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史考点 | “报人”金庸的办报生涯与《明报》

 木铎新传 2020-12-18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2018年10月30日,中国“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yōng)辞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身为武侠小说创作者的身份名满天下,他曾写下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影视界不断翻拍、演绎着。但了解金庸先生作为“报人”从事的“报业活动”者却很少。事实上,金庸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开启了与“报纸”的缘分,并见证了中国报业数十年的辗转起伏。

本篇推文将从考研答题角度为大家总结介绍金庸先生作为“新闻学家”的报业生涯及其创办的《明报》。考新闻史的同学麻溜记笔记啦!

一:报人/报刊的答题要点解析

首先带大家回顾一下,回答某一报纸和报人时需要答到哪些知识点。

(一)关于报人

1. 报人的身份介绍。如:梁启超是著名的报业活动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何时何地以何报纸/刊物开启报业生涯。之后又创办或编辑了哪几份有代表性的报纸。

(若是简答题则加上)办报活动详述。(以时间为轴)

3. 办报主张、办报特色和新闻思想

4. 对中国报业/社会/民众的影响及评价(均从新闻报业角度写)

(二)关于报纸

1. 何时何地由何人创办。

2. 报纸的性质。如:《时务报》是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3. 办报宗旨

4. 办报内容(包括代表性事件、文章、活动等)

5. 办报特色

6. 影响及评价

二:金庸先生的报业生涯

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一)办报活动

  •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 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 1948年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

  •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兼任翻译和记者。

  • 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

  • 1959年,在《大公报》积累了丰厚办报经验的金庸和有着丰富印刷出版经验的老乡沈宝新一拍即可,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并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二)办报主张和新闻思想

1. 推崇新闻自由。但承认新闻没有绝对的自由,报纸可以有倾向但新闻事实要准确。所谓“事实不可歪曲,评论大可自由”。

2.“文人办报”和“文人论政”的理念。金庸拥有两支笔, 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 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 笔”。香港市民既喜欢看他的武侠小说,也喜 欢他犀利的文风社评。尤其是与离开的大公报的反击笔仗, 更让金庸名声大振, 报纸销量大增。

3. 重视副刊。他认为“副刊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港闻和国际电讯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副刊做得出色的话,那张报纸就会与众不同。”在金庸先生眼里,副刊具有着特殊的营销地位和文化地位,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

4. 报纸经营多元化。金庸主政《明报》的三十多年间,他坚持不断地改革报社,一方面在报业经营中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元化运作。

5. 新闻传媒要为民众服务并对社会健康发展担负重要责任。

6. 新闻工作者要坚守“新闻道德”。做新闻工作的,首先要做一个光明正大、  堂堂正正的人, 凡是说大话、假话、空话都会  对社会有害, 对自己也有害。其次, 作为一个 记者, 对于道听途说的东西不能不负责任、轻  率地发表出来, 一定要调查实际情况。记者手中的笔是最有力的武器, 要用好它。还有, 不 能因为个人的利益去伤害别人, 也不能弄虚 作假, 为了钱财而违反新闻道德。

7. 重视人才。“一份报纸办得好不好, 一看记者的采  写水平,二看报纸的销售量。优秀的人才才  是办好一张报纸的关键, 这就要求记者和编 辑要拥有独立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金庸先生对人才的重视是其成功做大做强  《明报》的核心所在。

(三)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金庸从一介文人到报业大亨,其办报历程和新闻思想对中国报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他的“文人办报”理念和对“文人论政”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乃至当代报纸社评社论的进步与发展。

金庸先生在办报中把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哲学结合了起来,以笔为剑,倾注了对社会的关注,对事物独立、理性的分析,以及对民众负责任的态度,仍然值得新闻从业者学习。

三:明报

1959年,由金庸与沈宝新合资创办于香港。是一份综合性的知识分子报刊,现今仍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一)办报宗旨

《明报》的办报宗旨是“公正、善良、独立、不党、不倚”。

  • “公正与善良”是针对当时报业环境而发的,当年许多香港报章立场并不公正,而且都有党派之见,《明报》要成为世界最好的中文报纸,推动"公正与善良"是最基本的办报准则。

  • “独立”是指报纸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报人要有责任和勇气,不能只讲金钱和经济利益,不能屈服于商业利益和权力,必须打造报纸的公信力。

  • “不党、不倚”就是走非政治化的路线,是客观中立的非派别报纸。但是客观中立不是完全超然于世外,而是指《明报》不是某个政府或政权的喉舌,它代表的是香港及中国人的利益,是爱国爱香港的报纸。

(二)办报特色

1. 初期以连载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后转向“政论名天下”。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是武侠小说为打稳了《明报》基础。

2. 重视社论。金庸先生推崇“文人论政”,他以《明报》为阵地发表了许多出色的社论。金庸的社评分析精辟,文字浅显,见解独特,预测准确,追求报人理想、倡导新闻自由,表现了一名报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浓烈的民族感情。

3. “一人报纸”。这是民国典型的报纸运作方式。《明报》的新闻处理手法及评论方式,以至《明报》主事人对报社内新闻自由的看法,都反映的是金庸一己的看法。金庸始终掌控着《明报》的“社评”和“副刊”两大板块。

4. 副刊出色。《明报》有“三宝”:社论、副刊和中国问题。《明报》副刊的专栏质地非常高,后来拥有专栏被视做身份的象征。金庸还定了副刊编辑的”五字真言”和“二十四字依据”。

5. 经营多元化。在《明报》发展后期, 特别是上市以后, 其开始不断地改革  报社, 积极开展资本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  运作, 在创办了《明报》、《明报月刊》、《明报  周刊》、《明报晚报》一系列报纸杂志外, 还成  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1987年成立 翠明假期, 经营美加、澳洲及欧洲的高级旅  游业务, 使得明报集团的业务多元化, 抗风  险能力得以不断加强。

(三)影响与评价

创办初期的《明报》是以金庸武侠小说来吸引“眼球”,随后在金庸先生的“文人论政”理念指导下进入了政论名天下的黄金时代。当时中国大陆政治风云变幻,金庸对《明报》进行了转型改革,《明报》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从一份“市民小报”,提升到以文人论政赢天下、为知识分子所接受的报章。在往后的岁月里,《明报》以其颇高的公信力在香港一直备受知识界的尊敬。

《明报》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份报纸”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大陆、台湾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文化界,《明报》都保持着较大影响。尤其它的社论为当时和今后的报纸社评社论都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学习教材。 

编辑 |元元学姐

策划 |Duty学长

主编 | 墨墨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