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卞阿根 | 夏日捕蝉

 丁中广祥 2021-05-17


夏日捕蝉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蝉的鸣叫声分明地告诉我们,它们停歇在树上的什么地方,只需站在树下抬头,目光顺着蝉的鸣叫声很快就能看到它,一两个时辰的功夫,小伙伴们很快就能捕到不少的蝉。

儿时的夏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最忙碌的事莫过于捕蝉。

捕蝉,一般采用三种方法:网兜、网箍黏、面筋黏。

网兜是用一根粗些的铁丝,圈成小碗口大小的圆形,用线绳在上面编成一根小网兜,然后绑扎在竹竿头上,捕蝉时网兜口罩住蝉,蝉就会落入网中被捕住。网兜大都是由大人们帮助做的。

没有网兜的小伙伴,早晨起床后,就忙着用竹篾或到门前的河边上,折一根柔软的杨柳枝条,弯成一个形似羽毛球拍,小碗口大小的椭圆箍,把它绑扎在竹竿头上,然后沿着自家或邻居家的屋檐找蛛蛛网。找到蛛网,举起手中的竹竿,将黏黏的蛛网卷搅在箍上,就可以捕蝉了。

有的小伙伴,从家中的面缸中取出一大把小麦面粉,用水和成面团,在手中捏揉几遍,再放到盛有水的脸盆里,慢慢用手捏洗,让面团中的淀粉全部吐出来,一小块很黏的面筋团就洗出来了,把它搅沾在竹竿头上就行了。

用面筋捕蝉,比网兜、网箍黏好,因为捕蝉时,竹竿头很小,竹竿在树枝的空隙间上下方便,很容易捕住蝉。而网兜、网箍绑在竹竿头上面积比较大,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树枝而惊飞了蝉。网兜还常常会刮挂在树枝上被撕坏,网箍黏一旦沾上水份,就会失去黏性,需要重新找蜘蛛网搅上网箍。由于那个年代,粮食特别珍贵,家长们是不允许孩子乱糟蹋的,要用小面洗成面筋捕蝉,也只是偷偷地瞒着大人们。

准备好了捕蝉的工具,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便带上一个小竹笼,和一根细铁丝或细柳条枝,三三两两的一起,到河边和村上树多的地方捕蝉,将捕到的蝉放到小竹笼里,见到蝉衣(蝉脱下的蝉壳)便顺手拾起来,穿在铁丝或柳条枝上,待拾多了就拿去卖钱,买糖块吃或在进村换糖饼(面粉和糖稀做成的)的担子上换糖饼。在捕蝉时,小伙伴们都小心翼翼,举起竹竿慢慢从树枝的空隙间将网兜、网箍黏或面筋黏伸出,生怕惊动了蝉,待快靠近蝉身时,迅速出击就能将蝉捕住或黏住。小伙伴们无论是谁捕住了蝉,都会大声地喊道:“我捕住一个了。”那高兴的样子,尽显出童年的雅兴。

夏日的中午气温特别高,天气越是炎热,爬在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得越凶,吵得在巷口、大树荫下纳凉睡午觉的大人们很是烦躁。而这个时候,却是我们捕蝉的大好时机,蝉的鸣叫声分明地告诉我们,它们停歇在树上的什么地方,只需站在树下抬头,目光顺着蝉的鸣叫声很快就能看到它,一两个时辰的功夫,小伙伴们很快就能捕到不少的蝉。蝉捕多了,拿回家后,等大人们煮饭时,用火钳一个一个地夹着,放进灶膛里烧熟,然后减头去尾,剥去蝉胸部和背后的硬壳,就能得到一块小小的蝉肉了。吃在嘴里,美味香舌,乐在心中。

到了晚上,邻居们一起坐在门前的场地上纳凉,蚊子多就用一小堆麦芒或碎杂草点燃,在上面洒点水或覆盖些青草杂藤,让它慢慢燃烧,这样烟雾大,驱赶蚊虫效果好。听大人们说,蝉到了晚上会往火光处飞,也可以捕到蝉。有时候我们这些玩皮的孩子,乘大人们点“土蚊香”驱蚊时,就捧来一些干麦秸点燃,随即用竹竿在靠近的树上乱敲乱打,惊栖在树上的蝉,竟像大人们说的那样,还真有蝉“飞蛾扑火”。

而今,回想起童年捕蝉的事,还真有一番浓浓乡村生活的甘甜情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