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原文】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1-05-06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释义】
本条是对第29条的更详细解释。将本条与29条结合起来看,可以解释很多29条中的疑惑之处。
桂枝汤又叫阳旦汤,“证象阳旦”,就是说病人的表现像是个桂枝汤证,比如29条所说的“脉浮,自汗出”。但是用桂枝汤治疗以后,病情反而加重,还出现了“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的症状。医生说:“这个病人在夜半时分手足会慢慢温暖起来,两个小腿挛急的症状也会好转。”后来果然如此。于是就问医生说:“你怎么知道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医生便条分缕析地解释了他对这个病人的认识。
这个病人在“证象阳旦”的时候,脉象表现为“寸口脉浮而大”。浮是外感风寒之邪的表现,大是正气不足,尤其是阳气不足的表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说“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可见这是一个阳虚外感证。因为外受风寒,所以微热而恶风;内有阳虚,所以两胫拘挛。这就可以解释29条中“微恶寒,脚挛急”的病机。因为“微恶寒”既可以由表阳不足引起,也可以是外感风寒,光凭29条的文字是无法判断的。这里明确指出“风则生微热”,我们就可以推出病人是确实有表证存在的,那么这个恶寒至少是与外感风寒有关系的。而“脚挛急”既可以是阴虚,也可以是阳虚,也可能是阴阳俱虚。结合30条的“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我们就知道应该肯定是有阳虚病机的;而“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则说明同时也有津液的不足。这个“脚挛急”是阴阳两虚的结果。
病形如桂枝汤证,却同时还有两胫拘急,微恶风寒,心烦小便数的症状,这是内有阴阳两虚,外受风寒袭表。因为阳气不足,所以加附子温阳,并且加大桂枝的用量,以通阳气。
“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就是借附子温经散寒的作用,以治疗阳气不足的意思。这个“亡阳”与我们现在说的“亡阳”危证不同,是指阳气不足,而不是阳气亡失。
可是患者并没有接受这样的治疗,而且直接用了桂枝汤发汗解表,于是更伤阳气,津液耗散,出现了“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的表现。这些症状的病机在29条中已经详细分析过。现在患者的主要病机包括阳虚、津液不足、胃肠燥热,应当如何治疗呢?先从扶助中阳入手,用甘草干姜汤以复阳气。夜半时分,一阳初生,人身阳气亦开始生长复苏,在甘草干姜汤的帮助下,阳气渐复,可以温煦四末,所以“两足当热”。如果阴阳亏虚不重的,阳气复则津液自生,这个“脚挛急”的症状可能就好了。如果仍然有些挛急没有完全改善的,可以再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生津液,濡润筋脉,就可以治疗两胫拘急。
到此为止,还并没有针对阳明内结,谵语烦乱进行治疗。调胃承气汤有通腑泻热的作用,患者服用之后,往往大便稀溏,所以说“承气汤微溏”。
阴津、阳气皆已回复,仍有胃肠燥热,就用调胃承气汤来泻热通腑,热邪不再扰动心神,就可以“止其谵语”。由甘草干姜汤复阳气,芍药甘草汤生津液到调胃承气汤泻燥热,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是对患者之病机早已了然于胸,“故病可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