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2》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不是生理需求,而是情感寄托。 中国人总是擅长将情感融入食物当中,让食客感受从舌尖到心间的美味关系,让人尝到幸福的味道。 因时而食,则是中国人擅长的另一件事。 清明过后,夏天就悄悄来了,再不把握最后的春光,春天就过去了。 清明的青团便是上好的时令佳品,在夏天来临之前,最后品读艾草的味道,那才不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清明是祭拜祖先的时节,在江浙沪一带是非常隆重的,而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点心便是青团。 对于江南一带的人来说,青团的味道更像是一种思念,一种传统的滋味与记忆,一种对逝去亲人与时光的缅怀。 相传两千多年前,晋文公重耳不小心一把火烧了绵山,而将介子推和其母亲烧死,因此为了纪念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重耳下令举国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民间开不了灶,只好吃冷食,由此诞生了青团。 关于青团的由来还有许多,我们无从探讨,但它的美味确是真真切切的从千年就流传下来。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清代美食大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就这么描述青团,碧绿的颜色,圆鼓鼓的身子,软糯芳香的口感,想想就觉得美味。 虽说名字叫“青团”,听起来似乎是个团状的,但青团的造型及吃法其实有很多,今天笋笋给小吃货们带来三种青团的吃法,因为形状不一,就叫它“艾草饼”吧,相信总有一款能打动你。 艾草、面粉、糯米粉、小苏打、白糖、清水 艾草取顶部嫩叶的部分,用清水冲洗干净。 艾草要采用清明前的艾,这个时候是最嫩的,颜色也最翠绿。 锅里放水烧开,放入艾草,加一勺小苏打,煮2分钟。 煮至锅中水变黄即可。 捞起艾草,用清水冲洗干净煮出的黄色液体。 将清洗干净的艾草沥干水分,放入料理机打碎,或用刀剁碎。 不喜欢艾草颗粒感的可以取艾草的青汁去除叶渣。 这次的艾草水分去的比较多,因此打出的艾草碎比较干,在打碎过程可以添加适量的水打成稀水状,根据喜好即可。 如果艾草很多吃不完,可以处理好放进冰箱冰冻,需要吃的时候解冻制成其他食品即可。 取一个大盆,倒入糯米粉和面粉,比例1:2。 如果喜欢软糯的口感,可以只用糯米粉,在面团中加点面粉或粘米粉可以起到中和作用,帮助成型,但是要控制好量,加的过多会影响成品软糯的口感。 盆里再放入打碎的艾草。 加适量的白糖。 先将盆中所有东西混合均匀。 根据盆中的粉料加适量的温水。 用温水和面更有弹性,面更舒驰。 用筷子拌成絮状物。 再用手将艾草均匀揉透进面中,形成一个面团。 分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面剂子,搓成小圆球。 将搓圆的面团直接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或锅中水开后蒸15-20分钟。 当用筷子插入小团取出时,筷子上是光滑的青团就蒸熟了。 碧绿的青团蒸好了,表面再刷上一层食用油防止表皮干裂。 可以蘸上自己喜欢的果酱,也可以直接吃哦。 大小合适,一口一个刚刚好,方便出行携带哦。 平底锅中刷上油,小火。 将面剂子搓圆,按扁,尽量整成一个圆形的薄饼。 将小饼放入锅中。 保持小火煎。 煎至两面微黄熟透即可。 香酥可口的煎青团做好啦。 因为糯米粉和面粉的结合,有了外酥里糯的口感。 趁热吃才好吃哦。 盆中加凉水,艾叶,面粉,白糖,拌成艾叶粉浆。 不要太稀,应该拌成浓稠的面糊状态。 平底锅刷油,倒入面糊,小火慢煎。 煎至成型四周微微变色,中间鼓起后翻面。 用铲子压一压,让其变得更大更薄。 煎至两面微黄熟透即可。 香喷喷的艾叶烙饼做好啦。 偷偷告诉你:面糊中加一个鸡蛋味道更好哦。 切开一起分享。 烙饼版的青团,你会喜欢吗? 泡一杯清爽的菊花茶,品一份芳香软糯的青团,这样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1、做青团要采用清明前的艾草或鼠鞠草,这个时候是最嫩的,颜色也非常翠绿。 2、用鼠鞠草做的为淡绿色,隐隐有股子清香气,用艾草做的为深绿色,有股浓郁的艾香味。受不了那个味可以换成其他绿叶蔬菜汁哦。 9. 搓好青团后再涂上一层油,放在蒸锅上蒸可以避免沾粘,也可以避免青团表皮变硬。 10、若是蒸之前忘记刷油可以在蒸锅出炉后在青团表面刷上一层色拉油,同样可以防止变硬,也可以防止青团粘在一起。 11、蒸好的青团给每个刷上油包上保鲜膜,放在冰箱可保存一周左右,需要吃的时候热一下就好。 12、艾叶面糊饼中可以加入一个鸡蛋,味道会更好。 图文:呵呵笋 音乐:魏如萱 - 一起去旅行 ▼点击图片,更多暖心美食 简单又幸福 一个吃货的小世界 温暖你的心 感动你的胃 (^-^)V 喜欢笋笋的菜,记得给笋笋点赞或留言哦。 点击关注,笋笋在这里期待你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