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老人言你当时没听,事后很后悔?

 张璐说胃肠 2021-05-14

民间饮食相关谚语为人们长期生活经验凝练而得

是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科学养生的今天

仍有部分谚语因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而继续被广大群众所采用

饮食谚语

“吃饭三分饱, 到老肠胃好”

  少量、适度的饮食可达到养生防病的作用。反之, 若过分饥饿, 机体营养来源不足会逐渐衰弱, 影响健康;若暴饮暴食则肠胃负担加重, 食物停滞体内不能消化, 既损伤脾胃又影响营养吸收。正如《灵枢·五味》所云:“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而“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素问·痹论篇》) 。

“衣要看天穿, 饭要按时吃”

  一日三餐不能像穿衣那样随意增减, 而要遵循时间规律, 这样才能使脾胃正常发挥运化、腐熟功能, 张弛有度, 适时提供营养物质以供机体利用, 使脏腑功能正常, 协调有序。此外, 孙思邈在《千金方》曾言:“先饥而食, 先饮而渴;食欲数而少, 不欲顿而多, 则难消也。

“食米带糠, 老少健康”

  粗粮有利于营养消化, 应当适当摄取。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所云:“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言谷肉果蔬皆有各自的性能, 不可偏胜, 应和而食之以补益人体精气, 因此平衡饮食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满足人体需求。

“大暑日吃补, 身壮巧如虎”

  人生于天地之中, 与天时相应, 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对形体产生重要影响。春季人体阳长阴消, 阳气向外疏发, 阴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故应顺从春季阳气向外向上生长的特性, 使人体的阳气得到长养和疏放。

  春夏阳盛易伤阴, 宜食寒凉抑制亢阳;秋冬阴盛易伤阳, 宜食温热抑制盛阴。通过互制, 使得阴平阳秘达到互养。《素问·六元纪大论篇》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进食原则, 认为季节寒凉时应避免食用过寒的食物, 气候温热时则避免食用辛热之饮食。

“童不补茸, 少不服参”

  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 不同群体在饮食中也应该有所差别。小儿生机蓬勃, 只要乳哺得当, 护养适宜, 自能正常生长发育。健康小儿不必靠药物来补益, 如长期补益可能壅滞脾胃、妨碍运化功能, 甚至产生性早熟等疾病。

“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

  食物要煮熟才能将其中的致病菌彻底杀死, 不会造成胃肠等疾病。此外, 特别要注重食物的新鲜程度, 食物应该趁新鲜时尽快食用。要想饮食健康不生疾病, 就必须预防病从口入, 即饭前洗手, 吃干净食物, 用干净餐具。

“人多思虑, 食不知味”

  烦恼忧愁会影响食欲, 进餐时应保持心绪平静。正如孙思邈《千金方·道林养性》所说:“人之当食, 须去烦恼。如食五味, 必不得暴嗔, 多令人神惊。

  《长生秘诀·饮食部》曾言:“饱食之后, 不可就卧, 不可发怒, 不可呆坐, 不可跳掷。饭后宜适度运动, 既不能跑、跳, 亦不能即刻入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