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片土地的深情、美丽和精彩 个小、味美、内涵丰富。 — 01 — 光饼是尤溪的一道传统小吃。它分布广泛,尤溪的每个乡村都有几家光饼店。 各店所卖种类不尽相同,大致有素光饼、肉光饼、糟菜光饼,这几种。它们个小,但味美,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尤溪肉光饼 — 02 — 素光饼 它们中间都有一个孔,用来穿绳子,10个饼串成1串,一串串堆在大竹匾上销售。 ▲素光饼(右) 素光饼并非尤溪独有,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它最早是福州的小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烙馍”)。材料、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州的光饼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孔。 ▲福州素光饼 据中原南迁的福州人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唐代的光州。可以推断,自唐开始,福州便有了“火烧馍”(“烙馍”),因来自光州而称“光饼”。 “光饼”是福州传统名点。古时,福州书生进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作为旅途充饥之物,由于它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 此外,福州人至今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福州素光饼 不过,使光饼名声大噪的是另一段历史典故。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加盐、碱、芝麻的简单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 后来戚家军全歼了福建境内的倭寇,当地百姓又烘制了一种甜饼庆祝。它原料上改盐为糖,个头比咸饼大一倍,取名“征东饼”。寓意抗倭胜利,普天同庆。 而这些饼就是家喻户晓,带孔光饼的前身。光饼也由此带上了抗倭英雄的荣光。 ▲征东饼(右) 尤溪和福州相邻,历史上曾隶属于福州,很多饮食习惯和其相似,素光饼就是其中之一。 但素光饼传至尤溪,也有了一些变化。福州的咸光饼比较软,像馍。尤溪的素光饼更硬更脆,刚出炉时,边缘咬一口,“咯嘣”响,像干木柴。 数块饼堆一起发出空洞的“啪啪”声,也很像堆干柴火的声响。所以,尤溪的素光饼也叫“柴头饼”。 ▲尤溪咸光饼 还有,征东饼传到尤溪,个头变小,和咸光饼差不多大,而且多数是加红糖的,放置数天,不硬不脆,但韧性十足,吃时要连咬带扯。 ▲尤溪甜光饼 肉光饼 肉光饼,圆形,比素光饼要大一点,但更薄,中间没有穿线的孔,饼里包白肉丁,碳火烘烤后,通体金黄,面上透着油光。 ▲梅仙肉光饼 肉光饼是尤溪本地的特产,很多乡村有做,但以梅仙的为最。肉光饼起源于梅仙镇,历史悠久,它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 南宋期间,神仙吕洞宾为体察民情,化成做饼师傅来到尤溪梅仙开烤饼店。期间收了一个叫肖阿光的孝子为徒。 后来吕洞宾返回天宫,就将烤饼店命名为“阿光饼店”,并把它交给肖阿光打理。 几年后,“阿光饼店”的生意越做越火,声名远播,大家就把他家的烤饼叫“光饼”。 ▲梅仙肉光饼 这个传说自然是虚构的,但传说大多源于生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故事里的时间是南宋。这个时期,我们的先祖,大量从中原辗转迁徙到尤溪,他们很自然带来了“火烧馍”。 肉光饼极有可能由它演变而来。而且直到现在,我们还把肉光饼叫“火烧饼”,也是一个佐证。 梅仙肉光饼是福建四大光饼之一,色香味皆独树一帜。 糟菜光饼 糟菜光饼比肉光饼更大,更薄,里面包着肉油炒过的糟菜,碳火烘烤,出炉时酥脆,味重且香。糟菜饼的起源估计与肉光饼差不多,也是由“火烧馍”演变而来。 ▲糟菜光饼 不过,不管哪种光饼,虽内涵丰富、色味俱佳,价格都很便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零食。 — 03 — 吃光饼 我小时候常吃的是素光饼。 记忆中,亲戚们来我们家做客,伴手礼中常有素光饼,几个小孩,每人分两三块。大人们出门办事,也常带素光饼回来。 ▲尤溪素光饼 还有,每年“六一节”,光饼是学校给我们发的固定礼物,一般是刚出炉的素面咸光饼(偶尔有饼面带芝麻的),每人10块,用棉线穿成一串。 再就是,我们村街上的光饼店,做的也是素光饼。家人也常买给我们吃。 ▲尤溪素光饼店 大人们说,小孩吃光饼可以养胃、磨牙,蒸熟了吃,还可以治夜间盗汗的毛病。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老家的光饼节,这天大人小孩都到店里买光饼吃,据说吃后牙齿能坚固无比。 糟菜光饼。 糟菜光饼,我们村没有,我小时候没吃过。镇上倒是有。记得,我在那里念初中时,同学阿香经常带来宿舍卖。 ▲尤溪糟菜光饼 饼碗口大,刚出炉,还带着热气,很薄很脆,咬下去“咖咖”响,味道有些咸,但非常香,吃过回味无穷。 肉光饼 我们常说的尤溪光饼,其实多半是指肉光饼。 我们镇上也有肉光饼,念初中时有吃过,但印象不深。在城关念书时,感觉满大街都是肉光饼,而且都说是梅仙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七中附近的一家光饼店,店名也写梅仙肉光饼,夫妻店,小作坊。 店里有一个碳火烤炉:一个无底的大瓮,装在一个大木桶里,瓮和桶之间填充着厚厚的带盐泥土(据说这样瓮受热不会爆裂)。 ▲炭火烤炉 烤炉边堆着一节节黑炭,和劈好的松木块。还有一个大案板摆在墙角,用来做饼胚。 ▲包肉,做饼胚 店老板经常打着赤膊,和面、包肉、做饼胚、架松木、烧碳、烤饼,一气呵成。老板娘在店前卖饼。 ▲烤肉光饼 店里常年烟熏,四周的墙有些黑;炉里的灰也挺大,落得到处都是。店里的环境算不得整洁,但饼很香很脆,比柴头饼好吃很多。 有人说,真正美味的肉光饼,要去梅仙当地买。我没有去过。 但前几年,我家外甥曾给我们一袋,刚出炉的梅仙当地肉光饼。他说是排长队买来的。 这饼真不同于一般门店的。饼里没有葱,饼面非常干净,呈金黄色,透着油光。 ▲梅仙肉光饼 咬一口,不是硬的,酥脆,非常香。饼里的白肉丁烤熟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样子,有些油,但太香了,一点不腻。一个小饼,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可是,我们不在梅仙当地,吃地道肉光饼的机会不多。更多时候,为图方便,吃的是城关汽车站的光饼。 县城的汽车站是尤溪最大的光饼市场。在这里,尤溪的每种光饼都有。可能是技术问题,还是放置时间有些长,口感较差。但不作对比,细细嚼起来还是蛮香的,买几串带回家,和家人同吃也不错。 ▲尤溪汽车站光饼 而且,卖光饼的阿姨非常热情,远远地看到我们,就招呼。待我们走近一点,她已准备打包,两串还是三串,咸的、甜的、还是肉光饼。盛情之下,半推半就,也就买了几串。 还有,汽车站的光饼摊规模很大,整个候车大厅的门口全摆着桌子,放上竹匾,一串串光饼码在匾内,像一座座小山,气势上就先声夺人。 ▲尤溪汽车站光饼 去年,我和朋友去龙门场看银杏,途经县城,西城刚进入城关那段路,全是光饼店,门口竖着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只写五个字“梅仙肉光饼”。 朋友问,怎么这么多卖光饼的;后来一路又有不少光饼店,朋友又问;最后路过汽车站,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光饼,朋友忍不住“哇”的一声:看来我是到了光饼之乡了。 作者:小月,福建尤溪人。一个用朴实语言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地方美食、生活印记的女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