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西医治病,称为开药,而中医治病,则称为开方。那么,同样是用药物治病,中医为什么叫“开方”呢?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方字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所以本义是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进一步引申为类比,类象。 我们前面说过,中国传统文化中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天人相应”和“取类比象”。也就是说,所有遵循天人相应的思想,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方术”或“方技”,而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则被称为”方士“。 《汉书·艺文志》中,将”方技“分为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四类。《后汉书》记载华佗、左慈等三十五人的《方术列传》中则包括了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等更多的种类。 《素问·五脏别论》:“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素问·至真要大论》:“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这里的方士都是指医生或通晓医理之人。 因此,在中国古代,医生也被归为”方士“的一类,医生的实践活动也是”方技“或”方术“的一种,那么医生给病人治病用药,也就被称为了”开方“。 中医”开方“,开的不是药,开的是”方“,是”类象“,这是中医用药与西医用药的最大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