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椿散记

 济宁文学 2021-05-19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香椿散记

作者: 蒋兴


第一次知道香椿,并且还能吃,是在五六岁的时候。

记得有一年春天,小伙伴翠子一手拿块馒头,一手拿把香椿(只见梗),一会咬一截,一会咬一截,还一边咀嚼一边吧嗒嘴,好像是故意馋我们几个似的。当时觉得又好笑又好奇,好笑的是带梗的树叶子也敢吃!好奇的是,看她嚼的挺来劲,还真不知道香椿到底是个啥滋味。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带着当年的好奇,逐渐从书本上对香椿有了一定的了解。香椿属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含钙、磷、钾、钠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行气理血健胃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香椿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元朝诗人元好问曾写下“溪童相对采椿芽,指拟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的诗句。诗中描写春暖花开,一群小孩子在溪边的香椿树上采摘椿芽的欢乐场景。苏轼也曾盛赞曰:“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可见,中国人食用香椿由来已久,香椿早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珍馐。

真正吃到香椿芽是在结婚后,因为在先生的老家(泗水),差不多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香椿树,头茬的香椿芽又香又嫩,是他每年春天最为期待的一道“开胃菜”。

参加工作以后,离开家的他,每年春天清明、谷雨时节,他都会条件反射般勾起想吃香椿芽的馋虫,若是实在没空回家采摘,便会跑到菜市场去买,只要过把瘾即可。

香椿树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故而香椿又被称为“树上蔬菜”。每年第—次采摘的香椿树的嫩芽,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厚鲜嫩,营养丰富,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谷雨之后,嫩芽逐渐木质化,鲜味不再,便食之无味了。正因其可食期短暂,香椿芽才犹为珍贵。

林清玄在散文《家有香椿树》中写到:“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清代康有为亦作《咏香椿》一首:“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这首诗不仅写了香椿的外形特点,尤其最后一句“食之竟月香齿颊”,更赞誉它那别具一格的味道,食之令人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香春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炒着吃,也可凉拌着吃,还可以泡着吃腌着吃……炒鸡蛋、拌豆腐都是上好的佳肴。只有香椿幼芽香味才最为浓烈,由于每个人味觉基因和嗅觉基因的差异,因而“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不喜欢的人则弃之如敝履,喜欢的人则将其视为人间至味,每到春天就眼巴巴地等着这一口。

我和先生每年清明都要回泗水老家,祭奠故去的双亲,这也是一年之中几个兄弟姊妹难得相聚的时刻。大哥、二嫂、五弟家家都有几棵香椿树,每次去祖坟烧纸祭奠完,准备返程时,他们便早早摘好了香椿,这家两捆,那家两包的送给我。

今年清明节前,大侄儿小波跟他妈妈说:今年的香椿咱不提前“勾”(采摘)了,让俺四婶子亲自勾吧,她最喜欢干这活儿。

瞧,还是大侄子最了解我!

走进二嫂家院子,打过招呼,二嫂便慌不迭地说:“今年这活儿,给你留着呢,为了让你亲自过一把勾香椿的瘾,小波没舍得勾”。我兴奋地一边连连点头,一边撸起袖子摩拳擦掌......


采摘香椿可不是个简单活儿,首先需要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端紧紧地绑着一个自制的“钢筋钩子”,钩子呈窄窄的U形,不然无法勾紧并拧住树枝。

初春的香椿树,枝干光溜溜地,只有枝头顶端挤得密密麻麻的像花儿一样有些油亮发紫的叶子。树很高,我先从低矮处勾起。因为担心伤了树,便小心翼翼地每次只勾一片叶子,二嫂见状便嘲笑道:“照你这个勾法,什么时候能勾完呀"?我问:"那要怎么勾呀"?她说:"你不用怕勾断树枝,香椿树越劈来年越旺”。我不知道二嫂是在故意宽慰和鼓励我,还是确有其事?

不一会功夫,低矮的叶芽差不多已被我全部歼灭,越往上难度系数逐渐增大,慢慢地对准叶子和枝桠交接的地方,用铁钩子卡住,然后两手使劲儿地旋转竹竿,只听得咔嚓一声,密密麻麻的叶子带着少许枝桠,像羽毛球般晃晃悠悠飘落到地上。

仰着头,踮着脚尖,双手举着长长的竹竿,大约不到半个小时,颈椎已经开始有些僵硬,后背肌肉发紧,两手臂肌肉发酸,两腿也有些微颤。稍休息片刻,又慢慢地摸索着将钩子伸向最高处,继续重复着累并快乐的辛勤劳作,不一会儿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地上的香椿芽越来越多……

望着满地的“椿”色,闻着四周的微香,脸上荡漾着胜利的喜悦,头一次觉得自己真正走进了春天里,那一片小小的椿芽便已融化成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一处低矮残旧却整洁幽静的瓦房院落,一树油紫亮彩里透着绵绵的香味的椿芽,一盘黄灿灿又热气腾腾的香椿炒鸡蛋,构成了一幅充满美好希望的春景图,那是春天别具一格的诗意与馈赠,也是我内心深处恒久不变的记忆。

2021、04、04于泗水

作者简介:

蒋兴芹,女,高中教师。喜欢文字、简单写字、简单生活、简单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