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是工作的加速器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不少沟通问题,例如与同事沟通,上来就说:“这个事情他已经批了,我觉得没啥问题。”典型的无效沟通,因为:
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无效沟通后,我也在反思为什么结构化、快速地说清楚一件基本的事情,对我来说都存在困难。能想到的原因是:我在沟通中更多关注我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感受。 一般而言,人想要表达观点需要经历3个步骤: ① 搜集信息; ② 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 ③ 描述信息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洞察,并传递给其他人。 其中,①②需要靠大量的体验与思考,包括:工作、读书、经历、人生角色的变化等。但总体而言是个人理解世界的过程。 而③则需要开始考虑「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开始要求我们拥有同理心、学会识别干系人的信息背景与利益点。在工作场景下,尤其是业务变化快、人力相对有限的环境下,沟通效率与有效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加速器,这让结构化地表达变得非常重要。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思想仍然来源于《金字塔原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与表达的「结构」,而使用「结构」的本质就是简化信息组织的过程,用一种经过大量验证的高效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表达的效率、有效性。 要坚信「大道至简」 在做学术论证的时候,会使用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论证方法,此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沟通,而是得到一个可靠、严谨的结论。但在企业中,沟通与论证更多是为了:
由于大家的时间都比较有限,作为信息的传递方,我们需要避免过度设计、过度复杂的论述,尽量做到观点逻辑清晰、呈现高效可视化。 示例:下图为麦肯锡的PPT:二维象限 数形结合,相比于单纯的Excel表格、折线图,表达效率会高很多。 构建思考力的金字塔 想要构建思考力的金字塔,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理念打基础。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① 明确理念打基础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包含「四个基本特点」和「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两个步骤。 1.1 四个基本特点 即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
1.2 结构化搜集信息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信息,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 第二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接下来找出这些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依据事实、理由、结论的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接收信息除了在前两步做到能够听清楚以外,最后还要用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 示例: 结论:抖音将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天猫商城 理由:支持该结论的理由分别是:
事实:论证理由的合理性,还需要事实作为支撑(数据、专家证言、历史…),比如:支撑“抖音流量有绝对优势”的事实包括“2021年抖音DAU峰值已到7亿 ,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90分钟,淘宝/天猫不足10分钟”等。 想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可以根据以下两点Review:
② 基于目标定主题 基于目标设定主题,需要理清目标、主题与序言。 2.1 明确目标 首先,提前阐述/设定具体场景。场景越具体,目标和结构会越准确。 其次,确定对方行为目标(指经过你的表达之后,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ABCD目标法。
示例: 场景:Q1信贷业务增长60%来源于电销外呼,但80%的电销外呼都无人接听,外呼效率遭遇瓶颈;Q2信贷业务目标翻了4倍,完成难度非常大。 目标:希望产品部门在Q2确保上线「辅助外呼」功能,自动过滤80%的沉默/无效号码。 2.2 包装主题 包装主题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简单、准确、利益(从对方角度出发),三者缺一不可; 示例:
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模式为:第一级,头部流量;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以得到APP为例:
2.3 序言设计 序言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结构包含4个要素(简称SCQA):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4个要素的顺序,为不同的场景设计序言。 SCQA有4种模式,其中「标准式」是用得最多的。 ![]() ![]() ③ 纵向结构分层次 首先,结论现行。即每一个答案的本身就是一个结论,不能是“X框架特点的介绍”、“X框架特点的优劣势分析”。因为是结论才有可能回答上面设想的疑问,因为是结论才能引发下一个层级新的问题。 其次,以上统下。就是下面的每一个都是回答上面问题的答案。每个问题回答本身都需要是结论,才能更加清晰有说服力。 ![]() ④ 横向结构选顺序 常用的两种方法「演绎法」、「归纳法」。
4.1 演绎法 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是横向画出来的,而最上面的「中心思想」是对于下面这个论证过程的自下而上概括总结。 ![]() 例:我是你适合嫁的人,请嫁给我吧。 ![]() 演绎法分为「标准式」、「常见式」。其中, 演绎三段论就是「标准式」。例: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也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现象、原因、解决方案就是「常见式」,例:现象是业绩开始下滑,原因是人员能力有待提升,解决方案是抓紧内部课程开发与培训。 ![]() 4.2 归纳法 归纳的三种结构:时间、结构性、重要性。其中「结构性」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将整体拆分为部分,遵循MECE原则进行归纳总结。
MECE要求我们在归纳时不重不漏,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 「Less is more」:你可能听过“奇妙的数字7±2”,说的是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如果要点太多且不进行归类分组,听众基本不会理解你毫无头绪的表达。即使分组也不要穷举式论证,尽量聚焦关键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