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由观念到行为的改变有个过程

 凌宗伟 2021-05-05


【异史氏曰】在某地的教学质量提升项目中,我们一再强调“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尊重差异”只是教学理念,不是教学流程,更不是教学模式。遗憾的是不少老师总希望能给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或教学模式。我以为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一定是因学科、因人而异的,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可复制的流程与模式的话,那就不是教学了。

譬如差异化,英国人安德烈·雷德芬就认为“尽管为特定的学习个体或小组制定教学计划很关键,但我们要清楚最有效的差异化并不是通过扩展教学内容完成的,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批改他们的作业以及及时反馈做到的。因此,我们要为差异化教学做的并不是为每一节课制定明确的计划,而应该是为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堂准备。总而言之,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有两个问题可以始终帮助我们思考:(1)学生们完成任务后做什么?(2)学生们陷入困境时怎么办?”对此我个人深以为然。

事实上尊重差异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事实上每一位具备教学基本常识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总是会尊重差异的。譬如对不通学生的不同要求,给不同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对个别学生读音不准,书写或者口头表达不流利、不准确的及时指出,及时采取针对性训练等就是尊重差异的教学行为。至于这些行为何时发生一定是相机而为的,而不是刻意的,更不可能是完全在事先的预设中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思考“学生们完成任务后做什么”“学生们陷入困境时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后续为达成目标的任务或者活动的跟进就可能是尊重差异的,那么学生的进步也就可以“看”到了。这背后折射的是每一位教学智慧,同样很难用具体而微的标准去衡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