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4年,一个乡村老中医专门教我5个祛...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1-05-03
1994年,一乡村老中医专门教我5个祛除湿气的方法,我当时以为他只是江湖行医,没想到我才是有眼无珠!
脾胃虚弱的问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最常见问题,就是脾虚生湿。身边很多朋友,要不就说自己脾胃不好,要不就说自己湿气很重,乃至经常的头昏脑胀,精神上也没有了活力。
脾胃虚弱和湿气重,这两个情况基本是伴随出现的。脾胃虚弱了,体内会“水湿内生”,体内湿气重了,又会反过来影响脾胃的运化。因此,脾胃虚弱湿气重,它的表现也比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进行辨证:

湿气重不重,看身材】
1.关节屈伸不利索
:感觉浑身关节移动困难,一动就非常酸痛;
2.饮食运动习惯没有明显改变,但体重明显上升;
3起床后多半还会感觉到没有力气,精神不好,还可能同时小腿酸胀发沉;

湿气重不重,看脸上
1.一年四季脸上都喜欢出油,摸上去能感觉到腻腻的;
2.油耳朵:耳朵里面总是湿湿的,用小指触碰,感觉有油;
3.早起后眼睛浮肿,恨不得一上午都不消肿;

湿气重不重,看口腔】
1.口腔出现变化
,舌头发胖、舌苔厚腻等;
2.舌苔颜色或白或黄,而且容易在舌头的边缘出现齿痕;
3.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

湿气重不重,看大便】
1.如厕之后
,使用手纸,擦三五张纸感觉也擦不净;
2.大便不成形,甚至便溏,并且大便会发黏,容易粘在马桶上,冲洗不干净;
3.小便尿量太少,大便次数也很少,憋得慌、但又拉不出来;

湿气重不重,看精神与睡眠】
1.没有食欲
,吃一点就胃胀,还有轻微恶心;
2.起床后刷牙喜呕吐下才舒服、感觉嗓子里边总是有东西似的;
3.湿邪困扰脾脏,导致正常运化效果无法实现,从而出现胸闷腹胀、倦怠无力;

1994年,这个乡村老中医,专门教我5个祛除湿气的方法,我在这里,将这5个方法分享给你。第一个是穴位按摩法,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祛湿排毒之功。
1.按摩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按摩法:可通过按揉或艾灸方式,2次/日,5~10分钟/次。
2.按摩神阙穴 神阙穴如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3.红花泡脚从药店买些红花,泡脚的时候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用红花水泡脚,当然也可直接加到热水里一起泡。建议泡脚的水漫过脚踝骨。

4. 艾叶泡脚:和上面的方法一样,用纱布将艾叶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然后用热气熏一下脚再泡脚(注意别被热气烫伤)。

接下来,介绍——“特效”茶疗法。

湿气的形成很复杂,但湿气想要被排出体外,无非三种方式:
一是调脾脏:让脾从内而调息湿气。这种方式见效最慢,但却是根本的方法。
二是排汗:让湿气从内往外排出来,这是比较健康的排湿方法,以适量运动,微微出汗的排汗方式最好。
三是利水:也就是通过利尿排出身体多余水分,带走湿气,这种方法看起来治标不治本,却能让湿气重的人迅速得到调节,不失为救急的方法。

上面说的艾灸与泡脚都是用的排汗法,但是强行排汗可能造成体虚而且也比较麻烦,不如使用三者兼具的方法——茶疗法。

我的独家茶疗方——红豆、薏米、赤小豆、芡实、大麦、苦荞、栀子与橘皮。

大家应看出来了,这是根据红豆薏米茶改良来的,一般红豆薏米茶,只祛湿、不健脾,不能从根源上杜绝湿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喝了红豆薏米茶短时间内有效,而后期湿气易复发的原因。

故我花整整3年时间,将这方子进行改良,加赤小豆、芡实、大麦、苦荞、栀子与橘皮6味,别小看这几样“药食同源”的食材:

1.赤小豆、芡实——兼顾祛湿与健脾——解毒排脓,清热祛湿,利水消肿,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补脾止泻;
2.大麦、苦荞——清湿热、泻胃火——不仅能治疗湿热、寒热头痛,还能起到良好的止渴作用;
3.栀子、橘皮——健脾胃的两大金刚——有健脾化湿、驱寒祛风的作用,对湿气重、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也可治疗风湿麻痹、外感风寒。
加上原来的红豆薏米,8味一起,调脾脏、排汗、利水——三管齐下,为我们的健胃保驾护航、将湿气从体内赶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