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宁闫小会——蝉鸣声声

 大美洛宁 2020-07-21

暑假里,和小儿一块儿在母亲家里小住几日。因为是假期,每天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无所事事。再加上天气酷热,泡在空调房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顿顿吃得肚子圆圆,乐哉悠哉,忘了今夕何夕。

这天吃罢晚饭,天色尚早,推开房门,热气扑面而来。“出去走走吧,一天老闷在屋里也不怕吃胖了?。”母亲与我开着善意的玩笑,我们带着孩子们笑着走出了家门,沿着乡村公路,漫无目的地走着。新修的柏油马路,崭新的路灯,遍地繁茂的绿植,家乡越来越美丽了。经过一个街口,五色霓虹变幻闪烁,乡村歌手弹着吉他、打击着架子鼓,嘶哑的喉咙卖力地唱着«怒放的生命»,摇头晃脑,自我陶醉得很。招徕幼儿的游乐设施播放着各种儿童歌曲,一群孩子玩得正欢。大姑娘小媳妇随着广场舞的节奏跳得正尽兴。

我们继续向前走,喧嚣渐渐归于平静。空气中的燥热逐渐减弱,这里听到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蟋蟀们开起了演唱会,此起彼伏,不断应和着。偶尔还能听见蝉的鸣叫,乡村的夜里,它们才是主角啊!这蝉鸣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我想起了那久远的往事。

小时候暑假里的我们是最幸福的。没有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学校放假前发的薄薄的«暑假作业»,三五天就报销了,剩下一个多月就是玩,变着花样地玩,大把大把的时间任由我们挥霍。印象里的快乐大都离不开蝉,它就是我童年时光最好的玩伴。我老家人把蝉叫“马了”或者“知了”,刚刚爬出地面还没有蜕掉外壳的叫“知了猴”。老家人喜欢桐树,空旷的大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桐树,而且不只一棵。一到夏天,这些桐树枝叶繁茂,庞大的树冠覆盖了整个院子。大概因为桐树枝汁液丰富,就成了知了最理想的家园,所以记忆中的知了特别多,鸣声也格外响亮撩人。从听到第一声嘶鸣开始,我们悄悄地顺着长梯爬上房顶,循着声音望去,“乖乖,这么多啊!”,有时候还会“一只,两只,三只”地数起来,于是捉知了的游戏就迫不及待地上演了。

背着大人,偷偷地舀半碗白面,加少量水,不停地搅拌,把面和成硬块,醒一会儿,再加少量水,再搅拌,倒出白色的面汁,再醒一会儿,反复如是,几次后,自制的粘知了利器--黏黏糊糊的面筋就做成了。做这些的时候,弟弟妹妹站立一旁,崇拜地看着我,服服帖帖的,绝对不会顶撞,因为:大姐说了,谁不听话,就不带谁去,一次只能带一个。吃过饭,大人们催促着午睡。都顺顺溜溜地爬上床,半眯着眼睛装睡。大热天,地里农活特别多,给玉米施肥、锄草,还要侍弄芝麻、谷子,大人们累得很,躺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听着均匀的鼾声响起,我一骨碌爬起来,哧溜下床,给弟弟或者妹妹一招手,悄悄地开门,带上长竹竿,大口塑料瓶,事先备好的面筋就出发了。

老家的院子,家家户户平房连着平房,由自己家房子爬上去,可以从东头串到西头。我们上到房顶,站在树下,先定眼观察,看准知了位置后,再蹲下去,把面筋涂在竹竿顶端,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地靠近。有的知了正“吱吱吱”叫得起劲,毫不防备,对准翅膀一侧,一粘一个准,待它发现已经晚了,“吱”的一声,我的竹竿已经迅速拉下来,早已准备好的弟弟或者妹妹就用两个指头捏住胸部,顺手掐掉一半翅膀,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看它在里面在垂死挣扎,有的还沿着瓶子扑闪翅膀呢。看我粘的战利品越来越多,弟弟心痒痒,就让他也来试试。通常是粘不到的,因为知了个头不大,又隔的那么远,在高高的树枝上。只有一下粘到翅膀才能成功,碰到头部,甚至靠的近了,或者碰到树枝都会“打草惊蛇”,知了“吱”的一声就飞走了,半天都白忙活了,还得重新寻找目标。不过,没粘到的也不恼,树上的知了多着呢,这一只飞走了,再仔细一看,树叶掩映下还有很多呢!飞走的知了,并没有飞远,也只是到了旁边的树上,没事,有的是时间呢!

还记得有一次,我正低头往竹竿上涂面筋,突然传来凄厉的知了叫声,赶紧抬起头来,看见了一只绿色的大螳螂用钳子捕食到正在唱歌的知了,准备美餐一顿,谁知道,不知哪里飞来的一只麻雀盯紧了它们,抓了个正着,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那一刻,我不仅认识了这个成语,也明白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通常一个下午,我们能粘到一二十只,这样,晚饭就可以加餐。母亲把盐水浸泡过的知了用油炸过,放在盘子里。金黄香脆,诱人的很。我们掐头去尾,只留下胸部的肉,放进嘴里,大嚼特嚼,唇齿留香,感觉简直是无上的美味。

夏天还有一个乐事,就是捉知了猴。伏天里雨水多,下了雨,地面上的土质变得松软,到了晚上,长大的知了猴纷纷从黑暗的地底下钻出来,沿着树干爬到一定高度,不被人注意或者抓不到的地方,蜕掉外壳,就变成会飞的知了。粘知了很费劲,捉知了猴可省劲得多了。因为知了猴只会爬,没有反抗之力,只要看到了,就难以逃脱。

捉知了猴也很有趣。我们通常都是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手电筒就出发了。院子里,村子边的大树下,手电筒的光一闪一闪,照着大树,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来回扫视,捉到了,就放进装水的瓶子里。如果没有装水,知了猴不一会儿就蜕掉外壳,没法拿了。没有手电筒的,就两只手轮番在树干上摸来摸去。小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好,有手电筒的不多,所以,我们习惯了说“摸知了猴”。小树林是伙伴们聚集的地方,彼此碰面第一句话就是:“你逮到了几只?”摸的多的人好像中大奖一样高兴,晃着瓶子炫耀。少的呢,默不作声,一棵棵大树上再过一遍,因为有时候别人摸过的树上还有遗漏的,或者爬出来晚的呢!就这样,村子里的每一棵大树我们都熟悉得很,不知道摸过多少遍了。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在大人的再三催促下回家睡觉。那些摸回来的知了猴用盐水泡个一夜,它就不会蜕皮,第二天早上又成了我们的美味。

还有一个捉知了猴的好办法,也有无限趣味。捉得多了,我们发现规律,通常下过雨,地面潮湿,知了猴钻出来的特别多。一伏三场雨,夏天的雨多,下的快,晴的也快。雨点一停,我们就拿着小锨小铲子走出家门,在大树附近的地面上反复查看地上的小洞,知了猴已经爬出来的,都灌满了水,那些小小的和小拇指头肚差不多大的洞里,都藏着一只,准备等天黑了钻出来的。我们就对着小洞挖呀挖,用不了多久,就挖出来一只,绝对的一挖一个准。那些被挖出来的知了猴身上还有潮湿的泥土,有的还在睡大觉呢,就迷迷糊糊地“羊入虎口”了。

我把这些地下挖出来的知了猴放在窗纱上,再把窗子关严,在灯光下看它们沿着窗纱越爬越高,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一动也不动,知了猴就开始蜕壳了。平时难得一见的蜕壳过程完全展现在视野中,我坐在窗子旁边静静地观察,知了猴光滑的背部先是裂开一道缝隙,它通过自己几乎察觉不到的蠕动,先是脑袋,接着是背部,慢慢地钻出硬硬的壳,然后是腿部、腹部,完全脱离外壳后,翅膀慢慢地伸展。刚蜕掉外壳的知了颜色特别鲜艳,翅膀是嫩绿的,卷曲着,看起来很厚实,很是娇嫩,当然也不会飞。接触空气之后,翅膀迅速变硬,变薄,而且透明,晶莹剔透,纹理很漂亮,所谓的薄如蝉翼就是这个样子的,再过几个小时,翅膀彻底变硬,就可以飞上枝头。人们骂人的话:“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想飞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知了猴蜕皮需要好几个小时,我有一次实在太瞌睡,等得太着急,就自作主张帮一只快要蜕掉皮的知了,把它从壳里拉了出来,可是知了的翅膀却一直蜷着,伸展不开,自然是不会飞了。因为窗子关严,完全变好的知了也是飞不走的,我就把它们放到屋子里,故意拿小棍惊扰,看它们在屋子里飞。有时候玩累了,就忘了,跑到门外去玩,掀开门帘,有敏捷的知了嗖的一声趁机就飞走了 。听到声响,逃走的自然是抓不住了,赶紧关紧了房门,把剩下的翅膀根绑上线,让弟弟把玩。

“大姑,我走不动了,咱们回去吧。”小侄女奶声奶气的话,唤回了我的思绪。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我们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这一代从小在钢筋水泥楼房里出生,玩着名目繁多的电动玩具,吃过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刚上幼儿园四岁多的小侄女暑假里就天天忙着上舞蹈班,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他们生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的快乐是不是比我们更多一些呢?

作者简介:闫小会,洛宁县实验一中语文教师。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信笔涂鸦,我手写我心。最喜欢的名言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机号码1589666133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