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碑学兴起的原因

 鸿墨轩3dec 2021-05-20


无论是碑学还是帖学,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书法艺术的优点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1平尺粉彩团扇纸书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帖学衰落

帖学的兴起,应该是从五代或北宋开始。

其标志就是各种刻帖的兴起,如我们常讲的《淳化阁帖》、《大观帖》。

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明、清,刻帖活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刻什么内容呢?基本也就是《淳化阁帖》、《大观帖》的那些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内容。

但是刻帖的墨迹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墨迹本失传了。

那怎么办?那就将拓本重新当作墨迹本,上石、拓印。这就叫作“翻刻”。

如果再次重复这种做法,那就叫作“三刻”、“四刻”……N刻了。

而不用说我们也能明白,这种以拓本作为墨迹本上石的做法,翻刻的次数越多,拓本(黑底白字)失真的程度就越大。

那么这个书法作品最初是什么样子,翻刻的次数越多,就越让人搞不清楚了。

大概到明末清初,刻帖,尤其是翻刻的负面影响,就日益显示了出来。

帖学由此走上衰落期。

风花雪月

碑学兴起

碑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刻帖翻刻失真,导致拓本已无法体现原作品的精神。

所以从清初到清代中期开始,一些有见识书法家就提出,

与其去学习这种翻刻了无数遍的拓本,还不如直接去找一些汉魏、秦汉的碑刻来学习,

这样就能给书法艺术找到一条新出路。

明清的馆阁体日益僵化,导致书法结字过于标准化、僵硬化,千人一面,死气沉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书法艺术就会走入死胡同。

那到哪儿去这个新出路呢?

因为馆阁体也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名义上的最高标准,这面旗帜是扛不下去了。

于是就受到明朝时将绘画分为南派山水、北派山水的影响,将书法也强分为“北碑南帖”,

以此来挽救当时陷于停滞状态的书法实践。

刻帖不但失真,而且知名刻帖的拓本,要么因各种原因散亡,

要么都集中在官府或士大夫手中,普通习书者,很难弄到比较好的字帖(拓本)。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去找散失在全国各地的两汉、魏晋南北朝碑刻,

然后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复制出大量拓本,以供普通习书者使用。

诗和远方

重大意义

碑学的兴起,为书法临帖的对象拓宽了范围,不再将临帖对象局限于二王系统,

从而为书法的传承,尤其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秦汉、魏晋的书法材料。

碑学还提出书法应”雄强“的艺术取向。

从而使书法艺术摆脱了自宋代以来一直重视二王系统,忽略前二王时代书法材料的重大不足。

清代碑学的兴起,也是对馆阁体的一次重大宣战。

我们知道,从明朝起,很多拒绝写馆阁体的书法家,多以狂草为宣泄手段,来表示自己对馆阁体的不屑一顾。

但毕竟狂草的艺术形式也有限,而且也是属于帖学系统的东西。

那么如何彻底地摆脱这种帖学的负面影响呢?碑学,就相当于重新开拓自己的书法实践领地。

大道无形

时代局限

清代碑学兴起时,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尚未兴起,

因此没有看到大量的简牍材料,从而将碑学的实践范围局限在秦汉、魏晋的各种碑刻当中。

这个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碑学人为将碑刻与行草(帖学主要内容)对立起来,

称碑刻才是雄强的东西,行草无法体现雄强,甚至排斥行草的东西。

这在当时,同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要树立自己的碑学观点,就必然要将帖学的负面东西加以放大,甚至直接忽视帖学的优点。

我们今天回头一看,碑学和帖学,其实应该是书法艺术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艺术派别,而是完全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秦汉简牍考古材料的出土,我们会发现,

无论是碑学还是帖学,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书法艺术的优点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道法自然

没有胜负

碑学和帖学的争执,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结束。

碑学与帖学之间的争论,其实属于五十步笑一百步。

二者都没法摆脱拓片黑底白字的局限。

因为学习书法,最终需要参考的,是墨迹本。

所以我们说,碑学和帖学之争,二者并没有赢家。

真正打败碑学和帖学的,是与碑刻技术、刻工技术、拓片技术毫无关系的——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及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使书法墨迹本的传播不再有任何障碍。

现代意义上所制作的拓片行为,只能算是怀旧情绪的表达了。

临习甲骨文片作业

小结

碑学的兴起,使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更为深入,

同时也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字学、字体演变史的学术研究基础。

没有这些基础,我们今天讲书法史,

肯定仍然停留在唐楷就是书法全部内容,行书、草书是从楷书演变而来……

等等非常错误看法的阶段。 

2019年11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