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侧椎动脉闭塞所致顽固性眩晕治验一例

 木子的书屋 2021-05-03
(2021-03-29 08:31:32)

段某,男, 43岁。山东济南市人。

初诊 2019-5-11

阵发性眩晕,发作时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左侧倾斜,欲倒,此状况持续将近一年。易疲劳,稍劳则诱发眩晕,左下肢无力,睡眠差,多梦。20188月诊为:急性脑梗死,椎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狭窄(右侧,V4段)。二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多年。手足厥冷,急躁易怒。纳可,二便调,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体形较胖。

处方

生黄芪150克当归20克红参20克白术30克云苓30

柴胡20g 白芍30g 香附20g 黄连15g 半夏10g 黄芩30g

干姜30g 桂枝30g 熟地40g 川芎15g 丹参40g 鸡血藤40g

厚朴10g 槟榔20g 五味子10g 炒枣仁40g 水蛭10g

土元10g 钩藤30g 泽兰20g甘草10克。

生姜20g 大枣6枚为引,水煎服,日一剂。

14剂。

二诊 2019-5-27

眩晕发作缓解,身体欲向左侧倾斜、欲摔倒的情况未再出现,头部感觉较前清爽,眠浅,纳可,二便调,夜尿多,舌质淡,苔黄厚腻,脉沉弱。

处方:上方加红参10g ,炒枣仁10g ,生薏米50g 

水煎服,日一剂。14剂。

三诊 2019-6-8

眩晕未再发作,走路时身体向左侧倾斜未再发作,头部清爽。BP130~120/90~80mmHg,眠浅易醒,纳可,大便每日一行,夜尿频,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

处方:上方去钩藤,加紫石英30g,炒枣仁改60g ,去生薏米,

水煎服,日一剂。14剂。

四诊 2019-6-22

眩晕未再发作。视物重影发作一次。夜尿次数减少,每晚最多一次。睡眠好转。舌质淡,苔厚,稍黄,脉沉弱。

处方:上方去泽兰,加益母草30g

水煎服,日一剂。14剂。

五诊 2019-7-6

发热3小时。T38.6,咽干,舌质淡红,苔薄黄。

处方

1.        麻黄10g生石膏90g杏仁10g苏子20g 牛子20g 生地20g

玄参30g 麦冬30g 黄芩30g 知母30g 藿香15g 佩兰15g 青蒿15g 黄连10g 木香9g 厚朴10g 甘草10g

生姜20g 大枣6

水煎服,日一剂。7剂。

2.热退后再用622日方7剂。

六诊 2019-7-20

未再出现眩晕,未再出现走路时右侧倾倒。左侧锁骨外侧下方疼痛。翻身时、活动时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近日查体,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亦消失。

处方511日方加红参10g ,羌活20g,元胡15g,炒枣仁改50g。水煎服,日一剂,14剂。

七诊 2019-8-10

头昏沉,口周麻木,眠差,纳可,二便调,舌质暗淡,苔白厚,脉沉弱。BP140/100mmhg

处方:上方去元胡,加天麻12g

八诊 2019-8-24

口周麻木消失。近日阵发性眩晕,每天一次,纳可,眠可。BP128/85mmHg。舌质淡,苔黄厚腻,脉沉弱。

处方:上方加地龙15g ,生薏米40g,炒枣仁改30g 

九诊 2019-11-2

106日眩晕严重发作一次,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因过于劳累悲痛(其母亲去世)而诱发。后住院治疗一周好转。现在失眠,多梦,纳可,夜尿2次,大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处方

生黄芪150克红参30克白术30克云苓30克当归20

柴胡20g 白芍30g 香附20g 黄连10g 半夏10g 黄芩30g

干姜20g 桂枝30g 熟地30g 川芎12g 丹参40g 鸡血藤40g

水蛭10g 土元10g 五味子20g 炒枣仁50g 紫石英30g

夜交藤20g 益母草30g甘草10

十诊 2019-11-16

眩晕未再发作,近日怕热,鼻干,口干,纳可,眠可,多梦,二便调,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弱无力。

处方:上方加生地30g 麦冬60g。共14剂,水煎服,日一剂。

十一诊 2019-11-30

眩晕未再发作。口干鼻干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脉沉弱。

处方:上方继服。

十二诊 2019-12-14

眩晕未再发作。BP120/80mmHg。纳眠可,二便调,夜尿2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处方:停服倍他乐克。上方炒枣仁改30g。水煎服,日一剂。14剂。

十三诊 2019-12-28

眩晕未再发作,BP126/88mmHg,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腻,脉沉弱。

处方:上方加生薏米40g。水煎服,日一剂。14剂。

十四诊 2020-1-11

2周出现2次眩晕。停倍他乐克后,血压升高,又加服倍他乐克,血压好转。纳眠可,二便调。

处方:上方去紫石英。水煎服,日一剂。14剂。

   体会:

   能够诱发眩晕的疾病因非常多,比如常见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耳石症、脑动脉硬化等,导致了脑部的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现在这个病例呢?比较严重的左侧的椎动脉堵塞,通过造影已经确认左侧椎动脉完全性堵塞。像这么严重的堵塞,还只是导致一个眩晕,而没有出现更大面积的脑梗死,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椎动脉梗塞是一个逐渐发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椎动脉内径逐渐缩小,最后出现完全堵塞。如果是一个血栓形成,突然堵塞了椎动脉,那么这个病人能不能活下来还都是一个问题。椎动脉硬化逐渐的加重,管腔逐渐的缩小,最后出现完全性的闭塞。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大脑的供血是非常丰富的,有非常非常多的血管来给他进行供血。所以在这一侧的椎动脉逐渐狭窄的过程中,其他的血管可能就开始补充供血,也就说逐渐形成了侧枝循环,所以不至于导致大面积的脑梗塞,甚至导致死亡。这是我体会的,左侧椎动脉完全堵塞了,这个病人为什么没有出现脑组织的坏死,而只是一个眩晕。

  从西医上来看,这个椎动脉完全堵塞了,已经没有办法再治疗了,放支架也好,再疏通也好,这些手术基本上都没有办法来进行。所以只能求中医来进行治疗。中医怎么办呢?中医在对眩晕的认识上有两个观点,学过中医的人都非常熟悉。一个就是“无痰不作眩”,一个就是“无虚不作眩”。痰能够阻塞气机,能够蒙蔽清窍,往往容易导致眩晕,所以中医上叫到“无痰不作眩”。还有一个就是“无虚不作眩”,就是说由于虚弱,清气不升,清窍失养,往往出现眩晕。实质上在我看来,长期的慢性的眩晕的患者大部分是 “无虚不作眩”导致的,有没有痰致病的因素所在呢?应该有。痰的产生是在于虚。因为痰的产生是由于水液代谢不畅,水液代谢不畅的原因呢?一般来讲,最终都责之于虚。如果气不虚,气化非常正常的进行,就不会出现水液代谢的失常,也就不会出现水液的集聚,就不会出现痰饮之邪。凡是久病的眩晕的患者,最终的治疗必须要归结到“无虚不作眩”这个结论上来。像本例病人就是一个“无虚不作眩”的典型。患者身材高大又肥胖,中医上讲了叫“形盛气虚”,肥胖那就是痰湿内盛。气虚和痰蕴湿盛往往相互交结在一起。但是本源在气虚,标在于痰湿。因此治疗还是以大补元气为主。通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元气逐渐恢复,气血逐渐地通畅,痰饮之邪也逐渐的减弱,患者的眩晕就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也是我治疗这里眩晕的一点体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