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病的症状】

 石门易卜 2021-05-08
一、太阳病:包括中风、伤寒、温病。
共同点:发热脉浮头痛
1、中风:有汗、恶风、脉浮缓
2、伤寒:无汗、恶寒、脉浮紧
3、温病:口渴、不恶寒
以上是病邪在太阳经的三个类型,为经症;还有水入膀胱的蓄水症和蓄血症。

二、阳明病:包括经症和腑症。呈现高热、不怕冷、口渴、汗出、热不退、大便燥结、甚至谵语、脉象洪滑有力,舌苔黄厚等。没有怕冷身痛等症状。
1、经症:散漫无形的热,表现为有高热、自汗、大渴大饮、脉洪大
2、腑症:病邪在阳明胃腑,有燥屎结聚,表现有潮热便秘、腹满胀疼、谵语脉实等症状。

三、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目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脉弦等症状。
特点:太阳病是表症,阳明病是里症,少阳病在半表半里。

四、太阴病:一般没有发热。常见腹满、呕吐、腹泻、口不渴、食不下、脉缓等症状。
特点:与阳明同为里症,但性质相反。阳明属实、热。太阴属虚、寒。阳明是胃肠燥热。太阴是脾虚寒、里虚寒。

五、少阴病:脉象微细,四肢厥冷,只想睡,怕冷踡卧,渴喜热饮,饮而不多,全身呈现虚寒症象,阴阳气血皆虚,病情比较严重。是心肾至阳两虚的里寒症。
特点:有阴极似阳的里真寒,外假热的现象,如发热、面赤、烦躁等症状。少阴的变症是热化,有下利口渴,心烦不得卧,咽痛等症状。

六、厥阴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是比较严重的阴经病,主要是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上热下寒多由误治而来。主要症状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等症状。
厥热胜复症,是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厥与热出现的时间相等或热多于厥的为正气能胜邪;如果厥多于热的为正不胜邪。此外有热厥、寒厥及下利呕吐症。厥阴病是在里的寒热错杂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