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学而篇(06)

 素說 2021-05-09


学而第一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老师说:“一个尊重贤德的人,知道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需在修行反省上持续不断地用功,这不象喜好容貌那样,靠简单的打扮,做做表面文章就能做到的。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事奉君主,能尽忠尽职;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了。”

贤(賢)

《玉篇》:贤:下田切。有善行也。多也。益也。能也。持心也。

《正字通》:贤:瑚连切。音弦。德行才能过人者曰贤

汉字“,古文上边“臤”,“臣”是眼睛,“又”是手;下边加上“贝”。本义: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宝贵难得的,有才干,有能力的人。

广韵》:易:难易也,简易也。……变易。又始也,改也,夺也,转也。

《玉篇》:易:余赤切。象也。异也。转也。变也。又以豉切。不难也

这里的“易”字,理解为“简单,容易,不相同”之意比较妥当。

《说文》:竭:负举也。从立曷声。渠列切。

《洪武正韵》:竭:尽也。又涸也

汉字“竭”是形声字。本义:背举;用肩背负。尽,用尽,到底之意。

《说文》:致:送诣也。从夊从至。陟利切。

汉字“致”,送达意

素 说

本篇第五章是孔子教导弟子们为政的五件事: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第六章是孔子教导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五件事: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一章是弟子子夏的学习心得:修行的要点在“贤贤易色”。在家侍奉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全力,在外,事奉君主能尽心尽职,对待朋友言而有信。一个人能做到这些,虽然他自己说还没有为学,但我也知道他已经在学习了。由此可见,子夏已经理解孔子所讲的为学的次序,学习必须先从修德做起,从道德入手,再从道德走出。但是他的理解和老师所讲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贤贤易色,只说了修身的艰难,而没有明白修身当中的快乐。总之孔子强调学的起始点在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点子夏是理解到位的。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对“贤贤易色”的理解,我理解的是:贤德要从“诚”做起,贤德是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修行后,才能获得的,不象“容貌颜色”那样,只需要通过简单学习,靠化妆、打扮一下就可以做好的。我的这个解释其实是和朱熹在《论语章句集注》的注解中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的含义是一致的。为了注解好这四个字,昨晚我查看了手边能找到的所有《论语》注解类的书籍,再次查阅了《中国知网》上含有标题和关键词“贤贤易色”的所有论文,发现都没有讲到这点。

本章需要辨析的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中的“竭”和“事君,能致其身”中的“致”之间的差别。“竭”是竭尽意,即用尽、用完自己的全力的意思,而“致”是致达,到达,达到之意,在程度上,竭是致力到极端的含义,而致没有到达致极的含义。因此“事君”,没有“献身,贡献自己生命”之意,只是做到尽忠就行了。为君献身,需要贡献自己的生命,是在春秋晚期、秦以后才开始有部分专制君主对臣的要求。春秋时,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因此对父母之孝是需要竭力而为的,孝中是包含了必须对自己的生命的爱惜这个内涵的。孔子的孝是在忠之前、之上的。孝也仅仅是竭力而为,竭力是以不过度伤害自己为前提的。因此,读《论语》是需要仔细,用心了解当时的时代,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不可将后代才有的要求强加给孔子的时代,而这也正是我对《论语》进行“素说”的缘由。

对已发《素说<论语>》进行查阅,请在本公众号中回复”论语“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