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1942年河南人逃荒选择去陕西?

 铜川1958 2022-04-14

铜川1958

ID:tongchuan1958


为什么1942年

河南人逃荒选择去陕西?

1

我来回答,1942年,为什么河南老乡大量地逃亡陕西?第一,先看这一年河南发生了什么。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大概就写了这个内容,日军入侵加之天灾,比如水灾蝗灾等等,导致河南人无法活下去,于是只有选择了逃离故乡奔向异乡。能去哪里?战火纷飞的这一年,中国只有西南和西北还可以栖身。而黄河流域,因为生活和生存习惯相近相同成为最可能的逃难选择。但是山东早早沦陷了,山西也在半沦陷,只有潼关外的陕西甘肃宁夏可以作为最后目标。

2

最关键的一条,陇海线是通的,从东边过来的河南老乡,可以选择陇海线火车来到陕西。这可能是最快最大规模的逃难方式了。

整个抗战八年,河南人向陕西逃难了八年。历史告诉我们,陕西人为了接纳河南老乡,克服了如何大的困难!在支援全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在军队大量屯驻的条件下,伸开了广阔胸怀接纳了河南同胞。岂止三百万人!

举个例子,1943年前后,小小的潼关驻军达到十万多人,有一度,军队竟吃光了河里和井里的水。不得不另觅水源。

我要讲个最悲惨的故事给各位,抗战最艰苦的最后三年,满载河南难民的火车要通过潼关进入陕西,因为无数人躲避日军的飞机和来自运城的大炮轰炸,都拥挤在车厢内外,包括车顶。火车在轰炸间隙开动,等到汽笛响再躲到防空洞,防空洞太低,人太多,火车启动太突然,有几次,车顶上的人被生生挤成肉糜在防空洞和火车顶之间。

这就是历史。但豫陕人民挺过来了,挺到了小日本被干掉。

3

河南人去了哪里?

只要进了潼关,河南老乡马上就可以住下来了。沿陇海线,陕西的渭南,铜川,商洛,汉中,宝鸡,甘肃的天水,兰州,一直到迪化(乌鲁木齐),火车一路向西,一路留下河南老乡。他们驻足生存,一直到今天。

有些陕西城市的官话,比如西安道北,纺织城,比如铜川,比如宝鸡,就是河南话。

4

为什么陕西能够在抗战中没有被攻陷而幸存?

当时全国大部国土沦陷,国民政府希望保存西北和西南作为翻身资本,第二,最重要的,当时国共都把遥远的北方的苏联,看成是支持中国抗战的坚刚盟友,希望利用依托苏俄,把西北保存建设成向日本反攻的最后基地。

当年日军飞机从山西运城的机场出发,狂轰滥炸了许多地方,陕西的西安,安康,汉中,宝鸡,甘肃兰州,天水等等,但都没有攻陷西北这个坚固的大后方。

感谢国军胡宗南部,感谢陕西军人,感谢地方各种杂牌力量,感谢八路,感谢老陕人民。没有你们当年的英勇抵抗,哪里有豫陕人民的战时安宁生活。

这一年11月,著名的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摄影记者托泽,《芝加哥日报》记者史迪尔等,随同英国议会访华团来西安,后来到兰州等地,就是采访抗战中的中国军民,看看中国大后方牢靠与否。

戊戌仲春逍逍客于古长安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持久战阶段。当时的河南已经是抗战的最前线,华北、东北等地都已经沦陷。在此时,身为抗日战争战场的河南省已经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偏偏,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大蝗灾、大饥荒,老百姓纷纷逃难。

当时,许多家庭选择逃往陕西。一是,往陕西的交通便利,河南人可以坐火车进陕。国民政府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如可以免费做火车去,还给每人象征性地发几元钱。政府的遣送也是通盘考虑,毕竟陕西毕竟富庶,而且,政府西迁,可以对灾民有所照顾。

因而300万灾民流亡各地,陕西是首选之地。

二是,陕西人自古豪爽好客,有包容的胸怀。所谓的不排外,因而河南人去的时候,不用担心被拒之门外。两省的民间交往本来就非常密切,大难当头,河南人奔陕西去,也是内心的意愿。

历史证明,陕豫两省人民心连心,逃往陕西的河南人,许多壮丁参加了抗战的队伍,与陕西军民一道抗击日寇。如著名的长达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有许多河南人为保卫国土壮烈牺牲。

应该说先有民国一十八年的陕西大饥荒,即 历史上一九二九年关中大飢荒,很多陕西人逃到了河南,逃到了洛阳一带,你看看当年的资料,看看是不是陕西当时三年大旱,颗粒无收,既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也出现过万人坑,当时家中死人不敢哭出声,怕外面的人抢着吃人,卖儿卖女卖老婆的几乎都有,山西,河南还有专人过来买孩子和女人,逃往河南山西的人不计其数,陕西真正是十室九空,三年大旱之年过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人入陕西。这就是近代史中的大旱灾难之年。数据和状况你可以查找。碰到大旱灾难之年,当时的社会状况谁也躲不掉,不论哪个省,出现灾害都抵挡不住。就是南方也一样,江苏苏北,安徽,山东等个别地区一样有逃荒要饭的,这很正常呀。。历史上西周灭亡时犬戎血洪沣镐,关中人跟随周王室逃到洛阳。秦末刘邦,项羽,西汉末年赤眉军绿林军血洗咸阳,关中人几乎屠杀十之八九。唐朝的安史之乱屠关中,黄巢屠关中,都是血啉啉的事实。历史上关中人遭受的災难远超河南。关中人在遭災难时绝大多数逃往河南,河南人遭災难时逃到陕西。河南陕西都是患难兄弟,是一家人,这就是历史。 创建于2018.8.12编辑

河南的大饥荒造成了许多流民,这些流民向不同的方向都有,甚至日占区也有。但更多的是沿着陇海线到了关中地区。大体有如下几个原因:

我们先来看地图:

这是抗战中的河南,大体豫北平原被日军全部占领、豫东平原黄泛区区域都被日军占领了,难免的信阳也被日军占领了。

对于难民而言,向北要过黄河;向东要经过黄泛区,且进入的都是日本人控制的区域。这都是影响流民的因素。

如果西进的话就有好多方便了。接着看图:

(河南饥荒情况)

看这个图会发现,饥荒主要分布在北部一带,尤其是重饥荒。这一带有陇海线,铁路直通西安、一路到达陇西。用铁路运送灾民显然能短时间到达有粮的地方。

和《1942》电影不一样的是,陕西积极吸收灾民。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灾民是天生的战士。如果安置不力,很容易进入政权对立面;如果安置得当,就是最优秀的士兵,能给国府提供精锐部队。

2、国府鼓励灾民向陕西安置,比如灾民可在火车站乘坐免费的火车前往陕西,在沿途指定人员护送。在潼关火车站发放救济费。

3、西北需要开发。抗战中开发西北、西南都是国府的战略方针,大量的流民进入西北,安置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甚至新疆。会逐步开发这里,也会加强政府对这里的管制。

(一战区和十战区挨着)

综上,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会有大量的百姓去了陕西。

1942年的这段时间河南的饥荒事件,鲜为世界知晓,不仅在国内,就是欧美国家也广为流传,其间美国名记斯诺拍摄了河南饥荒的景况,那是惨不忍睹! 但是,这种惨状现代人没经历过,也只能在以往的历史中,从口口相传及书面文字记载中,约略地可以明晰1942年河南闹饥荒逃往陕西的情况:河南简称豫,二十世纪依然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1942年抗日战争伊始,瘟疫、战争、医疗科技、生产凋敝,农业发展受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饿殍遍野的河南景内出现了人吃人,狗吃人,尸横遍野、卖儿卖女的状况,死者达300万之多。远亲里有位逝世十多年的爷字辈的反映,1942年与1962年两次灾害,他都是亲身经历者。他家原本人丁兴旺,两次灾荒下来,死者十多口人。兄弟姊妹,表亲,及父母长辈,都在灾荒年间饥饿贫病中死去。在这种满目疮痍情形之下,河南人因饥荒逃去外面。据河南史志记载,逃荒至外省的三百万之多,饥荒贫病死去的也有三百万之多。 不仅在陕西,而且两湖、两广山东山西也有很多。这些数百万流民背景离乡,东奔西走,也只是为生计、果腹。之所以全国四处逃散不同地方,其原因各异。有的是投靠亲朋好友,有的困熟悉地形地貌,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每人的想法不同罢了!河南人之所以逃荒去了陕西,有几点很值得一提,八百里秦川地广人稀,地势气候与河南大致相同,在河南跃野千里的一马平川生活习惯的人群,到了陕西秦川大地也一样的生存,且生存空间很大;陕西文化气息深厚,虽尚武但崇文,名动世界的秦腔“山旦旦花开红艳艳”,还有文人辈出的陕军!食物可以裹腹,文化可以富足精神,这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陕西都具备,所以河南人逃荒大军进入了八百里秦川陕西。


少年童年时在河南陕西交界处生活了十多年,对陕西熟悉,对河南更熟悉。至今还长跑这两个地方。

陕西,河南人多,豫剧在这里有广大的听众,河南话是西安的重要语言,不亚于陕西话。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九四二年,数以万计的河南人拖儿带女逃荒到陕西。

为什么河南人逃荒要选择陕西呢?

①陕西有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农业条件好,渭南,宝鸡,西安,几十个县无涝少旱,来这里能解决吃饭问题

②秦人耿直厚道,仗义,善良淳朴,乐于济困助贫。很少排外。

③有陇海铁路,为大批灾民西迁提供了条件。

④当时正处于抗日战爭时期,北边已沦陷于倭寇,南边,东边战火连绵,只有西北还算安宁,而陕西离河南是最近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一九四二年豫秦大地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难民迁徒。路途上,河南西部的陕县,灵宝,入陕西以后的潼关,华阴,大荔,渭南,都不断有难民在当地留下,落户。到西安以后,没地方住,许多人都沿城墙根搭棚栖身。

直到今天还有老一辈的陕西人说,是我们老陕搭救了河南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河南人也做出了重大牺牲,花园口决口,客观上迟滞了日军的南侵。逃难去陕西的,大部分是黄泛区的人。

但愿历史不会重演。不忘我们民族的苦难。

1942年河南爆发了罕见的旱灾、蝗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大约有一千二百万人受灾,约三百万人饿死。河南天灾人祸不断,又处在抗战前方,因此受灾的河南人民开始外逃,主要就是向陕西、安徽、湖北逃亡。国民政府要求灾民逃向国统区,并沿途有接济和安排;严禁百姓逃亡日占区或者伪政权区。河南灾民逃亡陕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交通便利。当时陇海铁路联通河南与陕西两地,坐火车可以在两三天内逃到陕西,并得到政府的救济。就算坐不上火车,也可以沿公路向陕西逃亡,陕西河南两地开发程度高,从周朝开始就在开发,因此交通十分便利,沿途人口多,容易在逃灾过程中活下来。

其二、陕西河南两地都处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民风、习俗相近,饮食文化差不多,河南灾民逃到陕西好融合入当地。历史上的黄河中下游流域被称为中原,中原地区经济发达、农耕昌盛,人口众多,逃到陕西存活下去的几率高。最后在战争过后返乡也十分方便,毕竟交通条件更好。

其三、国民政府主导。当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意图将西北、西南建设成抗日大后方,因此希望将人口迁至西北西南地区,以增加战争潜力。河南灾民在政府的主导下成批次向陕西迁移,沿途都有政府人员管理,甚至有军队护送!

中国老百姓安土重迁,只要有条生路,没人愿意背井离乡。但旧社会灾荒频发,人们通常会举家逃往外地躲避,等到灾荒过去有机会再返回家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逃荒”。

1942年河南大灾,千里赤地,颗粒无收,而河南又处于抗战前线,大量灾民无奈逃荒。据统计大概有300万河南灾民涌入陕西省。河南省和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相邻,为何绝大多数灾民选择去陕西省呢?

一、安全因素。抗战进入1942年,与河南相邻的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各省大部都被日寇占领,许多地方仍是交战区,唯独西边的陕西省幸免于难。灾民逃荒本来就是想去安全的地方寻生路,去交战区逃荒等于送死,所以未遭战乱的陕西省就成了绝佳去处。

二、交通因素。灾民逃荒除了要考虑安全性,还需要考虑交通是否快捷便利,当时最快捷的出行方式是乘坐火车。途径河南的有两条铁路,一条是南北走向的平汉(北平-汉口)铁路,一条是东西走向的陇海(连云港-天水)铁路。

平汉铁路因为战争原因已经停运,而陇海线河南至陕西一段还在运转,所以灾民纷纷涌向陇海沿线,试图搭乘。河南省政府为减轻压力,也提供了一定帮助,所以一些灾民得以乘坐火车达到陕西境内。其他灾民也纷纷效仿,选择进入陕西。

三、陕西倾情相助。陕西民风淳朴,自古仗义好客,富饶的八百里秦川未遭日寇侵略有一定的救灾能力。另外,陕西河南一衣带水,地脉相连,两省人民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密切的关系,许多人家有着亲缘关系。在大灾国难面前,陕西面对从河南而来的灾民也是倾情相助,所以许多河南灾民选择前往陕西,其中很多人就此在陕西扎根。

1938年,为阻止日寇西进,国民党政府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坝,紧接着,从1941年到1943年间,河南出现大旱,粮食基本绝收又遇蝗灾,全省有110个县严重受灾。

由于郑州以东以北已被日本占领,为了活命,数百万遭受黄河决堤、旱灾、战争疾苦的河南灾民,只能沿陇海线一路向西逃命,由于难民太多,乘火车的毕竟少数也多是爬在车顶上,更多的难民则是徒步,几百里走到潼关,也曾受到住陕守军的阻拦。沿途饿死、病死以及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饥民相食,惨不忍睹。

来到西安后,荒凉破败的大明宫地区和火车站附近成了难民们的栖身之地。道北和道北人从此成了他们的代称。陕西人总爱说“河南(蛋)担”,正是当时逃难来时,难民们的真实写照。

应该说,河南人还是很感激陕西的,正是陕西人的大度包容和收留,几百万人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并保留。

如今的道北人,已经融入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人,尽管还是满口的河南话。

道北人,后来更是成了宝鸡以西陇海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铜川两所幼儿园上榜省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基地 

搞事情!16位大咖“带盐”铜川孟姜塬,快来认识下!

不能遗忘的一五三厂

12月铜川楼市最新房价已出……

铜川这家信用社的操作 太可怕了!

重磅!铜川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被“双开”

铜川新区所在地,下高埝乡的曾经你知多少?

铜川的饭局

川柳过境线、耀县西道口道路封闭施工通告!

直击现场: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晓现场!

铜川新区26岁了!

2018—2020年度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公示

铜川都有些啥?

过境柴油货车通行管理、210国道路段部分单行通告!

一个铜川娃如何成长为全国冠军?

他不是“药神”,却成为一代“药王”!

84万人口的铜川凭啥当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铜川新楼盘扎堆年底入市,你认为房价会涨还是跌?

同官记忆

铜川9路公交停靠站点有变,往返老区的注意啦!

专家建议应当让富平回归铜川

【铜川1958】 城市雕塑海绵广场,铜川的美景亮点!

耀州,一座崛起的药王城!

宝鸡、咸阳和铜川,谁有可能成为“新二线”……

铜川老照片,带你感受铜川的变迁,……

铜川矿工之子拍摄的关于父辈的纪录片……

铜川11月最新房价出炉,看看你中意的房子啥价?

焦平记忆碎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