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熊带你探微秦印匋、秦印与篆刻

 攒菁堂 2021-05-02
书法馆
公众号
近年所见秦印匋遗存颇多,其中又以戎壹轩藏品与西安一藏家藏品为两大宗,遂引发秦印匋与秦印之间关系的思考。而思考的方向,则多倾向于以篆刻艺术的视觉来审视秦印匋形式,以及其与秦印形式的关系。下面谈谈浅陋的看法。
   一体三象——秦印、秦封泥和秦印匋   
目前所见秦代玺印的遗迹,大致分作三类,即秦印、秦封泥和秦印匋。秦印为玺印实物,封泥为玺印钤压成型的印迹,两者互为阴阳表里。印匋类如封泥,同样是印模钤压形成的印迹。据称人见有木质或陶质的印模,如是,则等同于玺印。无论如何,既然有印匋的存在,其印模的存在就是一种必然。这样看来,在我们所见的三象——秦印、秦封泥、秦印匋的背后,实际上上两类四种形式:玺印和封泥、印模和印匋。
在玺印和封泥、印模和印匋之间,看似形式有异,本质却是相同的,其关键有两点,一是使用文字,二是钤压为用。虽然玺印有着明确的权利和执信的功能,而印匋多表现出『物勒工名』的作用,实则二者在取『信』的意义上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上秦印、秦封泥,还是秦印匋,都拟归属于秦代印章形式的大范畴之中审视、研究之。
图片
   秦印匋形式与特征   
所见两宗秦印匋有着一致的地域归属性,其多数内容指明为『咸阳』『咸邑』『咸里』等,皆与咸阳相关。由此或可判断这些秦印匋存在的年代,是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自雍城迁都咸阳至秦亡的近一百五十年之间。
就字数而言,这批秦印匋中1-6字俱有所见,而以4字为主要形式。其文字形态有西周金文、秦篆及隶书雏形,展现出一百余年间秦地文字演进的过程。在这里,秦篆只是一种大致地界定,如若细分,则有金文与秦篆交错、以方济圆、以圆济方的不同文字形态。假使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排序,从这些秦印匋的篆书形态中可见由圆趋方、由繁趋简、由无序到有序,直至隶书笔意和结构雏形变化的轨迹。这一点,也和秦印章用字变化是类同的。再就外观形式来看,这批秦印匋为方形、条形和长方形,其中长方形数量最多,也最为典型(长方形印式的选用于篆刻独具意义,拟在下节评述)。如以秦印作为比照,这批秦印匋还有两点与之不同,一是绝大多数印模为阳文,即印匋纹为阴文;二是印匋大多数不施加界格。
图片
综合以上各点来看,秦印匋的形成既和社会进程相关,也有着一个自我应用的小系统。如其印模不同于秦印的阴文形式,多用阳模钤压为阴文,是否可以推断为,印章钤压时因为有印匣或坚实的竹简作为依托,无论阳文还是阴文皆容易形成印迹,而匋器多为中空式器物,钤压印模时缺乏坚实依托,故阳文印模容易钤压成型。如此,秦印匋阴文印迹的形成就并仅非形式的选择,而是生活经验积累的必然。
   秦印匋与秦印的形式异同   
   及对篆刻的启发   
虽然我们将秦印匋和秦印皆视为秦玺印形式范畴,但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无疑会启发以秦玺印形式为借鉴的篆刻创作活动。
就秦印匋与秦印的同一性而言,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时代重合,气息相通;二是字形相近,结构相类;三是印模为体,钤压为用。关于第三点,因为有大量的秦印和秦印封泥实物作为比照,其二者之间的阴阳转换关系已经十分明晰。至于秦印匋,目前尚未获足够量的印模实物,所以难以辨别二者之间的转换细节。据称,人曾见木质或陶质的印匋母范,但未闻有铜质材料的。如属真实,那末因为材质的不同,必将影响母范的文字形态,进而形成不同于铜印形式的钤压印迹。但『印模为体、钤压为用』的方式,无疑上秦印和秦印匋共同性之一。
秦印匋和秦印最突出的不同处也有三点:一是外形。以典型的四字印为例,秦印以方形为主,而秦印匋则以长方形为主;二是阴阳转换方式。秦印凿刻为阴文,以获得阳文的封泥效果,而秦印匋与之相反,获取的是阴文的钤压效果。用今天篆刻习惯来说,即秦印多阴文(白文),秦印匋多阳文(朱文);三是秦印以界格为标识,而秦印匋的界格用例极少。可以说,秦印匋和秦印的不同之处拓展并丰富了我们对广泛意义上秦印形式的认识,并因此给以秦印为借鉴的篆刻创作带来启发。
图片
先说外形。自古以来印章外形以方为主,但也并非唯一是终。如果淡化以权信为功用的时代对方形印式的情有独钟,以及千百年来因惯性形成的方形主流印式,那末印章外形的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中国古文字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六国文和秦篆,就文字外形来看,偏长形的体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秦印匋的长方印面在以四字构成时,正好顺应了文字外观形态,因此更有利于章法的排布。以往,笔者在借鉴古玺风格进行创作时,即发现长方形印面较方形易于分朱布白。而六国玺印中所出现的如铁轨式的双行布局的弊病与不足,其问题即在于文字形态不谐于方形印面。在之后的发展中,汉印以秦摹印篆为先导,大力改造字形,弃圆取方,并简化结构、减损笔画,终于将文字外形适应于方形印面,实现了从方法到形式上的规范统一。但其中最大的损失,是伤害了文字结构中原有的鲜活性,使得汉印有千印一面之嫌。因此,秦印匋长方形印式既有存在的意义,更有对今天篆刻的启迪。
次说文字的阴阳不同。长期以来,我们对古玺印阴阳文字的界定其实都是一种误会。因古今钤印方法的不同,我们所谓的如秦汉印的阴文形式,在古人看来实则追求的是钤盖于封泥的阳文效果。古人要的是字底,我们眼中的则是印面。如果以篆刻艺术的视角来看,其实阴阳也不是问题。况且无论是玺印还是篆刻,其文字形式无非就是阴阳二途。由于我们过去大量接触的都是所谓的阴文秦汉印,所以秦印匋的阳文形式(指印模)使我们得见如镜像里的另一种形式,对于借鉴秦印进行篆刻创作而言,可以突破以往对阴文秦印的认识,使我们的思维和方法得以优游于阴阳镜像之间。
再说界格的有无。可以说界格之用是秦印『安身立命』以及『扬名立万』的法宝。界格的应用基本确立了秦印的整体形式感,同样,其负面效果就是间隔了文字间的彼此照应和气息流动。这就像陕北高原多沟壑,其两侧男女可以看见而不能语言和身体交流,如民歌所唱,只能是『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了。秦印匋基本不使用界格的原因尚不得而知,但界格的弃用使得印面上的文字更易于协调组合,故章法形式更富于变化。就艺术创作而言,其妙处即在于自由地表现,达到相由心生的境界。但实际上这种自由都是有限的,或限于工具、材料,或限于媒介、形式等。篆刻所限的除文字之外,其次便是形式。此前,笔者曾以『樊笼里的舞蹈』来说秦印形式,即有感于秦印界格的存在与应用。秦印匋对界格的弃用可以说少了一层『樊笼』,因此增加了表现自由,或者说更近于艺术创作的本真。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秦印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秦印样式,也更有利于借鉴于篆刻创作。
   典型秦印匋的魅力赏析   
因钤压手法不同,以及年代久远,秦印匋的印迹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残损不全,但其中清晰者也不在少数。如以印章形式为衡量,内中不乏佳构,更有使笔者感到『震撼』的印例。下面试举四至六字秦印匋数方,以见其整体魅力或细节的精妙。(图例为阳文勾摹稿)
咸里陈恐除了没有界格之外,颇类于工致风格的秦印样式,章法饱满完整。文字中既有金文结构遗存,有能于方圆中取得统一,可视为后来汉印形式的先导之作。
图片
咸邑如趞咸里渊章二者文字直、斜用势为主,动态由此生发。而在文字的大小错落之间,可见虚实空间经营,章法遂有活变。
图片
图片
咸里屈阝咸辟东若二者皆有典型的圆弧结构应用,但手法不同,意象有别。『咸辟东若』整体典雅稳妥,其中『若』字可谓印眼所在,既有动态变化,又成空间分割;上有所承,右有所带,是全印机枢所在。『咸里屈阝贺』细看之下几乎无一处不在动态之中,却能于反复出现的动势中获取整体的平衡,这种极富生命感的文字结构方法在以界格为形式的秦印中和后来的汉印形式中已渐次减弱甚至消失。
图片
图片
咸里沙差咸里完阝奢前人认为汉印文字尝取隶意,实则秦印为始作俑者。与汉印出于文字规范有意为之不同,秦印的隶书应用是顺应彼时书体演化之势的无意而为,因此更见自然。如『咸里沙差』中的『沙』字、『咸里完阝奢』的『奢』字,不仅结构形态,连笔势都带有浓浓的隶书意味。更有趣的是,两方印匋中同时应用了极具金文形态的字形,如完阝、差二字。将这种跨度颇大的字形集而成一印,却又不显突兀,的确是今天印人难以企及的事。正因为此,秦印匋的文字看似混用,却能归于本真、收于一隅的现象,可以给当今印坛以思考和启发。
图片
图片
咸厘期有咸里屈阝小买以挪让、穿插的方法获得章法的稳妥与完整,本为古玺印的特点,其非如此,不能解决古文字结构不甚稳定、动势相违的组合关系。秦印因为『摹印』的意识,于文字结构及外形已有所改变,但尚未臻完全整饬和秩序,印面章法中就有了古玺的遗绪。从例举二印中可以看出,其章法重在纵行的结构经营,运用穿插挪让的方法,进而使全局浑为一体。
图片
图片
咸高屈阝里絭器六字秦印不多见,此印匋堪称精妙,其充分利用斜画形成的动态及空间关系,达到了既生变化、又归统一的完整章法效果。所以,即便无边框约束,也能自成一体。(器字印迹不清,中心结构或存疑。)
图片
咸阳巨戏这是秦印匋中最令笔者震撼的一品,其不仅具有完美的结构形式,更表现出开张雄强的气势。此前在谈及六国玺印时,笔者认为『日庚都萃车马』印为六国第一印,而『咸阳巨戏』堪称目前所见的秦印第一品。无论是究于细节,或是摄于整体,仅从印迹上欣赏已足见完美,他日若有幸得见印模,当会有另一番感受。
图片
目前,我们所见秦印匋只是印迹或印迹拓本,其中多失细节甚至残损,乍看之下不易领略精神。假如能循着秦印的范式与精神放开去欣赏,秦印匋的魅力自会日益显现出来。
老墙于风过耳堂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