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创作和审美要点有哪几方面?

 llljjgg 2021-05-07

草书之称,起于草槀,始创于汉初。时通行者为草隶。

盛行于汉魏间,为章草,特征各字不相连绵,尔后去章草之波磔,圆转用笔,遂成今草。

晋王献之又创诸字相连草体,到唐张旭,怀素发展成了字字相连属之狂草。

记载于《说文解字》云:“汉兴有草书。”至章帝,齐相杜度号善作草之。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则予解体隶而得草意。

而今俗成述曰:草字,草体,草法,草隶,草篆,草书状,草书尺牍,草意,皆为草书。

草书意大于法,《艺概·书概》云:“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草者,章法相害,善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与篆隶正书之意法,皆有对待,旁通,若行,固草之属性。”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宋黄庭坚诗题胡逸老致虚庵

草书须刚柔相济乃得佳,这是明代赵宦光书论短语。

草书,箸驰不失范,潇洒有涵蓄,厚重有精华。

若简无检,旷而无归,乱古而作,今称乱书,王冬龄作草,后为乱草。古语称谓“书之蠹也。”

草乃古众体之兼,若庄以存正,纵以出奇。牵丝,带笔,线条,点画,构架草之律动。意动情驰,表现夸张矣。

能够意法相辅,草书大成者。而今草书能者,间杂于底层。非上层“知名”人士。俗语真金埋于深沃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