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学而仕”还是“仕而学”

 高考语文杰哥 2021-05-10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打开,或者点公开众账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标志,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缓冲出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转发!

第三十六讲:学而仕还是仕而学

大家好,我是宝利老师。今天一起开始学习第十一篇“先进”。先看第一则:

这句的理解也有争议,按照孔子一贯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下面这个解释比较合理:孔子说,先学习礼乐然后去做官的是一般人。这个野人可不是张家界那几位啊,而是平民,普通人。后学习礼乐先做官的人,是君子。这个君子也不是道德完善的读书人,而是公卿贵族,他们往往是世袭官位,然后学习礼乐提高自己。是《论语》这本书里君子与小人的第二种意思。然后孔子说,如果让我任用人才的话,我主张选用先进的。也就是孔子用人的话,首选“野人”,也就是平民出身然后努力学习礼乐的人。

如果是孔子的学生的话,那孔子大概也是比较喜欢教“野人”,所以有个说法:孔门弟子贫贱者居多。孔子最爱的学生颜回,穷的叮当响。

有一则语录说到孔子不想让没有学成的学生去做官:

子路让子羔做官,当费县的县长。子羔是谁呢?就是在卫国之难中劝子路别参合的那个同班同学,他认为人家老子篡儿子的位,一家人打架,你何苦去赔上自己的性命。但是子路执意要去,战死城下。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也就是他叫高子羔,也是出身贫贱人家的儿子。孔子一听子路的安排就说:你这是害了别人的儿子。意思是子羔还没有学好,不能胜任。这个比较好理解,就像学武功,如果还没有学好就下山,轻则一事无成,重则枉送性命。子路让业务知识还没有掌握的子羔去做官,成功不说了,失败了打击性大。这不是害人家吗?子路反驳说:费县有百姓,有土地,有五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能叫做学问呢?意思是在治理的实践中那不是更好的学习吗?孔子火了,孔子经常被子路惹火,轻蔑地瞅了一眼子路说:

所以,我讨厌那些强词夺理的人。意思是骂子路呢。


当然,孔子和子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互相都骂,可爱的子路是不会记仇的。但是后人有的也说,这里孔子反而有些强词夺理,因为子路说的有道理啊,实践出真知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