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南阳志学书院:改建尼寺,弘传理学

 真友书屋 2021-05-05

志学书院由明代南阳知府段坚所建,《明史·列传》中称他:“创志学书院,聚秀民讲说《五经》要义,及濂、洛诸儒遗书。”

可见段坚创建志学书院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为此被郑重写入了正史中。段坚乃兰州皋兰县人,他在明宪宗成化八年至十五年任南阳知府,他乃是南阳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知府之一。

段坚在少年之时努力读书,中举后入国子监继续读书。代宗景泰元年,段坚上书提议取缔全国各地的佛寺道观,他的提议太过大胆,故未获得批准。景泰五年,段坚进士及第,出任山东福山知县,他任职期间对教育十分重视,还编写了蒙学教材并予以刊刻。经过他的努力,福山文风得以转变。

成化初年,段坚以政绩卓著而被提拔为莱州知府,他在当地任职仅一年,就使得当地文风得以改观,后因守制而离职,期满后改任南阳知府。对于他在此任上的政绩,徐斌在《南阳著名太守——段坚》一文中选录了《段容思先生年谱纪略》中的记载,其中在成化八年壬辰,段坚五十四岁时载:“春,听选于吏部。秋七月改授河南南阳府知府。时亢旱,先生未到任入叶境即撰文祷于社稷等神,雨遂沾足,先生凡祷于神必诚必敬,不祷淫祀,亦不设斋醮,惟书己罪于所事之神而每祷辄应,人多先生之诚且重其素行合于神明也。南阳新遭刘石之乱,民甚凋敝,先生极力抚之,民乃乐生,逃移者多复其业,冬十月,创志学书院于郡城之西。”

段坚到任南阳知府的当年,就创建了志学书院,对于该书院的情况,《纪略》中描绘说:“先生之创是院也,规制宏敞,条理精密,亲书白鹿洞书院条教及文公增损吕氏乡约于壁间,其教之,学之者,皆有成法;赏之罚之者,皆有定体,暇则亲造,劳其教者而课其学者,旋有芝数本生于清风高节之竹林内。”

段坚在书院的墙壁上书写了白鹿洞学规,可见他推崇程朱理学,为此,段坚被称之为河东学派内的重要人物。程朱理学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理,理是通过气而派生出万物。段坚也有同样的认识:“天地未开辟,有天地必开辟之理;天地既开辟,有必生圣贤之理;圣贤既生,有必建极立言之理。何哉?生生之理,自不得而止之。”

段坚在南阳知府任上做了许多有益之事,比如他在成化八年重建卧龙岗武侯祠,同时又修复了诸葛书院,当年他还把豫山之麓的僧寺改建为豫山书院,明唐藩宗室弟子在此受业。《纪略》中记载了他与唐王交往的细节:

春,朝唐王谈关中事,时唐王殿下于西书房语及关中事,王曰:“近有客来云阿房未央惟基址而已。”先生对曰:“殿下此言诚可为后世法。”时王亦欲增修宫殿,先生复作诗上之曰:“客来向我说关中,秦汉于今事不同。基址尽埋深草里,阿房宫与未央宫。”唐王增修之意遂止。治文庙祭器,以铜为之。

成化十二年的某天,段坚去看望唐王,他们聊天时,谈到了陕西之事,唐王说近来有客人从陕西来,谈到著名的阿房宫和未央宫仅存基础。段坚借机说:您说得太有道理了,堪称警句。段坚此语实有所指,因为那时唐王正想在藩府内增建宫殿。而后段坚又写了一首诗来予以规劝,唐王明白段坚所指,于是打消了增建的念头。

成化十年,段坚废掉一处尼寺,将寺院用房改建为志学书院,同时他写了篇《志学书院记》,其在此记中首先称:“书院,旧梵宇也,在南阳城西百步许。其地十有六亩余,内殿庑及栖息之处,七十楹有奇,垣周若干堵。不知始于何时,而尼僧百数居之。”

该尼寺占地十六亩,总计有七十楹房屋,不知创建于何代,但当时此寺内住有僧尼上百人,可见该尼寺较为兴旺。既然如此,段坚是如何清理这些人呢?他在记中自称:“壬辰秋七月,坚奉命来守是土,以为教化者,守之急务。暇中,呼耆老而告之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彼名为僧尼者,能忘情于男女之欲乎?第往复,俾年少而皆有夫,以遂室家之好,则无不可。否则,吾将持之以法。’旬日之间,果与吾言无所拂,而室庐皆空矣。”

段坚说他到达南阳的当年,就认为教化百姓为最紧要的公务。某天,他在工作之余跟当地的士绅们说:儒家最讲人伦,这些僧尼也是人,也应当有男女之欲,应该让他们回去嫁娶,以便成人之美,如果不听从的话,就将这些僧尼绳之以法。这些乡绅把段紧的所言传了出去,那些僧尼听闻到太守说出这样的狠话,果然纷纷离开了该寺。

段坚清退了僧尼:“于是悉撤其旧而更新之,刊小学及刊误古文、孝经,实以军民俊秀子弟近五百人,俾朝夕诵习焉。又取学而正者五人,以专训诲于临街之署。榜曰'书院’,次曰'大成之殿’。肖吾夫子像于中,四配十哲,东西列焉。岁两释奠,司教者主其事。又次曰'启德’,宪副陈公宣之所题。首以申伯,第列国、汉晋、隋唐、宋有名贤人君子官于斯,生于斯者,岁以羊二、豕二祀之。欲以觊后生小子有所观感、兴起也。再次曰'志学’。”

段坚对尼寺内的房屋进行了改建,接下来他请人刊刻教学课本及儒家经典,而后选拔优秀子弟近五百人入校读书。段坚同时在书院内建起一座孔庙,该孔庙制式完备,大成殿内有孔子像及四配十哲像,余外还有乡贤祠,他每年都安排人在这里举办祭孔仪式。段坚对自己所建的志学书院很满意,为此,他写过一首名为《志学书院》的诗:

柳亸莺娇春正芳,遥遥冠盖若云翔。

游观此日新书院,知是前时旧佛堂。

荆棘翦除狐失穴,梧桐高处凤鸣冈。

开来继往人如昨,吾道于斯有耿光。

段坚不讳言志学书院乃是由旧佛堂改造而成,他觉得书院能够传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他本持的程朱理学,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所为很值得。他在《志学书院记》中解释了自己的治学思想:

故志非此,则必以法策决科、荣身肥家、稀世取宠为事,而志非志矣;学非此,则必以广闻见、工文词、矜智能、慕空寂为事,而学非学矣。然欲学伊尹、颜子,而非敬不可也。故又颜其读书所在,曰“主一无适”,曰“整齐严肃”,曰“其心收敛”,曰“一心主宰”,曰“万事本根”,曰“常惺惺法”。欲诸士子心乎敬,无时无处无往而不用其力。则涵养本源,以为大学之根本;进德修业,而收小学之成功。庶几颜学可学,伊志可志,不为流俗之所染,不为势力之所移,而变化气质不难矣。

在段坚看来,儒生的最大理想“皆在乎道”,并非只是为了金榜题名,同时学问也不是用来炫耀,所以他给每个书斋所题匾额都是要求学子们收心。可见他建造书院的目的,乃是为了培养学子们的远大志向。

清朝末年,朝廷废除科举后,南阳书院改名为劝忠学堂,民国时期又改称为南阳西关初级小学,到1952年定名为南阳市第六小学。

Image

八一街入口

Image

对面是人民公园

Image

八一街景

2021年3月24日,在刘宛伟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前往第六小学探看志学书院遗迹。该小学处在梅溪街道八一步行街内,该处无法停车,刘先生开车兜了几圈,终于停在了世纪百货门前的停车位上,而后带我前往该校。

Image

大门紧闭

学校大门紧闭,刘先生走到收发室,向保安解释我们来此校的目的,保安不为所动,称外人入校必须要经过校领导同意。刘先生猛然想起两年前该校想对厕所进行改扩建,然因该校场地有限,需要南阳建筑设计院予以重新规划。刘宛伟先生乃是设计院副院长,他虽未具体操办此事,但听闻过有这样一件事,故他跟保安说我们要找校长谈厕所的改扩建工程。保安以为刘先生是随口所言,他拨通校长的电话,而后让刘先生接听,刘先生向校长讲述了此事。刘先生讲完把电话还给保安,而后我们得以入校。

Image

进入校园

Image

本自书院名

走入校园,此时正是上课时间,能够听到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在一个院墙上,我看到了“志以成学”字样,想来这是对志学书院的解读。

Image

志学楼

Image

介绍牌

走到路的顶头位置,有一现代化楼房,楼的右手辟出一小花园,其侧墙上写着“志学书院石碑简介”。上面提及志学书院在成化十年由知府段坚创办之事,并且说该书院是南阳明清八大书院之一,同时也是“全省规模较大的八十所书院之一”。

Image

沿革

Image

志学书院时期

Image

劝忠学堂时期

花园的侧墙上绘有四块门形展板,上面形象地介绍着学子读书的场景,其题目为“南阳市第六小学历史沿革”,每块展板介绍了一段该学校更名后的情况。

Image

西关小学时期

Image

第六小学时期

Image

志学书院碑

在展板的右侧有一块古碑,该碑用玻璃罩包了起来,按照介绍牌上所言,此乃段坚所写《志学书院碑记》,其背面则为“创建志学书院碑记”,可惜正面的字看不清楚,背面更无法观看。

Image

下课了

正在此时,下课铃响了,各个教室内蜂拥出大批学生,他们欢快地奔跑着,迅速把我包裹其中。有不少的学生好奇地看着我在那里拍照,纷纷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个,而我则忙不迭地解释着。感觉此情此景颇像孔乙己被一群孩子包围着索要茴香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裤兜,未能摸出可贡献给学生的小东西,只好遗憾地向他们摆摆手。

Image

赵校长带穿过此门

正在此时,我猛然看到前面的志学楼二楼有人拉开了窗帘,正望着我与刘宛伟。看来有人在观察我二人的一举一动,接着从楼内走出几人,其中有一位老师把我们介绍给赵校长,刘宛伟立即迎上前与之谈论厕所改造方案,赵校长很认真,要带我二人先去看场地。刘宛伟只好介绍说我前来此校的目的是为了探看志学书院遗迹,听说刘先生要到此校勘察厕所情况,故我提出一并来拍书院。

Image

见到一丛绿竹

Image

绿竹旁有一块古碑

显然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赵校长立即明白了我的目的,他没有显现反感之色,于是我向他请教学校内是否还有与志学书院有关的旧物。他带我二人穿过一排教学楼,来到学校的后院,在新楼与旧楼的夹道处立着一块古碑,其题目是“重建张铁二忠祠碑简介”,该简介写道:

此碑为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重建张铁二忠祠后所立。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府程邈于南阳志学书院的讲堂前建二忠祠,纪念唐代将领张巡、明代将领铁铉,后二忠祠因战火洗礼和年久失修逐渐破败。清康熙六十一年,时任南阳知府沈渊令南阳府重建张铁二忠祠,以弘扬二忠的优秀品德,教育后人。

Image

看不清碑面

Image

碑名

看来此碑的确是志学书院旧物,然该碑也被在玻璃罩内,因为风沙之故,玻璃内层蒙上了厚灰,完全看不清碑面。

Image

旁边的院落

此碑侧边有一铁门,我问赵校长里面是不是二忠祠旧址,他说应该就在此处,但那里建成了教职员工宿舍,已经无旧迹可寻。展眼望去,操场四周均为宿舍楼。赵校长说这是几十年前所盖,宿舍楼与校区交织在一起有安全隐患,但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Image

宿舍楼

此碑旁边有一丛竹子,侧墙上有“习武尚德”标语,余外再看不到他物。我讲述了自己的遗憾,赵校长说学校也在想办法,希望能够恢复志学书院的一些建筑,可惜学校占地面积太小,在原址难以扩建。

Image

习武尚德

说到此时,赵校长想起了厕所改建之事,他说改建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多厕所小,希望能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将厕所扩大。他带着刘宛伟前去探看厕所,我看到他们二人站在厕所前不断地比划着,刘先生以他的专业知识在讲解着如何扩建之事。而我则望着校园内的学生,感叹着他们能在几百年前的学院旧址上读书是何等之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