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桥资本对话RA Capital:做专业的价值投资,才能不惧生物医药市场泡沫

 生辉 2021-05-18

2020 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球市场中最受瞩目的焦点,并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有望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不过,在刺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背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衰退也不容忽视。美国市场是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最大的市场,也是全球生物医药的研发中心与革新重地。尽管中国也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相关产品,主要仍是从美国和其他地区“License-in”。

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的情况下,生物医药革新将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应当扮演何种角色?采取哪些策略才能保证在新药研发上的持续投资?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市场过热?……

面对种种疑问,MIT-CHIEF(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高峰对话邀请了来自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投资领域的领导者:康桥资本董事总经理、云顶新耀的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曹武雄博士和 RA 资本管理公司(RA Capital Management,以下简称“RA Capital”)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彼得·科尔钦斯基(Peter Kolchinsky)博士,来共同探讨“全球协作下的生物医药创新”。


图|MIT-CHIEF(来源:MIT-CHIEF 官网)


MIT-CHIEF 由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创立,至今已十年,是北美历史最悠久、最专业的由高校学生组织的中国创新创业论坛。系列高峰对话邀请了顶级科学家、投资人及创业者,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及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图|RA Capital Management 的部分被投企业


关于本期两位博士的个人经历我们先按下不表,康桥资本和 RA Capital 的招牌已相当耀眼。
一个是亚洲最大、最活跃的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投出了天境生物、云顶新耀、信达生物、歌礼制药等上市药企(相关阅读:揭秘天境生物和云顶新耀幕后推手:康桥资本生命科学布局全梳理,产业孵化模式“未来已来”);一个是来自波士顿的国际顶级投资顾问公司,被投公司包含传奇生物、Atea(新冠病毒口服药研发商)、C4 Therapeutics(靶向蛋白质降解治疗剂龙头)、Novavax(新冠疫苗主要研发公司之一)等明星企业。


两公司性质虽略有不同,
但都不吝惜从一张白纸开始,以资本扶持和资源优势帮助项目成长和壮大。

图|曹武雄博士(左)和彼得·科尔钦斯基(Peter Kolchinsky)博士


曹武雄和科尔钦斯基均在生物医药界深耕已久。在加入康桥资本前,曹武雄曾先后就职于强生、New Leaf 风险投资公司、赛诺菲和江苏先声药业等公司,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投资并购、项目引进等经历;科尔钦斯基除了多年来专注于生物科技行业的投资外,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全球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员,还创建了一家名为“NoPatientLeftBehide”的非营利性组织并担任主管。

在医药创新市场急速扩张的当下,二者的思考或许能为行业带来一些启示。以下为生辉根据 Zoom 线上直播内容整理:

生物医药界的下一个“巨人”很有可能是初创

过去几年,中国的医药创新市场正在急速扩张。不仅很多投资机构的钱涌向中国,还有一大批留学人才回国创业,都期望在中国市场“大干一场”。

据曹武雄透露,2012-2016 年间,有 185 种新药被美国 FDA 批准上市,其中仅有 6 种在中国获批,还有一小部分正在国内做临床试验和审批,且都是国际大药厂在做,剩下的一大半新药无人问津,国内市场一片空白。

药品的缺位不代表市场的冷清,事实上,中国市场巨大已成行业共识。供需矛盾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让行业暴露了很多问题。

首先,此前国内的很多公司做创新药的研发和审批经验不足,大多以仿制药为主;其次,如何融入国际市场、增进国际合作,也是盲区之一。“大药企往往并不在乎定金多少,更在乎此药最终能否在中国成功上市和后续利润,但很多小药企无法说服他们。”曹武雄表示。

基于此,康桥资本决定利用自身优势,自己孵化公司。截至目前,康桥资本已参与成立了 10 家公司,其中不乏明星企业。

曹武雄介绍了成功的三个秘诀:
第一,成立顶级团队,团队成员均是资深大厂员工,这样更有利于引入大厂已在临床 II 期及更后期的管线;第二,在引入新药品种上,重点选择有潜力满足中国迫切临床需求、创新或高度差异化的候选药物,这样能大大增加药品批准的成功率;第三,在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短板,不能一鼓作气涌上前,要相信专家的判断。

“生物医药产业的火爆让我们认识到,这很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急速发展的行业,
下一个'巨人’很有可能是现在的年轻初创而非老牌药厂,它们就像 20 年前的阿里和腾讯一样。”曹武雄说。

加强专利保护,才能保持药厂的持续创新动力

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相比,原研药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高、成功率低等特点,且新药提交专利申请后,必须经过严格的药品上市审批程序、获得批文后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1984 年,美国出台了 Hatch-Waxman 法案(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案)来促进仿制药的普及。该法案加快了仿制药上市来鼓励药品的价格竞争,并通过延长药品专利期来弥补由于药品开发所失去的有效专利时间。随着细胞疗法和基因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这一法案并不适用于生物类似药,甚至为市场带来了混乱。

生物类似药比化学仿制药所需时间更长、成本更高,且由于生物药更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生物类似药的疗效很难确保和原研药保持一致,企业产能、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具体产品的临床可替代性等因素均存在挑战。

但由于美国的审批规则,部分药效较差的生物类似药仍然可以获批上市,这对原研厂和消费者来说都不算是个好事。

借此,科尔钦斯基分享了他对于生物药专利保护的想法:“我认为生物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国家可以继续和原研厂签订合同,但药品价格要大幅下降到只比成本高一点点。这样原研厂不仅在专利期可以获得丰厚利润,专利到期后仍能持续赚到钱,药厂就有了持续创新的动力。”科尔钦斯基说:“这样消费者能持续获得优质的药品,FDA 也不需要劳师动众审批额外的生物类似药,一举两得。”

为看似“疯狂的”技术投资,是在构筑更美好的未来

在疫情打乱社会发展正常节奏的背后,也悄然改变了人们对新药投资的看法。更多的热钱涌入到生物医药市场,甚至包含了传统的房地产、IT、汽车行业和煤老板们。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企业在二级市场也颇受追捧。以君实生物为例,今年 7 月 15 日,君实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一度大涨逾 280%,市值超 1300 亿元。

大量热钱的涌入,让中国医药市场产生了泡沫,曹武雄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经历,也不全是负面,“泡沫把更多的场外资金带入到行业内,帮助真正优秀的企业快速发展。等到潮水退去,裸泳的公司被洗刷掉,真正优秀的公司地位更加稳固,对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

曹武雄补充道:“
未来如果真的出现泡沫,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价值投资:只投资你真正看好的,长远发展的企业,泡沫的破灭也就不会影响到你。”

科尔钦斯基以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出发,赞同了曹武雄的观点。尽管互联网泡沫早已破灭,但也由于热钱的涌入,Amazon、Netflix 这种公司才会诞生。

反观生物医药行业,科尔钦斯基说:“你能想象未来的世界我们将消灭癌症吗?或者说至少 100 岁以后才会得癌症?尽管你现在认为这个想法很疯狂,但事实上人类已经消灭了很多传染病。所以为那些看似'疯狂’的生物医药技术投资,反而是在构筑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参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20321
https://www./
https://mp.weixin.qq.com/s/ysmPdTRGNViORU07QxiftA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