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产品LAG-3单抗进展最快,这家 “劳模型”初创从PD-1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创新药 | 专访维立志博

 生辉 2021-05-18

近日,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维立志博”)宣布完成了近2 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昆药集团和华方资本共同领投,国鸿创投、铭朗资本、新丝路投资、扬子江基金、熵一贯喜跟投,现有股东恩然创投和怀格资本持续下注。截止目前,维立志博共完成了四轮融资。

据了解,本轮所筹资金将会用于加速推动其多个抗肿瘤新药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工作。

维立志博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型肿瘤免疫公司。维立志博称其在研管线有十余条,开发策略以加强 PD-1 抗体疗效、针对 PD-1 响应率低以及耐药性等角度作为切入点。根据官方已有披露的管线,维立志博布局的 LAG-3 单抗已进入临床I期研究阶段;此外,还有 6 条单抗、双抗管线。

康小强博士是维立志博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他是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博士,曾在美国马里兰州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外科主任 Steven Rosenberg 实验室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在美国老牌抗体药物公司 ImClone Systems 担任首席科学家兼资深课题组长,从事肿瘤免疫抗体新药研发近 16 年。他曾参与首个靶向 EGFR 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Erbitux 的研发和上市,还推动两款抗肿瘤抗体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在此之际,生辉和康小强讨论了维立志博的研发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图|维立志博创始人兼董事长(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时”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生辉:您在 2014 年创办维立志博的初衷以及契机是什么?

康小强:第一,我们想创业,做一个肿瘤抗体药物研发公司;第二,中国有很大的机会,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当时生物制药产业却处于空白,我们觉得当时正是创业的最佳时机,所以选择从美国回到中国创办了维立志博。

生辉:创业之初,为什么没有选择 PD-1 抗体切入肿瘤免疫治疗?

康小强:当时是想做 PD-1 抗体药物的,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在研发 PD-1,我们速度上不占有优势。所以,我们决定选择与 PD-1 具有协同作用的靶点,增强 PD-1 的功能。

生辉:做创新药的速度很重要,你觉得应该怎样平衡速度和质量?

康小强:在研发速度上,如果在中国不是第一梯队,我们就不会选择开发该靶点抗体药;在差异化布局上,研发的抗体药一定不能比临床前进度最快的抗体药质量差。

生辉:现在维立志博的规模如何?

康小强:维立志博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现在有 52 个人,项目管理团队人员增加比较快。

生辉:维立志博本轮获得近 2 亿元融资,您觉得公司受投资方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康小强:这是资本市场对维立志博的发展战略、执行团队、产品管线的高度认可。

完全自主研发的 “劳模型” 公司,LAG-3 单抗进展最快

生辉:维立志博共搭建了 10 多条管线,目前进展如何?

康小强:前 3 年我们一直在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可以说是一种“劳模型”公司。十几条管线都是艰苦研发出来的,每年可以保证两条管线报 IND,包括多条双抗管线,以及进展最快的 LAG-3 单抗管线。公司的价值主要可以体现在现有管线差异化布局,以及现有产品管线不断推向临床。

图 | 在研管线(来源:维立志博官网)

生辉:维立志博进展最快的 LAG-3 管线有什么独特性?

康小强:第一,我们速度上领先,属于第一梯队;第二,在配体阻断、体内药效等方面,比 BMS 的 LAG-3 抗体效果更好。

生辉:为什么会布局多款双抗?进展最快的双抗是哪一款?

康小强:第一,双抗可以达到协同效果,节省用药成本;第二,双抗可以把肿瘤细胞与抗体结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我们进展最快的一款双抗是 PD-1/TGF-β,预计今年年底将会申请 IND。它的亮点在于:第一,这款双抗抑制 PD-1和PD-L1 的结合,激活 T 细胞;第二,TGF-β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抑制因子,这款双抗可以阻断抑制因子,同时解决内外因。

生辉:您觉得双抗能达到 1+1>2 的效果?双抗会代替联合用药?

康小强: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两个靶点在同一个细胞上或者一个在细胞内,一个在细胞外,双抗和联合用药就很类似;如果把两个细胞桥接在一起,只有双抗能达到这个效果。

生辉:全球仅有 2 款双抗药处于销售中,你觉得双抗研发的难点是什么?

康小强:双抗研发的难点在于成药性比较差、结构片段太多、热稳定性不强、PK(药代动力学)也比较差、表达量也低。解决这些问题,双抗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辉:有行业人士认为双抗的核心在于是否拥双抗平台,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康小强: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目前双抗已经有 50 多种技术平台,每个平台都各有优势和劣势。我觉得双抗的核心在于成药性以及 PK 可以达到临床成药的标准。

我们比较灵活,我认为一个平台无法解决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靶点需要不同的平台。现在,我们采用的几个平台都是临床上经过验证并进行优化的平台,可以说我们拥有一个改进型的双抗平台。

生辉:双抗有很多难点尚未解决,但是现在很多生物制药公司已经开始研发四抗或者多抗了。对此,你怎么看?

康小强:我觉得三抗四抗都有可能,关键在于多个抗体之间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理论上,四抗会优于双抗,四抗需要更进一步优化协同效应,要把四个靶点的生物学活性相互协调优化,在结构上会进行大量的优化工作。所以,四抗研发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我觉得下一步更多的会是单抗和双抗、双抗和双抗的联合用药。

生辉:您怎样看待双抗领域市场?目前双抗研发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具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康小强:我看好双抗市场,双抗会是抗体的下一个增长点。双抗大多数在临床前或临床 1-2 期,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市场上也只有三个双抗获批。阶段性特征有(1)进入临床的双抗数量爆发性增长;(2)新靶点和新模版的双抗进入临床;(3)双抗在血液肿瘤已经展现出较好的作用。

“联合开发+转让权益”模式

生辉:您之前也提到了差异化布局,那么维立志博的产品管线是如何进行差异化布局的?

康小强:从四个方面来说:第一,我们会把产品按照风险进行划分,进行风险等级平衡,以此保持公司的持续性发展,争取最大的开发成功率;第二,从创新角度入手,我们会布局一些全新的靶点。同时,我们会组合一些靶点,这需要深入理解靶点的生物学机制和疾病机制,而这正是我们的强项;第三,我们会关注细胞疗法,细胞疗法会对我们的抗体治疗形成一个临床上的概念验证;第四,运用不同的机制开发老靶点也可以有创新性。

生辉:是否可以分享维立志博的盈利模式?

康小强:我们的模式是自主研发,并寻求合作。现有管线的主要策略是国内权益进行联合开发,国外权益进行转让。

生辉:维立志博更青睐与哪种类型的公司合作?目前已经达成哪些合作?

康小强:我们更希望和大药企合作。去年和一家美国吸入制剂公司 Pneuma Respiratory 达成了一个 License-out 合作协议,通过独家许可协议转让了一款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单抗及融合蛋白分子的开发权利。

生辉:维立志博有上市的打算吗?计划多久会开启 IPO 进程?

康小强:有上市计划,这既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也可以使公司更规范化。预计未来2 年左右会开启 IPO 进程,具体会根据公司现有管线进展速度和实际情况展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