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易经》:需卦第五

 慧然 2021-05-17

图片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需卦第五

图片

【周易经文】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解读诠释】
 
【5.1】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白话】
需卦:有诚信,广泛通达,正固吉祥。适宜渡过大河。
【解读】
○需卦是下乾上坎,水天需卦。《序卦传》说:“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之道即国计民生,是先王治理国家的根本职责,“需”字的古义是祈雨,水为立农之本。
○“有孚”近乎《大学》诚意、正心、修身,“光亨,贞吉”近乎治国,“利涉大川”即平天下。
【需卦与儒探源】
“需”,帛书《易》作“襦”(rú),辑本《归藏》作“溽”(rù)。
甲骨文“需”字有水点之形,而另一部分则有的从“大”,有的从“天”,而“大”和“天”在古文都是人的正面站立之形。其后在西周早期金文中水点变为雨而下半部分仍保留“天”字。上为雨(水),下为天,正是水天需卦。
图片
 “需(儒)”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求雨仪式。上为雨(水),下为天,正是水天需卦。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儒》认为:“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这是根据需卦《大象传》“云上于天,需”。
章太炎生前曾强烈质疑甲骨文的真实性,但是甲骨文却验证了他的“需(儒)”字的解读是正确的。1975年徐中舒发表《甲骨文中所见的儒》一文,认为商代卿土中立相礼事务之官即为“儒”,甲骨文写作“需”或“濡”。他认为,儒字造字意图指“斋戒沐浴”,濡是儒的初文。根据这种说法,儒在商代是一种宗教性职官,与巫祝相近。
《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段玉裁“柔也”下注曰:
郑《目录》云:“《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所行。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段氏“术士之称”下注曰:
术,邑中〔道〕也,因以为道之称。《周礼》“儒以道得民”,注曰“儒,有六艺以教民者”;《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四曰联师儒”,注云“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按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谓六行六艺,曰德行道艺。
《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大意:儒士戴着圆形的帽子代表通晓天道,穿着方形的鞋子代表通晓地理,用五色绦绳穿玉玦做配饰,代表能决断人事。)
《庄子》的记载却仍可以看出原始之儒即是巫。中国的巫,其早期最主要的职能便是测知天地、沟通天人,也就是对“道”的探寻。
《周礼·天官·太宰》有云:“儒,以道得民。”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帛书《易传》子曰:“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孔子说:我求其德义,我与史巫同路而不同目标。)这是孔子的自证,儒家与史巫原本一路,而最后的归宿却不同,儒家最终以理性为归宿。
“儒,柔也”,凡从需之字,大都有柔弱或濡滞之义。“嬬,弱也。”“孺,乳子也。”“懦,驽弱者也。”皆见《说文》。襦(短衣,短袄)、溽(湿润)、糯(粘性稻)、懦(软弱)之音义皆取自“柔”。
图片
儒之所以训柔,源于儒家最初诞生的初心是文德、公天下之德。人类社会最初是动物的丛林法则,所以古代贵族的爵号王、侯、士的古文字都是兵器的象形,王是钺象形,侯从矢,士像斧。在诸侯征伐的背景下,宗庙管理精英脱颖而出,他们主管祭祀、占卜,并作为首领的顾问,他们就是《礼记》太师、太傅、太保三公的雏形。《礼记·昏仪》:“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此王官设置法九宫也,《周礼》则法四象)《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侯们主要职责是“戎”即军事,而三公的职责是“祀”即宗庙与教育。《礼记·大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诸多部落(诸侯)总向(走向)融合,成为部落联盟,即天下大一统的雏形,由于三公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所以三公管理的宗庙的神圣地位就居于联盟首领(天子)之上了。在《易经》六爻,上爻是宗庙,五爻是天子,四爻是诸侯,三爻是三公。后来天子给诸侯分封,德行最高的诸侯的爵号是“公”,意味着他有“天下为公”的德行。
《周易·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周易》作为儒家六经的核心,表明儒家的初心就是解决社会的物质忧患和精神忧患的。需卦,需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需是尚未实现需求的等待,儒家的历代宗师即圣人是如何实现民众的需求的,是如何引导和升华需求的?这就是需卦卦爻辞的内涵。
需卦六爻,浓缩了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历代圣人为实现民众的需求,不断探索。需卦下乾即圣人的求索历险的征程,上坎即屯卦九五的“屯其膏”即饮食。六四“需于血”象征游牧时代的“茹毛饮血”,以及古代的“血食”祭祀,这一时期的圣人是伏羲氏。九五“需于酒食”,象征进入了农业时代,酒是农业粮食结余的产物,更是新时期祭祀的高级供品,这一时期的圣人是神农氏和黄帝。上六之时,爻辞没有“需”字了,意味着已经超越了物质需求阶段,“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这是说“自需求”向“他需求”的转变。
圣人求索的历程,也对应六德,初九恒心,九二宽衍,九三敬慎,六四礼顺,九五中正即真诚,上六礼敬。此是内圣之道。六四是游牧时代的需求满足。九五是需卦卦主,是农业时代物质需求满足基础上向宴乐礼乐文明升华,是国治;上六则是在九五本国饮食宴乐基础上向天下各国共宴乐的升华,是天下平。此是外王之道。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大宰》: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
郑玄注:
牧,州长也。九州各有封域,以居民也。长,诸侯也,一邦之贵,民所仰也。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宗,继别为大宗,收族者。
李守力按:
天官,乾卦也。“一曰牧,以地得民”,九州,坤卦也。“二曰长,以贵得民”,近乎屯卦“利建侯”,卦主初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三曰师,以贤得民”,近乎蒙卦师道。“四曰儒,以道得民”,需卦也。“五曰宗,以族得民”,讼卦的背景正是宗庙管理权的诉讼。以上正是《周易》乾坤屯蒙需讼六卦之序。
《汉书·艺文志》: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李守力按:儒家主要出自司徒之官,详见《周礼·地官司徒》,举例如下: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郑玄注:“兄弟,昏姻嫁娶也。”宫室,阳宅,法乾卦;坟墓,阴宅,法坤卦;联兄弟,屯卦人之始为婚媾;以贤得民曰师曰蒙,以道得民曰儒曰需,同师蒙主九二为朋,志同道合为友。讼卦上九“以讼受服”。《周礼》一书“儒”凡此两见,皆合《周易》乾坤屯蒙需讼六卦之序。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师氏》
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教,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施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
李守力按:
观《周礼》职官表,法天地四象而作,王官之列实为儒家之道统,冢宰源于祭祀前的牺牲酒食,宗伯管理宗庙,儒家本分虽为司徒,然孔子做过司寇,冉求有司马之才,故王官之列尽在儒家之内。
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
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
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
夏官司马,大司马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军事事务;
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
冬官百工,涉及制作方面共30种职官,负责营造事务。
 
【5.2】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白话】
彖传说:需,等待,危险在前边。刚健不会陷于危难,这是说不会遭遇穷困。需卦有诚信,广泛通达,正固吉祥;因为(九五)位于天位,正当卦中。利于渡过大河,是说前往会成功。
【解读】
《彖传》从四个方面论述需卦:
(一)释卦名:需,须也,须为等待,《杂卦传》:“需,不进也。”为什么不进呢?因为需卦上坎险,“险在前也”。
(二)释卦德:“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卦下乾健上坎陷,何以说“不陷”?需卦乾下坎上,乾上行,坎润下,故坎之二柔与乾体相应,因此与乾体三爻偕同相应。故坎德不陷,“其义不困穷矣”。《系辞传》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侯果曰:“乾体刚健,遇险能通,险不能险。”
(三)释卦主:九五为需卦卦主,位于天位,正当卦中。孚,信也,《周易乾凿度》曰:“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九二坎中,心中笃实,故“有孚”。光,广大,“位乎天位”故大。正当卦中,中则正,故贞。
(四)利涉大川:
需卦四德之“利”远大于屯卦之“利建侯”。建侯,利一诸侯国也;利涉大川,利天下诸国也。大川难渡,故多以为国界。需卦之时,卦主九五“需于酒食”,本国饮食宴乐皆充足。到上六则感召“不速之客”三家诸侯来朝,德化天下,故曰“利涉大川”。坎在外卦,故曰“往有功也”。
 
【5.3】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白话】
象传说:云气上升到天上,这是需卦的象。君子效法于此当饮食安乐。
【解读】
○需卦卦义有二:一为须,等待,即《杂卦传》云“需,不进也。”卦爻辞《彖传》皆取之。另《序卦传》云“需者,饮食之道也。”《大象传》取之。
○项安世《周易玩辞》:“饮食以养阴象坎,宴乐以养阳象乾。”
○上坎为云,下乾为天,云气升腾聚集于天空,万物等待下雨。需是原始儒士祈雨的状态。古人对云的形成,对云雨规律的认识与现代气象科学相差无几。乾卦《彖传》“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云气流行,雨水布施,众物周流而各自成形)。
○云上于天,即将下雨之象,物类之需为雨水,人类之需为饮食宴乐,君子效法这一卦象以饮食宴乐,如《周易程氏传》云“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也。”(白话:饮食养身,宴乐养心,平心静气以等待天命)。
 
【5.4】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白话】
初九:在郊外等待,适宜持之以恒,没有过失。
象传说:在郊外等待,不冒险前进;适宜持之以恒,没有过失,没有失去常道。
【解读】
○初九居于最下,前行敌比,故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以刚居刚,与六四相应,既正且应,所以说“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初九离上坎最远,刚刚出发,如在郊外,这时特别需要耐心和恒心。
○儒的使命就是“以道得民”,是为天下排除险难的君子,“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卦下卦的乾卦表示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持之以恒。
○马振彪曰:《中庸》言“素位而行,不愿乎外”,素位行,即用恒未失常之义;不愿外,即不犯难行之义。
李守力按:
《礼记·中庸》总结说:“君子居易以侍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居易,利用恒也;行险,犯难行也。此即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之义,要有“需于郊”的耐心,“利用恒”的恒心,以此修德寡过,“无咎”。
 
【5.5】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白话】
九二:在沙滩等待,有小的责难,最终吉祥。
象传说:在沙滩等待,宽衍居中;虽有小的责难,最终还是吉祥。
【解读】
○九二逐渐接近上卦坎水,已经到了岸边的沙滩上了。九二以刚居柔,与卦主九五敌应,互卦下兑,兑为口,故有“小言”。九二守中,故曰“衍在中也”,最终吉祥。衍,原意指水往四处漫延,引申为宽阔平坦。孔颖达曰:“衍谓宽衍,去难虽近,犹未逼于难,而宽衍在其中也。”
 
【5.6】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白话】
九三:在泥沼里等待,导致贼寇来临。
象传说:在泥沼里等待,是因为灾难就在外边。自己导致贼寇来临,只要恭敬谨慎就不会招祸。
【解读】
○九三已经到了上卦坎水的边上,以“泥”象征。九三处于内卦之上,与外卦坎相邻,坎为寇,故曰“灾在外也”。
○九三得正,与上六相应,故可敬慎以避祸。
○马其昶曰:易象多本礼制。此及五、上二爻皆言朝聘燕飨之事。《国语》单襄公言:“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司空视涂,司寇诘奸。”《左传》子产言:“(晋文公)崇大诸侯之馆,…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宾至如归,…不畏寇盗,亦不患燥湿。”今以前有泥泞而需,是司空不视涂而患湿也。致寇至,是司寇不诘也。彼国之灾,故曰在外。而九三以谓致之者我也,不因灾而变其恒,且不尤人而自咎,是之谓敬慎。其义不困穷矣,故不言凶咎。
 
【5.7】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白话】
六四:在血祭中等待,可以从居穴中出来。
象传说:在血祭中等待,是说六四顺从听命于时势。
【解读】
○血:
血,本义是用牲畜的血祭祀。“血”字甲骨文是祭祀器皿中浮着一滴水(滴血)的形象。
图片
《说文》:“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段玉裁注:“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因制'血’字。”
《周礼·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社稷不血食”、“宗庙不血食”都是指国家灭亡。
○六四已经进入坎卦,坎为血卦,故曰“需于血”。六四变卦兑,《杂卦传》“兑见而巽伏也”,兑为脱,坎为穴,故曰“出自穴”。
《庄子》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先民与禽兽同居的时代,不会轻易“出自穴”。“需于血”是指以狩猎为食物的需求,以及对神灵的祭祀,“出自穴”则是安全需求的实现。
○六四与初九相应,故曰“需于血”;又顺从九五,坎为耳,故曰“顺以听也”。
○马其昶曰:需者,饮食之道。上古穴居野处,茹毛饮血。需于血,肉食也。出自穴,将进位於朝,不家食,吉也。
 
【5.8】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白话】
九五:享用酒食,正固吉祥。
象传说:享用酒食,正固吉祥,因为九五既中且正。
【解读】
○九五爻为全卦卦主。坎为水,为酒,故曰“酒食”。酒是粮食所酿,农业生产粮食有结余,才会有酒食。九五爻象征人类进入农业文明,这是儒家六经的物质基础。
○九五“需于酒食”,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尽《需》之道,故《彖传》特举此爻,以当彖辞之义,而此爻又特取《大象传》之文,以蔽《需》义之全。
 
【5.9】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白话】
上六:进入居穴,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来了,恭敬他们最终吉祥。
象传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来了,恭敬他们最终吉祥。上六虽然位置不当,却没有大的过失。
【解读】
○坎为穴,六爻动,变卦为巽,巽为入,故曰“入于穴”。初九应六四,九三应上六,九二与九五不应,故未有卦主之邀,然二五守中,不失礼敬,乾卦三爻偕同并进,入于上坎之穴,故曰“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上六,需之小畜也。
○“不速之客”成语即来源于此卦。这三位客人就是下卦乾的三个阳爻。上六与九三相应,所以两爻爻辞或《象传》都有“敬”字。诸侯闻君子儒之德,不请自到,咸来归附,所谓“以道得民”也。
速,从束,即贲卦的束帛,是指带着礼品拜谒主人。不速之客,象征蛮夷的失礼,然我华夏宗主仍然以礼待之。
○虽不当位:
朱熹曰:上六以阴居上,是为当位,言不当位,未详。
王弼曰:上六处无位(虚位)之地,此即所谓不当位者也。
李守力按:
彖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需卦以九五为卦主,位乎天位,上六乘刚于九五,故象曰“不当位”,然下乾应之,故“未大失也”。《象传》“位”字乃是针对《彖传》“天位”而言。
 
【需卦历史再现:商汤祈雨】
《吕氏春秋·顺民》: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
商汤对天祷告:“如果我有罪过,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有罪过,不要怪罪他们。所有的罪过都由我一人来承担。上帝要惩罚,就惩罚我一人,不要伤及百姓。”于是剪去头发和指甲(自洁以献祭),然后跳到燃着熊熊大火的柴堆上,用自己的身体做牺牲,为民祈福于上帝。百姓大为感动喜悦,大雨于是倾盆而至。
“以身为牺牲”,似“需于血,出自穴”、“入于穴”,表现了商汤敢于克服困难、舍身取义的精神。“民乃甚说(悦)”,似“不速之客三人来”,儒之“以道得民”。“雨乃大至”,民心齐动,天遂动之。
商汤这种愿代天下百姓受苦难的自我牺牲精神,亦正是需卦精神的体现。
 
【需卦总结】
 
《周易》是对《连山》《归藏》的继承和发展,在《连山易》时期,虞夏大舜、大禹、伯益等圣贤是“观象”以明德明事,他们把需卦看作饮食,《连山易》《大象传》:“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在商代,盛行巫术鬼神,这时的需卦是求雨,故有【需卦历史再现:商汤祈雨】。
周代讲德,需卦下乾,故有刚健之德;上坎,故有险难之德,于是在《周易》需卦就有了“涉大川”的克难之德。
六爻大义,内三爻以见险不轻进“守正待时”为需,外三爻以入险“和衷共济”为需。初九“需于郊”,九二“需于沙”,九三“需于泥,自我致寇”,见上坎险由远及近之义,初、三得正而应上,而二守中,故初曰“利用恒”,二曰“终吉”、三曰“敬慎不败”。
上卦虽入险中,而待阳刚之德以共进济险,故亦吉也。四曰“顺以听”,五曰“中正”、“需于酒食”,上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六四“需于血”象征远古时期和伏羲时期“血食”。九五“需于酒食”象征神农、黄帝三代农业文明的“饮酒宴乐”。上六无“需”字,意味着超越物质需求,“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由“自需求”向“他需求”的转变。
下卦乾三爻言修养等待的德行,初九恒心,九二宽衍之心,九三敬慎之心。上卦坎言修养需求的有孚诚敬之德,六四礼顺之德,九五中正诚敬之德,上六礼敬之德。
需卦全卦合乎郭店楚简《穷达以时》大义,内卦三爻合乎穷则独善其身,外卦三爻合乎达则兼善天下。

需卦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图片

【需卦筮例】
 
1.李政道和杨振宁与需卦
1961年6月21日,A·Pais教授,他是李与杨的同事,问卜易经:“存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它统一强作用、电磁作用与弱作用?”他得到回答的那部分是:需卦。李政道和杨振宁正在怀着喜悦、并且不垂头丧气的心情在等待着与工作着。
——摘自1998年4月12日的《中国石油报》
2.甲午海战的预言
1894年的中日开战前夕的6月,高岛就当时的形势占卜得到“需之节卦”,他从卦爻辞中准确分析出日本海军和陆军必能获利,中国海军有“军舰覆没之患”。高岛将此卦的结果上呈日本政要,最终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上登载出来。在占断的四十天后,中国陆军在牙山和平壤失守,中国军舰以至于沉没,战争形式一如卦象所示。
高岛吞象《高岛易断》关于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预言原文:
明治二十七年五月,朝鲜国东学党乱起,我国(指日本,下同)与清国有《天津条约》,六月六日,我国派军前往,至二十三日,朝鲜兵与我兵争斗。其事专依清国政府之命,于是有与清国开战之征兆。筮得需之节。
《彖辞》曰:“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传》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爻辞曰:“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传》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断曰:此卦有水在天上之象,黑云在天,势将降雨,待时而举,必能奏功也。以内卦为我,乘阳健而将进,外卦为清国,设坎险而陷我,唯我刚健不陷,故不致困穷,待五爻之时,可以进师,谓之“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天位”指九五之时;“利涉大川”者,谓海军必能获利;“往有功也”者,谓陆军必得成功。盖此卦五爻六爻阴阳各得其位,谓得天时之象;三爻以阳就阴,四爻以阴后阳,谓得人和之象;唯二爻阳在阴位,于地利大有所缺。今占得三爻,是本年六月,已将向危险之地,谓之“需于泥”,《传》曰“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需于泥”者,谓进退不得如意;“自我致寇”者,谓自我进入也。四爻当七月,辞曰“需于血,出自穴”,此爻居三与五之间,有火,谓穴出火而见血,当预防地雷。按凡四十日间,须择屯营要地,使敌不能袭我,八月上旬,待五爻之气运,一举可以奏大功也。
反是而观,此卦于清国气运,将转入需之下卦为讼。如左:
《彖辞》曰:“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传》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此卦上卦天为日本,下卦水为清国,天气上腾,水流陷下,以卦象见之。天者刚健而威,水者陷上而危险困难。然困而思奋,欲藉公言而争是,是以得占讼卦也。清国遭此逆运,计谋筹策悉不达,谓之“讼,有孚窒”。天运如此,故曰“惕中吉,终凶”。且讼之时,非成事之时,故曰“讼不可成也”;但至五爻之时,从大人之意而处事则可,故曰“利见大人”。又于此卦用海军则大败,有军舰覆没之患,故曰“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呈此占于大本营某贵显,是月二十八日,《国民新闻》及《报知新闻》皆揭载之。我国得需之盛运,凡四十日后,陆军胜牙山及成欢之役,海军于丰岛及黄海得大捷。清国遭讼之逆运,陆军大败牙山及平壤,军舰至沉没,“入渊”之辞,为不虚也。就占后四十日计之,恰于三十九日得大胜也。又此战终局,需之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后果俄、英、美三国公使来议和,敬而容纳,则终吉也。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1年1月9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