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

 海珠儿书院 2021-05-15
一、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二、明确什么是语境义: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义,称为词语的语境义。因为词语的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称为临时义。
       例如:“这个菜太淡了”。“天高云淡”。“冷淡”。“旅游淡季” 。“淡”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也就是说,“词句的意义”: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的、附加的、延伸的等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意义。 

三、解题的基本方法:
       抓住词句特点,正确把握词句内容。
       要确定它的本义和在文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等,确定因引用典故、诗句而产生的引申义、因修辞产生的比喻义、指代词的指代意义等。
       联系上下文语境,不能断章取义。“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合理推断词句含义。

四、解题思路一还原法
       即,解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词句用“还原法”,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五、解题实例:(还原法解题
        例一、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鲁迅《故乡》   
       文中划线的词“看不见的高墙”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看不见的高墙”是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本体)是说,鲁迅与闰土之间从身份、地位、思想与感情等方面都有了很大一段距离,就像一堵高墙一样隔在了他们二人之间,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融洽了。(还原
       例二、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你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这句采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是说,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
      例三、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划线句子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这句话采用类比说理的方法,用实际的路,来比人生之路。是说,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是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为之奋斗去实践,希望就无谓无了.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例四、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意,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你怎样理解结尾句“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
       结尾句是说,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挫折和困难,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例五、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节选自《毕淑敏·提醒幸福》
       文中“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的含义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含义是:人们往往在幸福降临的时候并不珍惜幸福,失去幸福之后才回味幸福、追寻幸福。作者希望人们能珍惜幸福。

      六、解题思路二追问法
      即,解释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一语双关,运用了反语、象征、双关等手法的词句,运用“追问法”解题,通过表层义来挖掘其本义和象征义。
      例一、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无限光明! ?
            结合全文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追问:这“小橘灯”是指的谁呢?指代小姑娘的什么呢?
      参考答案:“小橘灯”象征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例二、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②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①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②象征了博大宽容的胸怀。

      七、解题思路三:扩借法
       即,解释指代性词句和其它一些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抽象词句运用“扩借法”,由此及彼扩展,根据词句所在的语境借用其他词句进行具体阐述。
      例一、
      生逢乱世的诗人曾无奈地感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社会从混沌到有序,当鸡鸣狗盗的小伎俩在秩序化的社会生活中找不到可乘之隙 ,当那张过期的通行证处处碰壁的时候,就再不会有这样的喟叹。
      真希望有一天,没有人对这样的感慨生发共鸣,也没有人有兴趣传播,让它真正成为混沌世界的一条墓志铭,永不流传。
      划线语句中的“它”指代什么?
      参考答案:指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八、小结:理解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
      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5、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九、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