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先生《明报》创办之路

 顾秋水 2021-05-11

路上很挤

路上有荆棘

斯人若彩虹

上路才能有


1.

金庸先生为什么创办《明报》?

我为什么日更公众号?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对等,我想用金庸先生的回答可能会更好。昨天很多人在后台的流言,唇枪剑齿般犀利而又锋芒,思想的冲击于我个人的言论来说,算是打击最为严酷的一次。也有人留言,希望我不要因人言而困。

的确,王宝强事件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阿不说,王宝强作为一个靠实力一步步起来的明星,代表了太多平民的梦想。在这样一个时候,言论永远是不可控的,或是失去平衡性的。

我还是来说说金庸先生吧。

2.

金庸先生的一生,始终追求着思想独立,言论自由,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他的性格也趋向于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随意不羁。

年少时,他想当一名外交官,但未能走上从政之路,此后多年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和不受拘束的小说家”,正适合他的个性发展和真正追求。

他在和池田大作的对话中提到:“我对于严守纪律感到痛苦。即使作为报人,仍以多受拘束为苦。如果我做了外交官,这一生恐怕是不会幸福快乐的。年轻时企望做外交官,主要的动机是周游列国,现在我可以随便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不受丝毫限制,更加自由自在。现在独立的从事文艺创作,作学术研究,不受管束和指挥。只凭自己良心做事,精神上痛快得多了。”

1955年至1956年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侠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走红,这段时间他以每日一篇的速度连载,刚开始并未特别受人关注。但随着布局的深入,大幅的铺叙渐步佳境,使得读者兴致盛其。一个月后,《新晚报》洛阳旨归,妇孺皆闻。

在这期间,金庸先生被调回香港《大公报》编报纸副刊。《书剑恩仇录》,让他名声鹊起,多家报社都向他约稿。1956年,他开始为《商报》撰写他的第二部长篇武侠小说《碧血剑》。

直到1957年,国内“反右”运动的开展,《大公报》政治气氛越来越紧张,思想控制越来越严格,对于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金庸来说,这样的压力无疑使他难以忍受。于是,他辞去了报社的职务,进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担任编辑。他沿用“林欢”的笔名,创作了《三恋》、《不要离开我》、《有女怀春》、《午夜琴声》等剧本。

与此同时,在《碧血剑》刚刚完稿,他又立刻为《新晚报》开始写另一部武侠小说《雪山飞狐》。然而这几部小说都没有奠定金庸“武林盟主”的地位,正值1958年,金庸三十四岁,隆重祭出了他的力作——《射雕英雄传》。


3.

武侠小说的成功,给了金庸先生不可估量的成就,但是对他自己而言,做电影时工作未见得顺利,又没有能力搞电影公司。相反的,他选择了办报。这是属于金庸一生传奇的另一半的开始——《明报》。

1959年5月20日,金庸先生与沈宝新先生共同创办《明报》,于香港注册并正式创刊。而《明报》作为报纸的定位,也走严肃社评和轻松通俗文学兼容并包的中间路线。在办报的宗旨上,《明报》的“明”字,取意于'明理’、'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清明在躬’、'光明正大’、'明人不做暗事’等意念。以维护“公平与善良”为立场。

金庸先生在为《明报》撰写的第一篇社评里说:

“我们重视人的尊严。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享有他应得的权利,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过一种无所恐惧,不受欺压与虐待的生活。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国家难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大家亲爱而和睦。

如果我们报道战争与混乱,报道凶杀与自杀,我们是很感遗憾的,如果我们报道和平与安定,报道喜庆与繁荣,我们是十分高兴的。

我们要尽力帮助这社会公正与善良,那就是我们的立场。”

1965年,为了适应面向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的需要,金庸先生创办了《明报月刊》,以文化、学术、思想为主、标榜“独立,自由,宽容”。此后经过“六七暴动”,金庸先生在《明报月刊》之外,又先后增办了《新明日报》、《明报周刊》、《明报晚报》、《财经日报》等报纸杂志,后来又创办了明窗、明河、明远三家出版社,把《明报》拓展成一个报业集团。

金庸先生就此成为香港报业巨子。

4.

人生充满了转变和偶然,本就毫不奇怪;金庸先生终于成功,乃至可以以一种闲适态度,回想生命里的种种机缘,于他而言莫不是最大的收获。

年轻人彳亍于世,或流转于体制内苦苦挣扎求索,博上位求功名汲汲于功名利禄,或往返于红尘中郁郁寂寞求欢,攀花卧柳滚滚于温床香榻。

生命的千变万化,与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一样,从来不是单一的模式。令狐冲,段誉,乔峰,袁承志,陈家洛,韦小宝,张无忌,郭靖,黄蓉,小龙女,他们都是芸芸众生,是我们生命烙印中的某某某。

金庸先生为寻求的独立与自由,与我们现在大多脱离体制奋笔疾书的自媒体人有着相同的境遇。

我是体制内的人,我不过是现在在国外呆了两年,少了体制内的束缚。我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体制当中去,但不管是否呆在体制,我们都是社会人,我们有着相同的社会属性,不过是在于职业的不同。

大多数自媒体人为追寻着梦想,辞去工作而写,并不是为了10万加的魔咒,是自我人生的一种实践。我有时很担心,我怕因为自己每期文章的质量,导致粉丝的失望而给差评。

我尽心写好自己的文章,之前我从未蹭过热点,昨天尝试了,也知晓到网络的厉害。公平和善良,往往都是相对的。我很想做好每一期文案,在这之前我付出的努力和阅读量,恐怕胜读我过去学生时代的书籍。

昨天夜里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因为有那么一大群人他们在关注我,我要为我的文字负责,我很欣慰的是你们的活跃度很大,给予我内心的震撼。

或许,只要是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认知,并且也被之束缚生活着的,那就叫做现实。但是,知识与认知是暧昧不清的东西,现实也许只是镜花水月。

网络是虚拟连接,任何一台终端与另一台终端构建数据联系,就能进入到另一个人的世界,一探究竟。且不管如何,当我洗去双手,端放于键盘之上,每一个字符都是认真的,无丝毫遮掩的。

思想的百家争鸣,与新媒体的发展,造就了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很多时候熬过去了,就过去了,熬不过去,于现实里我们还是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身份角色。

路上很挤,路上有荆棘,斯人若彩虹,不上路哪里有。

要问我哪来的自信和勇气?

因为我一直都在努力啊!

不为面包,为蔷薇。

晚安,我是顾秋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