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有水空气食物人就能活,但生活不仅是“活着”而已

 昵称535749 2021-05-17

看理想

公众号“看理想”,探寻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31分钟前

500

  今天的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话语越来越警惕了。

  我们似乎不再相信购买某种东西就能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或者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随着“断舍离”“极简”“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独立,提早退休) ”等概念的流行,降低物欲才能生活得更好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的人数已经突破了58万,一个又一个“抠门联合会”也建立了起来。每天都有许多人因为想花钱或者多花了钱,发帖“求骂醒”。

  我们努力攒钱,是因为钱似乎是把握这个充满不安全感的社会的唯一抓手,我们需要钱去实现更好生活的目的。为此,自愿压抑那些被认为“不合理”的欲望。

  但正如四角大辅在《极简术:奔向自由的50个断舍离》中写过的:

  “我并不赞成那种不管什么情况都一味节约的观念。

  就像我们勉为其难地减肥,学习某些不喜欢的东西一样,我们的大脑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忍耐忍耐再忍耐的结构。

  当人们把节约视为目的的那个瞬间,便无意识地开始与'要是能随便花钱该有多好’这一愿望展开了苦苦争斗,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

  节约的终点,是拥有更加自由和幸福的人生,而不是数字的累积,“求骂醒”无法帮助我们真正过上一种低欲望的生活。

  “重要的不是节约,而是选择。”

  生活里什么是必需的,要自己亲身去感知。不论是花钱,还是攒钱,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生活的道理,而是生活的体验。

  前几天,我们向大家发起了一个征集,关于“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必要,自己却无法割舍的消费”,收回的答案千差万别。

  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的,也许正是这些被别人认作是浪费的枝枝蔓蔓。

500

  在快消品中感受到了日子的流逝

  @Zyra 27岁 会议销售

  我是一个物欲很低的人,除了旅行之外,我更愿意把钱花在日常的必需品上。像洗发水用完了换个香味,油盐酱醋用完了换个口味,纸巾用完了换个品牌这样,对必需之物的体验,就能让我开心。

  我在这些快消品中感受到了日子的流逝。比如,当看到一瓶酱油见底了,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我会知道,这些日子我有经常下厨房,好好吃饭,还能回忆起日常下了班在厨房里边听广播边洗菜做饭的感觉,那是一天忙碌工作后松懈下来的愉悦感。

  我不刷淘宝(除非有明确的购买需求)、不玩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不会看直播,对于各类生活用品的选择,常依赖朋友推荐。如果外出的时候用到质量好的纸巾,睡到舒服的床单枕头,也会留意品牌型号。

500

  其实说是必需品,只要有水空气食物,人就能活。

  每个人要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游戏是必需品,有人觉得甜点是必需品,有人觉得口红是必需品,有人觉得每天都穿新衣服是必需品。而我享受的,是物尽其用的感觉,是朴素平淡不勉强的生活。

  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生活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

  @闵茶茶 26岁 程序员

  我喜欢各种类型的现场演出。除了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去livehouse,脱口秀、话剧、音乐剧之类的,如果有我喜欢的演员或者我感兴趣的剧目,我也会去。

  现场演出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即使是同样的演员、同样的表演,但每一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日常工作都是对着电脑,看现场演出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舞台上人的旺盛生命力。

  听脱口秀的时候,常能听到演员自己的故事,我周围人的人生轨迹都太相似了,听听这些没那么典型的人生故事,好像看到了生活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

  我上一份工作有一段时间非常忙碌,我连着加了快两个月的班,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才能下班,周末也没法休息。

  有一个周末我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去看我很喜欢的rapper的演出,在livehouse里,我突然发现,辛苦工作挣钱是为了生活,但我已经完全没了生活,即使站在台下也在想着工作,害怕这两个小时同事找不到我。

  周一回公司之后,我就提了辞职。其实,我之前就有辞职的想法,但总是犹犹豫豫,害怕一年工作经验经验太短,之后找不到工作之类的。那个现场给了我很大的勇气立刻摆脱糟糕的公司,忙碌的生活。

  最后,辞职和找新工作都很顺利,新生活也有更多时间让我看现场。

  生活不易,所以不想在一些小事上委屈自己

  @老欧 34岁 测试

  生活中最让我有幸福感的两项支出是通勤打车和固定保洁。

  平时工作996,挤地铁换乘两趟到公司真的让人连出门都糟心。下班虽然不挤,但累一天了,有什么比坐上车,什么都不用管就舒舒服服到家更让人放松的?困了还能睡一觉,降噪耳机一带,就是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两周一次的固定保洁也是坚持多年了。我和男朋友都不喜欢家务,为了避免纷争,就开始找保洁。毕竟,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完全不想浪费在家务上。

  保洁阿姨都是长期合作的。之前的阿姨会经常劝我要注意身体,冰箱里的东西都不太健康的时候也会劝我多吃点好的,别老吃外卖。

  工作状态单靠自己实在不容易改变,所以也就只能在生活范围里,尽量让自己好过一点吧。

500

  有时候,多个垃圾桶都挺增加幸福感

  @圈圈 26岁 设计师

  我是一个小家电爱好者,喜欢各种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东西。

  比如,家里的小猫很爱钻床底,会留下许多猫毛,添置了吸尘器之后,就比用扫帚清扫方便很多;

  前一阵烫了头发,卷发自然晾干发卷的形态会更好看,但是早上时间来不及,所以买了一个有专门针对卷发的风筒的吹风机,确实很好用;

  在浴缸的出水口贴一个可以漏水的橡胶贴,洗澡后更容易清理头发。

  现在许多人提倡极简生活,但我的感受是,有时候多个垃圾桶都挺增加幸福感的。

  因为不想让小猫进浴室,浴室门都随手关上。浴室外洗手台旁边开始没放垃圾桶,像化妆棉啊,面膜包装袋之类的垃圾不能随手丢掉,感觉很别扭,洗手池里有几根头发,旁边没一卷纸来擦也很难受,走去拿纸再扔垃圾感觉很麻烦。

  在洗手台边多放一个垃圾桶、一卷纸,立刻就感觉幸福了很多。

  我想要美好、开朗的自己,而不是连镜子都不敢照的自己

  @zrrr 28岁 公司职员

  经过疫情,我的心态改变了很多,觉得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东西,也可以过得很好。所以日常里,我的衣物不多,而且都是基础百搭款;饮食我也不讲究;对彩妆包包配饰那些小玩意也不感兴趣。

  但我生活中最愿意花钱的是护肤品,水、乳、精华、面膜、防晒都不能省,后续还打算去做医美的项目。

  从初二起,我开始长痘,医院皮肤科医生问诊资讯、吃药,各种美容院的针清护理、刷酸,这些治疗的方法我都试过,效果反反复复的,一直到去年才基本治愈。

  长痘对我的情绪影响很大,在不长痘的日子里,我是个温和阳光爱笑的人,然而一旦痘痘开始蔓延,我就会变得阴郁暴怒,常常会对身边亲近的人发脾气。

  之所以对这件事那么介意,也许深层原因在于长痘伴随我的那些灰暗的青春时光。但凡开始冒痘,我就仿佛变回了很多年前自卑、胆怯、贫穷、缺爱、肥胖的那个我。

500

  有一次在B站上看视频,无意间看到一个女孩子因为起痘严重而大哭的视频,我也忍不住跟着哭了。没有这样经历的人可能不会懂那种绝望感,明明有了好转迹象,又卷土重来,似乎你做什么都白搭的那种绝望感。

  长痘十几年了,但我现在依然无法和痘痘和解,我知道外貌终会随着时间老去,我也知道内在很重要,但我就是不愿意长痘,一颗都不愿意,我害怕那些伴随着痘痘的黑色岁月会复返。

  我想要美好的漂亮的开朗的自己,而不是连镜子都不敢照的自卑的胆怯的那个自己。

  吃饭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蓉蓉酱 18岁 大学生

  作为大学生的我,生活支出里有70%甚至更高的比例用来吃各种好吃的东西。

  我觉得去各地吃不一样的味道,感受它们的特色,是人生一大幸事。当吃到自认为很绝的美食的时候,那种快乐是直达大脑皮层的,简单直接,味蕾和精神同时被满足。

  这个学期,我和异地的男朋友有一个一月一尝一见的约定。周末短暂,异地不易,但是美食见证了我们的每一次相见,那些一起尝过的味道是两人共同拥有的美好。

  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等待着我,就对未来充满期望。

  能找到资源的电影,为什么花钱去看?

  @呆 29岁 公司职员

  我在北京生活。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会放映很多非院线好电影,但是随着成本增加,票价也逐年增加。有时候遇到主题放映,一个月能花上千。

  朋友有时候问我,这些电影能找到资源,为什么要花钱去看?我一般会回答两个原因,一个是影院效果,一个是支持电影。毕竟“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社恐来说,它是很好的让我走出门、暂时脱离眼前生活,而且能置于人群又基本不会被打扰的途径之一。业余时间在不停地赶场中,变得充实。

500

  电影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情感感知和反思,以及相关知识的增加自不必说。更开心的是,在影迷圈认识了不同的人,甚至有幸结交了很谈得来的挚友。

  我花钱给自己写了首歌

  @菜叨 24岁 人力资源从业者

  我曾花500块找人把自己做的一个光怪陆离的梦,按照喜欢的音乐风格编成了一首歌。

  那是去年3、4月,疫情期间,我整个人完全没有任何物欲,也没有太多能让我情绪高涨的事情。偶然在微博首页看到有人发了朋友写给自己的歌,就顺藤摸瓜找到写歌的人。

  他是在海外暂时无法回国的留学生,需要一点外快,我就请他也帮我写一首。

  交流歌曲内容的时候,创作者说可以写有关个人经历,或者一段关系等等的歌,我一时间也想不起来特别的故事。但我很擅长做梦,绝大部分是噩梦,我觉得记录梦境可能更有意思,于是就挑了一个一直盘旋在脑海里的梦。

  我当时发了梦的内容、希望的曲风、还有脑海里类似的画面照片给他,然后就一拍即合。他发我demo的时候我在上班,收到后,我迅速攥着手机和耳机跑到厕所,心脏狂跳,听完也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难以忘怀的梦被巧妙地添加不同情绪元素融合成一首只属于我的歌,这是彻头彻尾的不着边际的自恋狂欢,但真的太快乐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许不具有艺术创作的才华,但拥有一首歌让我窥见了创作的快乐。

  以前我觉得噩梦多是困扰,现在我会把记得的梦写下来,打算攒1001夜,也挺酷。

  只要还存在清新可爱的局部就好

  @GIN 23岁 剧场采编

  我来杭州生活之后,每周都会雷打不动买一小束鲜花。

  我是2020年毕业的,去年6月来到杭州。刚来时做的是短视频相关的工作,工作的节奏和内容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团乱。后来,进入自己喜欢的做演出的艺术空间工作,又常常觉得焦虑。

  偶然一次聚餐之后我买了一束花,把花插在梳妆台上每天早起都能看见它,晚上睡前也能看见,就感觉乱乱的梳妆台也不讨厌了。

  于是,我就养成了每周五下班后,先去武林门那边的夜市买花再回家的习惯。

500

  常买花的花摊  @GIN

  我觉得一束花和一把烧烤差不多,自己的生活也和烧烤摊卖花摊差不多,整体看起来是凌乱不美的,但是里面只要还存在清新可爱的局部,就还是挺好的

  买花对我来说,是接纳了生活同时没有放弃生活吧。

  成年以后很少能获得纯粹无负担的快乐了

  @Roey 25岁 建筑师

  看音乐剧和学古琴是我最无法割舍的消费。

  成年以后很少能获得纯粹无负担的快乐了,音乐剧几乎是唯一的一项,虽然它很贵(上海文广的引进剧,好点的位置要上千元的票价)。

  我所在的城市几乎没有音乐剧演出,想看的话,得去上海。每次都是起个大早,开车去火车站,买个早饭上火车,到站了,下车买个三明治,再换地铁到演出场地,结束以后再重复一遍转车的过程,到家时天都黑了。如果看的是晚上场,就得借住在朋友家,第二天再回家。

  这让看音乐剧这个活动变得很隆重、有仪式感,每次都是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期待,在我几乎失去延迟满足能力之后,这种体验特别的复古和难得。

  刚工作的时候工作技能进步的很快,这两年放缓乃至停滞,学古琴让我始终有进步的感觉。

  虽然其实我还在学别的东西,但是相比其他更加理论化的东西,古琴摸得着,更有实感。

  当建筑师(图农)每天的日常就是和甲方施工方就方案的各种问题扯皮,TIM上滴滴不停,感觉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

  下了班到琴社会有一种“终于能做一些我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事情”的感觉,好像对生活的掌控力失而复得。

500

  的确,消费主义为当代生活制造了过多不必要的欲望,吞噬着我们真实的需求;金钱,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生存安全感的重要支柱。

  但也有些欲望,是从人的生活经验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是苍白人生里为数不多的点缀。

  有时候,是“生活”还是“苟活”,并不取决于银行卡的余额,而取决于此时此刻的你,是否真的感到松弛和满足。

500

  封面图及插图来自:《我们由奇迹构成》《钱断情始》

  《我的事说来话长》《海街日记》

  内容编辑:Purple

  监制:猫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