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陇海铁路,为西安、宝鸡和铜川,拉来了胡辣汤和河南人

 sunanbuzaijia 2023-06-09 发布于陕西

陕西历史

从历史角度来看,河南和陕西有很深的渊源。早些年一旦黄河泛滥,抑或是河南遭遇到战乱、蝗灾,许多河南人就拖家带口西进潼关谋生,一部分人甚至扒着火车沿陇海铁路来到西安,最后西行去了宝鸡。而另一部分人徒步跋涉落脚去了甘肃,那样的场景跟电影《一九四二》所演绎的内容几乎无二致。

图片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现在的西安、宝鸡、铜川都有数量可观的河南人。有的居住很集中,比如西安的道北,他们几代人虽都一直保留着家乡口音,但也融入了当地生活,日常交流基本上用的是陕西话和河南话两种方言。

图片

素材图

在那个天可怜见的艰难岁月,为了在异乡谋生索命,河南人真的是吃尽了苦头。河南人勤快,什么活儿都干,甚至包括收破烂捡废品等。毫不夸张地说,西安至少有一半的早餐摊儿都是河南人经营的。河南胡辣汤现在的风头,早已经盖过西安本地的肉丸胡辣汤。

实际上,能留在西安的,除了道北周边的人之外,并不太多。大部分河南人沿着陇海线往西去,最后留在了宝鸡,这个历史事实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同样有所表露,用心的观众可能不难发现,该片在片尾提到了星星(王子文饰)的结局“…曾在宝鸡出现,还给老家人捎去钱财…”,由此可见河南人与宝鸡人的渊源。

有关这段历史,我看到的文献是这样说的:当年河南遭灾时,豫民西出潼关沿着陇海线一路西逃,最终有百万人众逃至陇海铁路的终点宝鸡(当时该线路终点只修到宝鸡),在此处定居谋生。是时,宝鸡城里河南籍的人口达到70%以上,遂有“小河南”之称。河南话也一度成为宝鸡人的官话,不少宝鸡本地人还要学说河南话,以便于交流。

图片

豫剧皇后常香玉

河南人落难到宝鸡,因为没有根基,生活非常困难,宝鸡当地人尤其是一些河南籍同乡,也在尽全力帮助这些受难的同胞们。提到救助河南灾民,其时定居宝鸡的“豫剧皇后”常香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宝鸡市地方志》曾提到了常香玉对河南灾民的救助:设立“难民营”供河南灾民居住,经常购粮舍粥,让灾民孩子免费读书,经常给河南灾民免费演出。

此外,为了解决河南难民儿童的上学问题,当时宝鸡河南同乡会建立“宝鸡私立中州小学”,常香玉经常举行义演为学校筹集资金,有后人回忆说,“常香玉当时刚生过大女儿不久,就登台为中州小学唱募捐戏。”而她的演出收入,不仅救济了落荒宝鸡的难民,还买了麸子,运回洛阳、巩义,分发给家乡灾民。发现灾民无家可归,常香玉还在宝鸡金陵河西岸搭了许多席棚供难民安身,又支起几口大锅给难民们舍粥。



图片

素材图

河南人对宝鸡的城市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比如说,宝鸡经二路就是解放前抗战时期由火车带来的河南灾民发展而形成的,那时候经二路和经一路一样,从汉中路口至红旗路口,约300米长。五十年代宝鸡城市扩建,直到1958年金陵桥建成,西至炎帝园广元路口,六十年代西扩市二建新宝路口,从此经二路正式定型。

如今的经二路,分布着全市人们难以忘怀的于健身娱乐,购物休闲,饮食住宿,邮电通讯的一场,一宫,三栋楼,不能不说这样的城市氛围布局与当时的河南人没有重要关联。

下面的内容,我们要说的是铜川。

相对于河南人对宝鸡的深刻影响,铜川这座城市,才是最受到河南文化渗透的,铜川被称为是拉来的城市,而拉来早期铜川原住民的,很多都是河南老乡。时至今日,铜川老城区的官话仍然是河南话。

图片

素材图

我身边有个铜川的同事,他曾持这样的观点说:放眼整个陕西省来说,铜川地区的河南人占比是最高的,甚至于河南话才是铜川地区的主流方言。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也经常往返于铜川和西安之间,对于同事的这个观点,我本人首先是深以为然。为了佐证他的论调,我专门查了相关资料发现:1941年,铜川建成一条主要用以运煤的咸(阳)同(官)铁路。1942年,为了逃避战乱和自然灾害,大批河南人沿咸同铁路逃难来到陕西。如今,铜川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河南人后人,在铜川的各个矿区里,散落着大量的勤劳、奋进的河南人。

之所以河南人会主要生活在矿区,这在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所交代。那个时候的河南人在陕西大都没有户口,因此很难落户并分到宅基地。而铜川地区的各类矿厂既能提供给他们工作,又能提供住所,因此成了河南流散人口的首选。


图片

路遥当年走访铜川某矿井

令人心生敬畏的是,这些河南老乡们,为了铜川的建设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努力,一代又一代河南人在煤城讨要着生活,也参与着城市发展。在铜川当地,叫李铜川,王铜川的人特别多,以至于河南话成了铜川的本地话,相互影响,铜川的本地人,像耀县、陈炉、王家河、广阳等地,基本上都掌握了陕西方言和河南话,二者已经互为通用了,人人几乎都会讲。

由此来看,不单单是西安和宝鸡,铜川才是真正的“小河南”!陕西的开放包容,吸引了河南老乡来这里营生创业,这些与陕西人深度融合的外来人口,也成为了建设陕西的重要力量。而陕西人敞开怀抱向河南人作出温情示好,也同时为中国的人口迁徙,做出了积极的推动!

「声明」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