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金》附子汤证

 Dwb医者仁心 2021-05-19

1.

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

附子三枚  芍药  桂心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三两  白术四两    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2.方解    

1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有苓桂术甘汤之义,太阴药物,化饮化痰除湿。

2附子、白术,白术附子汤之义,燥湿祛痹证治疼痛,术附同用,相得益彰。

3甘草、附子、白术、桂枝有甘草附子汤之义,治疗痹证剧烈疼痛伴肿胀或是微汗出。

4芍药、甘草、附子,有芍药甘草附子汤之义,缓急止痛,加附子更加止痛。

5桂枝、芍药、甘草附子含桂枝附子汤之义,对应太阳表证。

6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之义,补气生津扶正。

7附子茯苓芍药白术,有真武汤之义,真武汤温少阴利水结合苓桂术甘汤利太阴水饮,把太阴和少阴水饮一起排出。

方歌千金附子伤寒中桂枝甘草奇妙穷

3.辨证要点    

    太阳表虚太阴少阴痹证、痿弱证、中风证,表现为爱出汗怕冷,怕风疲倦乏力四肢疼痛肿胀冰冷,脉沉弱。

4.病机辨证

太阳太阴少阴证。

5.临床运用   

痹痛、肿胀、疼痛、痿弱以及咳嗽等病证。

6.类方区别    《千金》附子汤比《伤寒论》的附子汤多了桂枝甘草相当于多了甘草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四君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汤等方证,多了2味药,就多了6个方子,好美妙,效果自然好的很,真的《千金方》价值千金。

7.临床验案

案一下肢麻木冷痛(邓文斌医案)    

陈某,女,53岁,四川绵阳市小枧镇人,2017年4月4日就诊。

易感冒,整条腿麻木冷痛,加重10

刻诊:现在缓解少许。一身均麻木,手麻而肿痛,下肢麻木冷痛,一身沉重,头昏,发热出汗,偶尔腰痛,吃饭正常,二便正常,口不干,口不苦,想喝水,喝水不能解渴舌质红,舌苔微红脉沉滑。  

辨证:太阴少阴痰湿水饮证

处方:真武汤加千金附子汤。

党参20g,茯苓40g,黑附片20g,炒白术30g,桂枝40g,炙甘草20g,生姜20g,赤芍10g,独活40g,泽泻30g,白芥子20g,乌梢蛇20g。3剂每剂6次喝完。黑附片炙甘草生姜先煎40分钟,余药不侵泡再煎煮30分钟   

2017418二诊各种症状有所减轻,下肢仍麻木疼痛,头昏,关节肿,腰痛,手麻木,仍出汗,不怕冷口不干苦,二便正常,舌质白,舌苔白,脉沉弦。症状与一诊差不多,辨证:虽然有减轻,但是任然有麻木冷痛,弦脉主水饮,沉主寒,加强利水湿散寒之力去芍药,增加附子量,辨证为太阴少阴痹证,方用真武汤千金附子汤五苓散

桂枝40g,炙甘草20g,生姜25g,大枣15g,炒苍术30g,黑附片40g,泽泻40g,猪苓12g,白芥子30g,党参20g3剂,黑附片炙甘草生姜先煎1小时,其他同一诊。   

2017年4月25三诊疼痛,麻木大为减轻,药后口微苦,其他症状同二诊,微热,但是不能算阳明证,还是太阴少阴痹证五苓散真武汤、《千金附子汤加防己20g   

2017年5月1四诊各种情况进一步减轻,口中和,舌苔白干,舌质白,不想喝水,脉沉细。水饮已经解除,脉像不弦,只有沉弱(少阴虚寒阳气未复),辨证为少阴证,真武汤《千金》附子汤去芍药

茯苓50g,生姜30g,炒白术40g,黑附片60g,桂枝30g,炙甘草30g,党参20g,泽泻20g。4剂,善后。   

点评:对于痹证,我们遵循大道至简,首先分清三阴还是三阳,辨寒热虚实表里,然后就是辨方证,最后辨病机及夹杂病理因素。该患者首先辨证三阴病,属里证寒证虚证然后辨方证,真武汤温阳利水,可以治疗麻木(水湿引起麻木);《千金》附子汤温阳益气止痛,治疗四肢冰冷和疼痛,附子汤重用附子止痛;五苓散协助真武汤利水湿治疗麻木;加防己利水清热;加独活、白芥子、乌梢蛇祛风化痰(痰湿风引起麻木)增加治疗麻木效果。《千金》附子汤与《伤寒论》附子汤不同,该方是在《伤寒论》的附子汤基础上添加桂枝和甘草,这样就多了很多方子,关于这点在我的《补遗经方方证探微》一书中有论述,可以看原著。二脉弦,有水饮,去掉芍药,加大附子的用量,意在减少水湿,加强温阳利水之功。三诊加防己微清里热均为对症处理。四诊舌苔白干,水饮基本已除,去掉五苓散,只用泽泻,利水利湿,重点在于温补而善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