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冈山报

 青梅煮茶 2021-05-03

   ■马于强

李斯(公元前280—公元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初为郡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在学习治国之道的同时,于书法一途也已留意。李斯在学业完成时,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公元前247年李斯离楚入秦,先求见于秦相吕不韦。他是幸运的,吕不韦非常欣赏他的才学,亦看重他的书法,遂任其为司书郎。当时吕不韦兼掌农、工之业,作坊中有工匠五万,以为秦王嬴政60万军兵器之用。自李斯上任,兵器、铸印等所需文字,全出李斯之手,一时无双。取得吕不韦的信任后,他被推荐到秦王嬴政处当了近侍。因为向秦王献灭六国成统一之计,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而拜为长史,以后又尊李斯为“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国贵族借口水工郑国利用兴修水利工程之际削弱秦国国力,鼓动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立即上书谏阻,以雄健的笔触,阐明逐客与留客的利害,为赢政所采纳,并对其器重而提升为廷尉。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做了丞相。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他力主废分封、设郡县;提倡焚诗书,禁私学;主张以法为数,以吏为师;并主张车同轨,书同文。这些主张均得到秦始皇的同意,并推行全国,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巩固统一局面,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文字方面“建有殊勋”。因当时全国各地“语言异声,文字异形”,不利于政令的推行,大大阻滞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统一和进步。秦统一后,李斯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始皇命其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他以统一前秦国通行的篆书为基础,取各国文字之优点,或增其点画,或加省改,变字中斜笔为纵横之势,力求其整齐划一,然后书《仓颉七章》献于始皇帝。秦始皇见书大喜,遂诏告天下颁布执行。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以非秦之书悉烧之,兼施重刑,天下书遂同文。所不去者,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李斯小篆的实施对当时全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及中国文字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斯小篆代表了当时篆书艺术的最高峰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是只用严格的等粗线,去除肥笔和墨团,直可合绳,曲可中规,后人称之为“玉筋篆”;二是变短小的笔画为修长的笔画;三是变直笔为曲笔,这种曲笔表现出很强的审美意识;四是字体呈长方形结构,并且长与宽有严格的比例。李斯小篆刚健的笔画与匀称的结构达到了高度的协调统一,使汉字的书写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李斯的书法成就是巨大的,很幸运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名的书法家。凡当时“诸山碑铜人铭,皆斯书也”。其小篆,有“秦相笔意,扑茂雄深”之称,为我国书法瑰宝。唐张怀瓘《书断》称斯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长风万里,鸾凤于飞。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又云:“始皇以和氏壁琢而为玺,今斯书其文,今《秦山》、《峄山》等碑,并其遗迹,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代之法式”。列其“小篆为神品,大篆为妙品”。唐李嗣真《书后品》亦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诺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其小篆形体匀圆整齐,圆中规,方中矩,直中绳,用笔如棉里襄铁,行笔如春蚕吐丝,离方遁圆。可以说小篆相当规范,对偏旁部首制定了一定的写法,笔画都是婉曲与平直的单线,笔画粗细基本不变,较圆浑,笔画之间的空距非常匀称,字形狭长。字的上半部分较繁,下半部分舒展,给人以柔中寓刚,爽朗俊健的美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贵遗产和研究汉字演变发展的珍贵资料。但小篆因其书写仍较复杂,在实用上为后来较为易写的隶、楷、行等书体所取代,但它的优美艺术形式在书法艺术门类中,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下来。

无可否认,李斯是一代英才,是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功臣,他的历史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但他提出的焚书坑儒的建议,又是扼杀诸子百家思想的罪魁祸首。因此,客观而全面的去评价李斯,他应该无愧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文学家和书法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