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03期 ||《诗经》课堂:《齐风·还》/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ljian21 2021-05-10


天语说

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荒”则背道而驰,“刺”之而使之若针灸而“病愈”也。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兹不取。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荒”则背道而驰,“刺”之而使之若针灸而“病愈”也。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兹不取。

《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国地处地山脉之间,齐人也有好猎的时尚。这天,在齐国的郊外的山间,这是一个田猎的时节,在齐国的狃山之间,随处可见那些贵族士大夫们,驾着马车打猎的情景。这也是齐国贵族们学习六艺中的一种。这时在山的南边冲过来一辆车,车上站着一位身着青衣的男子,只见他张弓搭箭正在追赶一只三岁大的野兽,这时从右侧又冲出来一辆车,车上穿白衣的男子也在追赶着这只大兽,青衣男子看见前面的人,赶紧停下车,双手作揖,说:“兄台英姿飒爽,狩猎的技术真是高啊,您的身手太敏捷了。”白衣男子也停下车了,一揖后说:“跟您相比还是逊色些。”“走,一起追。”于是两个人并驾齐驱,一起追上两只猎物,收获后彼此揖手而别。这时青衣男子把车赶到了山道上,他又看见一只大兽在丛林习奔,于是驾马相逐,却听后面又传来马蹄声,回头时又看见那白衣男子,彼此一揖寒暄后再次合力打下两只大兽,揖手而别。这次青衣男子把车赶到山的南面,发现两只大狼,于是驱车追赶,又一次听到马蹄声,他回头一看,又是刚才那位白衣兄台,赶紧停下车来,一揖后说:“兄台英姿飒爽,狩猎的技术真是高啊,您的身手太敏捷了。”白衣男子也停下车了,一揖后说:“跟您相比还是逊色些。您更擅长打猎。”二人再次合力狩到这两只猎物。惺惺相惜后一揖拱手相别。白衣男子望着青衣男子远去的身影,心中涌 出:“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这首歌便在齐国开始流传,我们的行人来到齐国,听到这首歌,便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风·

原文  

 风·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子:是对士大夫的尊称。还(xuán ):“旋”指轻盈矫健的样子。
遭:相遇。(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间:山谷间。
驱:驱马追逐猎物。从:追逐之意。肩:借为(jiān)”“肩”是生长三年的野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xuān ):身手敏捷。
⑤茂:外表美,且善于打猎。
⑥牡:雄性野兽。
⑦昌:外表美好且强健有力。阳:山的南面。
⑧臧(zāng ):善,美好。

译文:

您的身手是这么轻盈矫健啊,

与我相遇在山谷间啊。

并驾齐驱追着两只大兽啊,

作揖夸我身手敏捷啊。

您的身手是这么技术高超啊,

与我相遇在山道上啊。

并驾齐驱追着两只公兽跑啊,

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

您的身手是这么勇敢机敏啊,

与我相遇在山南面啊。

并驾齐驱追着两只大狼赶啊。

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士大夫狩猎时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叙事诗,全诗三章,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字数不同,读起来朗朗上口,每章只换四个字,却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描写了三次见面的协同打猎,互相赞美的诗歌。作者用简练的笔墨把读者带到了那个质朴而又纯真的狩猎时代。

首章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非常突兀。子是对士大夫的称谓。“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遭遇或相遇。我们知道,在古代贵族士大夫官员,有学习六艺之说。打猎也是六艺的一种。诗中写道:诗人在峱山与另一位贵族士大夫偶然相遇,眼见对方逐猎时身手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兄台英姿飒爽,狩猎的技术更是高啊,您的身手太敏捷了。诗人由衷的表露出仰慕之情。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并驱:并驾齐驱之意。肩:两只生长三年之野猪;一起士大夫向诗人”作揖,也赞扬诗人的手脚麻利。此处两人互相赞美,不但人俊美,身手也敏捷啊,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二章三章首句与一章相同,三章之中有三“子”,虽然皆指“士大夫”,而非确指任何一位,乃是有众多士大夫。何以如此众多?齐国国主“好田猎”,以至于士大夫几乎无不“从君所好”而欲以田猎技能投其所好,由此可见国人“好田猎”已成风气。读到此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观点。

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二章在山道上。三章阳指在山的南面。第三句说他们共同合作,奋力追杀两只公野兽和两只公狼。最后一句是猎人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诗人和士大夫相互以“揖手”这一礼貌的动作结束全文。联系首句可看出两位士大夫的情投意合、心意一致,使得诗篇在情感上达到了圆满、欢喜的境地。全诗运用“赋”的手法,章节间回环复沓,仅易数字,相互补充,在简短的章节中极尽铺陈,以诉说的口吻,把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

然而,反过来想下,两人在山中打猎,是山太小了吗?怎么不停的见面?不好好打猎,又是作揖,又是赞扬,何意?作秀吗?试想下,在当时,齐国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和人之间士大夫之间喜欢互相吹捧,炫耀。不务实,虚伪的这样一种状态。虽然没有明着显示,而在文字之间也有透出讽刺之意。如此看来,这首诗在简单的文字背后还要告诉我们一种信息,作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一边打猎,还要作揖,互相赞美,过于注重这些虚假的礼貌。

《诗经》与我们而言,已有二千多年了,在历史的沉淀,我们已不如古人那么的单纯而是多了些浅见。对于聪明的我们,失去的是唯美的心境及与自然亲密接触后的感悟。让我们多些时间,多读些《诗经》,保持一种古朴、纯净的心境,去细细品味古人与大自然中的合谐共存美好。 

天语小诗:   

 为《齐风·还而作

风在山谷飘扬

奔跑的脚步

追逐着生命的方向

沸腾的山谷

夹杂着慌乱的声响

我听见野花在鸣唱

一曲凄婉的离殇

在前行的脚下

我用文字滋润着

生命的诗行

挽着一路花香

等着

与你相遇的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