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凡尘过客160 2021-05-13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为了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拖延战术, 将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大批企业撤往大后方,于是各种战略物资和工厂设备开始西运,这些物资大多都要在宝鸡停留,使得这座静寂的古城突然变热闹起来。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1941年的宝鸡城墙

因为大量人员物资的涌入,当时的公务机关干脆因陋就简在城外的城墙下设立了办公场所。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新修的城门

1940年,宝鸡重新划分了区域,分为老城镇、新市镇、河滩镇和十里铺秦宝工业区。图中的人们正通过新城门进入新市镇。路边的建筑为当时的中大医院。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宽阔的大道

街道宽阔平整,街边是整齐的商铺。路边树木的大小说明了这是刚刚修起来的一条路。马路中间有一座很醒目的军事设施,提醒人们现在正处于艰难的抗战时期。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新市镇街头的小贩

新市镇属于新开发地段,这里主要有被服厂、烟厂、火柴厂、大药房,旅馆饭店、粮食交易市场以及物资中转站等单位。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陇海饭店

1937年3月1日,陇海线铁路修到宝鸡并正式运行。铁路给这座八百里秦川最西边的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街头这家陇海饭店门脸不是很大,但从门旁川流不息的行人来看,应该是靠近火车站的一处路口。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街头的交通工具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面,有军车、独轮车和一头小毛驴,构成了当年这条街道的交响曲。路边有些残破的建筑前,正走过一名军人。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街边的大树

依旧是那棵参天树,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可见当年摄影师对这一处街景的喜爱。从这个大树,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这里是老城镇的街道。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陈仓公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经出现的成语被大家所熟知。其中“陈仓”便是现在的宝鸡。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街边的两层小楼

这里是一铁器加工场所,门前挂有“宝鸡县东开铁器生产合作社”的牌子。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难民区的窝棚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为阻挡日军炸开河南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坝,导致89万百姓丧生,390万人流离失所。很多河南人只好一路向西走来,涌进了当时只有五千人的宝鸡县城。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难民区的百姓

从河南逃荒出去的难民前后有近百万人来到宝鸡。他们在城外河滩上以及金台观北坡上凿洞挖窑,搭起一片片难民棚子。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坐在窝棚前的难民

她们是不幸的,但不幸中亦有万幸,因为早早逃离了家园,她们躲过了那场震惊中外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些勤劳的河南人在此处安下了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河滩镇。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背柴的人

一名男子背着一大捆柴火走在大街上,脚下踩着一双破烂的草鞋。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池边洗衣

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正在一个小水池边洗衣服,为了遮阳,母亲顶着一只毛巾,孩子则戴着草帽。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池边汲水

感觉这个小小池塘好神奇,不但可以在池边洗衣服,还可以挑水,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城外驴车

几辆拉着棉花的驴车正在向宝鸡城行进,当时的大车已经换成了胶皮轮子,比起木轮要轻便很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