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古人的共享经济

 引水思源 2021-05-07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或因工作忙没时间做饭,或因宅在家里懒得做,总之,点外卖成了家常便饭,外卖也自然归属到了互联网经济下的时代新产物中。其实,早在南宋首都临安,外卖就已经很常见了。

南宋时,临安人口超过百万,算得上是个大都市,百姓大多是移民,而且很有钱。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不缺钱的老百姓,吃喝玩乐的心思与日俱增,偷个懒吃点好的,图个方便,或者追求一下时尚,自然也不在话下。譬如吃饭吧,上至大皇帝,下到小市民,南宋人似乎都喜欢叫外卖。

舌尖上的宋朝,夏有麻腐鸡皮、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消夏凉品,冬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等热气腾腾的烤肉。民间有这么多好吃的,让宫中吃着山珍海味的皇帝都无法抵挡诱惑。宋孝宗赵昚就对民间外卖情有独钟,在隆兴年间一次观灯节,入夜之后,皇帝就点了夜市上的“南瓦张家圆子”“李婆婆鱼羹”等宵夜,吃得龙心大悦,小费给得很是大方。

需求催生服务,聪明的老板们为了揽客,推出快餐和送餐服务。当时的“欲速饱”,相当于现在的快餐,伙计先上盖交饭之类,再上“细菜”,以节省了顾客等待的时间。若有顾客不愿在店里吃,只要派个人先来点好菜,“逐时施行索唤”,饭馆就派专人“就门供卖”,货到付钱。“清明上河图”中就画了一个正往不知谁家送外卖的饭店小伙计,其举止神态之细腻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共享单车的大流行,如摩拜单车、ofo、永安行等给人们出行提供了诸多便捷。然而在中国古代,类似共享单车这种出行工具并不鲜见。车、辇、轿、船乃至驴、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的出行工具。古人如果出门不想走路的话,有三个选择:马车、轿子和骑马。可普通老百姓家里买不起马和车,于是“共享马车”出现了。

南唐的金陵城内,大街上车水马龙,但如龙入水的车马可不都是私家所有,而是民间商家租给平民百姓用的。其中,一种长方形的马车名为“长车”,车顶有盖遮挡,车四周是帷幔,可以同时坐六个人,费用可以按租用的时辰算,也可以按天租借。于是,古时候的年轻人一起“拼车”出游,租上一天,早上出门直到华灯初上回来。

还有一种更吃香的“共享车”叫氈车,车篷用的是毛毡。在唐宋之前,人们结婚都会去租用氈车来做婚车,用来接新娘。后来出现的共享马车虽然方便省钱,但也有一个弊端:容易晕车。这时,另一种“网红交通工具”出现了轿子。富贵人家买了轿子让家中的小厮抬,民间的百姓便流行起了“共享轿”。然而,还有比这更早的共享交通工具“共享驴”,因驴比马要便宜,所以共享驴很有市场。《东观汉记》里面写道,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到长安去读书,因大城市物价高,他很快囊中羞涩,不得不想法子挣钱。于是,刘秀和一个姓韩的同学合计,两人凑钱买了一头驴,平时将这驴租给别人,用租驴赚的钱来补贴生活。后来,随着共享驴的兴起,官府还出台“簿籍制度”:凡是用来外租的牲畜,都得事先登记“上户口”。登记之后,还得在牲畜身上烙一个印记,以便辨认。

原来,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这些新玩意儿,不过都是古人玩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