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这么一个外国人,30岁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此扎根长住,死后被埋葬在北京。 也是这个外国人,是现在汉语拼音的鼻祖,我们现在学习中文用的拼音,就是他发明的。 这个外国人还绘制了中国首张世界地图,颠覆了明朝人的世界观,还间接影响了日本。 这个外国人还同时掌握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四书五经,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他,就是明朝最厉害的外国人,利玛窦。 中国自古以来有许多外国人前来拜访,如唐朝的波斯人,元朝来访的马可波罗,清朝的汤若望。 而明朝的传教士利玛窦,是历史上首个被皇帝批准葬在首都的外国人。 他究竟做了什么,有什么功绩,才有如此高的盛誉? 那还得从他的背景慢慢说起。 公元1552年,利玛窦诞生在教宗国马尔凯区马切拉塔,也就是如今的意大利。 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利玛窦也受到了影响。 利玛窦父亲很有远见,他发现当时天主教会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方式非常先进,就把儿子送去学习。 于是利玛窦成为了一名传教士。 16世纪的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发源地,利玛窦因此也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哲学,天文学,数学和地理学知识。 那时西班牙航海事业强大,欧洲各国交流频繁,利玛窦因此也学习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30岁时,利玛窦跟随航行的印度布道团,来到澳门。 那时澳门有许多葡萄牙人,还有其他外国使者,是远近闻名的东方贸易中心。 利玛窦抱着传教的目的,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现实给利玛窦狠狠一击。 因为他发现,自己不会中文。而这片神秘的东方之地,早已有自己的信仰。 利玛窦只好从头开始,苦学汉语。 之前他已经掌握多门语言,是个语言天才。 但在学中文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国度的语言不像拉丁文字一样拼读,而是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念法。 这下让利玛窦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他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 利玛窦那时与著名大学士徐光启来往密切,最后研究并发现了汉语发音的规律。 他们用拉丁语创作出了汉语拼音方案, 奠定了声母有23个,韵母有52个。这个方案实行了400多年,流传至今。 但最开始的汉语拼音有许多缺点,不管怎样,利玛窦这次发明,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史诗级意义。 汉语拼音方案还直接影响了近代语言学家周有光。 周有光曾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他本人谦虚地称自己为“汉语拼音之子”, 因为真正的“汉语拼音之父“是早在400多年前的利玛窦。 利玛窦不愧是语言学天才,放到如今,他就是学术界大牛,博士生导师。 利玛窦记忆力很好 有自己独有的记忆法,还用中文写了《西国记法》,比福尔摩斯早了几百年。 后来在1605年,利玛窦和助手出了一本新书,叫《西字奇迹》。 这本书包含了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4篇文章,其中解决了汉语声调的问题,算是汉语拼音方案2.0版本。 利玛窦还为中文带来了大量新词,传播了大量西方科学知识。 比如我们如今用的“地球”“赤道”“南极”“北极”“比例”“上帝”“圣经”等自然科学和宗教用语,大部分都是利玛窦发明的。 由此可见,早在明朝时,我们曾经有机会打开科技的大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错过了。 著名明史学家余三乐曾说:“蜜蜂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这正是我们纪念利玛窦的原因。” 利玛窦不仅发明了汉语拼音,他自己的中文水平也大大提高,进入内陆传教更方便了许多。 利玛窦是怎么在中国扎稳脚跟的呢? 最开始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是穿着僧衣的,不少老百姓以为利玛窦是佛教人士,误认为是哪位菩萨,从而对此进行叩拜。 利玛窦对此很无奈,也希望与地方官员建立友谊,最好进京面圣。 这一切只是希望不用穿僧衣,能光明正大地传教。 越努力的人越幸运。很快,利玛窦由于中文极好,学识广博,得到了两广总督陈瑞的帮助。 但好景不长,两广总督倒台,利玛窦只好抱着希望去了其他地方 ,最后在江西南昌稳定了下来。 江西南昌是明朝的文化胜地,明朝有1946所书院,南昌就有294所。 利玛窦靠着自己在教会学得的哲学文化,在外游历的广博经历,得到了大批年轻儒士的敬佩。 利玛窦很快在南昌建立了自己的威信,教会也十分认可,把他选为中国教区的领导人。 终于有个南京礼部尚书,十分赏识利玛窦,决定把他携往入京。 可是在上京前夕,突然爆发了日本对朝鲜的战争,这样的消息对外国人利玛窦很不利。 于是利玛窦第一次进京便失败了。 礼部尚书也深感愧疚,便把利玛窦安顿在南京,以防有什么不测。 利玛窦接受了这个安排,在当地结交了许多贵族官员,文人雅士,与他们展开了哲学、宗教、数学和科学的讨论。 人们尊称他为西泰,意为西方泰斗。 终于在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在南京有了第一批基督徒,他们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军官、中了武进士的儿子和他的家庭。 利玛窦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希望再次去北京,得到皇帝的保护。 于是利玛窦一行四人,带着贡品上京。 一路上,他们饱受了各种腐败的官员欺压。 有个宦官叫马堂,他既狡诈又贪婪。扣留了利玛窦他们的贡品。 利玛窦几经周旋,四处打通关系,最后终于得到上京的圣旨。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终于进入皇宫,参拜了万历皇帝。 利玛窦给万历皇帝进贡西洋表,教太监演奏西洋琴。 他还想给皇帝传教,但因为万历帝发誓不上朝,他的梦想破灭了。 可利玛窦在南京的社会关系发挥了作用,他在京城拥有自由居住的权利。 晚明社会腐败黑暗,为利玛窦传教提供了不少条件。 明朝许多官员觉得生活空虚无妄,在利玛窦的带动下,他们在圣经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从此利玛窦在北京建立了稳定的天主教社区,洗礼了70个教徒,其中就有与他一起研究汉语拼音的,徐光启。 利玛窦和徐光启后来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来数学著作,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 欧洲的“欧”字也是利玛窦和徐光启商定的。 他还把历法引进中国,就是现在的公历。 他还没忘记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去,把《四书》译成拉丁文。 ![]() 利玛窦还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世界地图。 后来这张地图传到日本,改变了日本的世界观。 ![]() 晚年时他将在中国的经历写下来,就是《利玛窦中国札记》。 ![]() 利玛窦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享年59岁。他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乡,意大利。 按照当时习惯,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 但利玛窦的贡献太多,威信极高。万历皇帝破例批准利玛窦葬 在北京西郊的滕公栅栏,他也是首位葬在北京的西方传教士。 后来汤若望,南怀仁的墓也葬在这里。 ![]() 很多人称利玛窦是集文艺复兴学问和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学问为一身的,地球上第一位“世界公民”。 美国的《生活》杂志将他评为11世纪到20世纪中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中一员。 利玛窦虽然一生所求只为传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可以说是道阻且长,但他在无意中极大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知道观众对利玛窦什么看法,欢迎三连,下次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