,语文95分。

孩子是一年级啊!哎呦,当时这个火就上来了,因为之前孩子表现一直都还可以,上学期的期中、期末都是100分。

看到这里我也吓了一跳,怎么孩子考95分就着急了?是因为孩子以前都考100分,这也太可怕了。看看下面家长怎么想的:

关键是才一年级,在我的概念里,如果一年级你就搞个95分,到了以后五、六年级你怎么办呢?准备就搞个六七十分?甚至更低?

明白了,原来可怕的并非95分,是家长的联想,是家长对未来的担忧。虽然看起来这种联想好像没有什么道理,但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样想是很自然的,然后就是——越想越焦虑。

一想到这些,我当时真是火大,把平时左老师和蝈蝈老师讲的,一下都忘了[捂脸]。有一种恨不能冲到写字班把她拎出来、然后吼她一顿的冲动,甚至气得我连晚饭都不想做了。

冲动真的很可怕,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有这种想法甚至做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好在孩子当时不在跟前。

后来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稍稍平静了些,再看她的试卷,我发现,其实错的也不是很严重。有一个真假的“真”字,里面应该是三横,孩子写了两横,而“真”字在卷子里出现了四次,所以,就这一个字扣了3分。

我当时就好受了些,就觉得至少不是大问题,再就是后面的“看图写话”扣了2分,因为在“的、地、得”的用法上错了。

95分就是这样来的。

很多家长发脾气,就是因为不问青红皂白导致的,只要孩子考试分数下降了,家长就接受不了,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殊不知,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像家长想的那么严重,弄明白没考好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纠正错误才是最需要家长和孩子马上要做的。

看明白了扣分的原因,我基本冷静下来了。再去看他的卷子,我居然发现“看图写话”写得还不错呀,至少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这是我看到的她写的最好的一次。

我当时就想,等孩子回来了,我不能吼她,我还得表扬她一下,表扬她“看图写话”写得不错。

家长能够这么快地转变过来,令人欣慰,看来平时的家长培训还是起了作用的。其实,孩子考砸了,更需要家长去肯定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

很高兴这个家长及时觉察到了这一点。

但是,这个分数我还是不满意啊,班上同学一定有考100分的啊,那别人怎么都对了呢?

我还是需要发泄啊,于是我就给老公发微信,在微信里抱怨了一下孩子的成绩,诉说了自己的不满。

老公也说:“你看,后面的那个小文不是写的挺好的吗?你如果批评她,也悠着点,别把娃搞抑郁了。”

跟老公聊了一下,我感觉心里的那个气基本就消了。其实,跟老公诉苦的过程,是消气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

家长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遇到孩子出现让自己生气的情况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先进行暂停,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排解,然后带着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已经调整好了心态的我,出门去接孩子。接下来,孩子说的话让我又有了新的感受:

孩子从写字班一出来,第一句话就问:“妈妈,你看到我书包里的卷子了吗?”

我说:“看到了啊”。
她说:“哎呀,我都不敢给你看,没想到你自己看到了。”

孩子继续说:“我拿到这个分数的时候,唉,我都要吐血了,我就在想,我该怎么和妈交代呢?”

孩子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不是我平时太严厉了?对她要求太高了?怎么考不好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家长可能很难体会到孩子的感受,考不好,他们也很难受。如果家长再不理解孩子,他们可能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就谈不上再去改正考试中的错误了

其实,学校考试次数并不多,除了期中、期末考试,这种单元测试比较少。而且,她之前一直考得挺好的,所以我之前并没有说,你一定要考个什么什么分数。但是,即便如此,可能有意无意中,还是让孩子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我问她:“那你打算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有什么好办法了吗?

孩子说:“我就在想,要是不放学就好了。放学的时候,我恨不得把自己埋在学校那个沙坑里面……

此时,我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

我自认为没有给她太多的压力,难道孩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我告诉自己,回去后,和孩子讲卷子,一句也不批评了。

回到家里,我说,你把卷子拿过来,孩子说:“你不要批评我啊。”

我说,我不批评你,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卷子上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

我告诉孩子:“以后不管考得怎么样,我们首先要看错在哪里,把错的改过来,把不懂的搞懂,这就是考试的意义,这样就行了。

我明显感觉到,那天孩子可能真的是有了安全感,反正那天和我们有说有笑的,全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这个家长的故事讲完了,我在想,也许在家长们看来,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情节。

在中国无数个家庭中,在每次孩子的考试之后,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或喜或悲的剧情。

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进步和落后,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如果看到孩子成绩退步就火冒三丈,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有更多的悲剧发生。

问题是,我们本来可以用喜剧来演绎与孩子的关系的,并且这个喜剧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什么我们却一定要守着原有的观念和做法不放呢?

很多家长错误地理解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并非是家长疾言厉色、声色俱厉,严格要求是家长不放过孩子的错误,而不是不放过孩子

有些家长信奉用打骂惩罚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殊不知,孩子是长了记性,但留下的记忆中,更多是痛苦或自责,而不是改正和完善。

即便是孩子伴随着痛苦改正了错误,让错误刻骨铭心,那也得不偿失,因为,久而久之,孩子会把学习考试与家长的责骂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

所以,得到的同时,孩子失去的将是对学习的好奇与兴趣。很多家长还意识不到,这个过程中,失去的才是孩子成长中最可宝贵的东西。

如果你真的是为孩子着想,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合格智慧的家长,请点在看,也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觉察,学会如何面对孩子的考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