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文/李铁《航海往事》

15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势力向整个世界拓展,中西文化交流也成为大趋势。在这方面,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是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利玛窦。

他1578年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先在印度传教5年,又进入澳门,之后前往中国内陆,先后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

因为当时葡萄牙人占据了澳门,从欧洲来的传教士们都先在那里停留学习汉语。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获准入居广东肇庆。他对中国官员说,自己是从印度来的。那时中国人还不知有天主教,许多人都以为他是来传播佛教的!

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仙花寺”,为了博得人们的好感,他和其他传教士一样,全都身穿佛教僧侣的衣服,把头发也剃了。平时,行事小心谨慎,十分低调,主要精力用来学习汉语和当地的礼节习俗。

那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概念还是“天圆地方”。利玛窦到肇庆后,制作印行了《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一份世界地图。通过这幅地图,中国人首次认识到,世界原来是个圆球。为了传教,他还带来了圣母像、星盘和三棱镜等物品,其中还有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利玛窦希望用这些西方新事物吸引好奇的中国人。

他利用解释西方事物的机会,向中国人介绍了天主教。跟他一起来的传教士们翻译了一些天主教资料,如《十诫》、《主的祈祷》、《圣母赞歌》以及《教理问答书》等。看到有些人对天主教产生了兴趣,利玛窦又派发了《天主实录》小册子,开始用中文解释天主教的教义。

在介绍这些天主教知识的同时,利玛窦也传播了《欧几里德几何》,现在数学中的许多词汇,例如:点、线、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对角线、圆心、外切等等,都是他在这一时期首先提出并沿用至今的。

但因为他们是印度来的,穿着打扮也跟和尚无异,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中国人始终把他们当成佛教徒,传播的只不过是一个佛教流派而已。在肇庆居住的6年里,利玛窦在传教方面,其实并不是很成功。

万历十七年(1589年)夏天,利玛窦移居广东韶州。在那里,利玛窦的两个随员相继去世了,另一名神父也返回欧洲,只剩下利玛窦一人还在中国传教。

在韶州时,利玛窦攻读了《四书》,并将其译为拉丁文。他发现,自己佛教僧侣打扮社会地位比较低,并不受大多数中国人尊重,人们最能看得起的,还是儒士和学者。于是,他开始蓄发留须,改变了打扮,穿上了他们的服装。但在传教方面,仍然没有什么进展。

又过了6年,利玛窦获准在江西南昌居住,这时他已经在中国生活多年,快成为中国通了。在此期间,他成功预测了一次日食,并向当地官员展示了一些欧洲新玩意,如三棱镜和西洋时钟什么的,这使他声名大噪,很快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他也结交了许多权贵,并与一些皇族后裔建立了友好关系。

因为南昌各级官员、皇族后裔都对西方的各种器物和书籍非常感兴趣,利玛窦便在住处举行一次“科普展览”,把一些外国的东西详细介绍一番,此举结交了不少人。趁此机会,他撰写了《天主实义》,把天主教介绍给人们。为了能让中国人更好理解天主教,他还把中国自古就有的“上帝”概念,偷换成“天主”。

由于方法对路,在南昌的3年间,他传播天主教的效果特别好,与在广东时完全不同。由于在南昌的成功,欧洲的天主教会任命利玛窦为耶稣会中国教区负责人,全权负责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利玛窦的老师还指示他,要想办法到北京去觐见中国皇帝。但利玛窦第一次去北京时,正值日本侵略朝鲜,整个北京城气氛紧张,所有人都怕惹祸上身,不愿意结交洋人。利玛窦在北京四处碰壁,钱也花光了,无奈之下,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匆匆返回南京。

虽然没见到明朝皇帝,但利玛窦在首次北京之行中,与友人一同编修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同时,还完成了《四书》的翻译和注释工作,第一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日战争结束后,利玛窦再赴北京,这次他成功见到了万历皇帝。利玛窦给万历皇帝很多贡品,既有自鸣钟、西洋琴等日用物品,也有圣母像、十字架等宗教器物。

万历皇对天主教十分尊重,把耶稣称为“活神仙”。对西洋的玩意儿,更是非常感兴趣。他最喜欢的是大小两架自鸣钟,小的时常带在身边把玩,大的那架则放在他常去的阁楼上。

对西洋琴,万历皇帝也备感好奇,让利玛窦教太监演奏。利玛窦为此专门创作了几首乐曲,填上中文歌词,并起名为《西琴八曲》。由于自鸣钟经常需要维护,万历皇帝便允许传教士们定期进宫检修,这为利玛窦进入宫廷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在北京期间,利玛窦出版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一幅全新的世界地图,现在的一些地理概念,如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都出自这幅地图。这幅地图不仅在中国多次发行,问世后不久,还被介绍到日本。

但利玛窦主要目的还是传播天主教,他在宣武门内修建了一座教堂,也就是著名的南堂。利玛窦在南堂举办科学仪器和图书展览,吸引了大批明朝官员和学者儒士参观。当时有数百人开始信奉天主教,其中甚至有著名的徐光启。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59岁的利玛窦因病在北京去逝。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不能留在中国大陆,应该回他们自己的据点,移葬澳门。但万历皇帝下旨,破例准许利玛窦葬在北京西郊。利玛窦因此也成为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欧洲传教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