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中楹联的四重境界

 昵称37581541 2021-05-20

Image

作者:侯莉

Image

跨过一扇扇门,读门上一句句楹联,感悟着文字之后的力量。一副副楹联,如同一张张路引,指引着过往的路途,指点着相同文字下不同的人生和命运。门,通往另一个世界;楹联,让每扇门变得不同寻常。

《红楼梦》中的楹联丰富多彩,在推动故事情节、描写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所用。细读,会发现这些楹联可以分为四重境界,每一层境界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示。有些人看到了,却读不懂;有些人读懂了,却做不到;有些人读明白了,也做到了,真正走过了那扇门。

Image

第一重境界,是太虚幻境中的楹联,是人间那些相貌才情出众女子们命运的谶语。

天上仙境,本就缥缈虚幻,暗藏玄机。红楼中的太虚幻境,不是人人皆可见,不是人人皆可一游,其中隐藏了人世间无数的秘密,画定了十二金钗的命运轨迹,只有有缘人能进入,只有有心人能明白其深意。在太虚幻境中,甄士隐看到了入口石牌坊上的一联,贾宝玉看到了四副对联。

太虚幻境入口的大石牌坊上,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甄士隐跟着一僧一道来到幻境入口处所见;第二次是贾宝玉跟随警幻仙姑来到太虚幻境所见。真假之辨、有无之论,自古有之。何谓真,何谓假,何谓有,何谓无,难以辨别清楚。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是真的?握在手里的,拥在怀里的,一定是你所拥有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了世人福祸相依,世事皆可转变的道理;老子说“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告诉了世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无中可生有,有亦可为无。

甄士隐,当下拥有的地位,拥有的闲逸生活,拥有的粉雕玉琢的女儿,转眼就全部失去了。世俗之人都会觉得他命运悲惨,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当他听到“好了歌”之后,顿悟“好”与“了”之间的关系,看透了虚伪势利的人世关系,看透了荣衰变化的必然,明白了生命中的有无不在身而在心,于是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仿佛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山上的仙人。贾宝玉,也看到了这副对联,最终经历世事变幻也出家远遁,和甄士隐形成了呼应,一甄一贾,亦真亦假。甄士隐所经历的小荣枯,就是贾宝玉未来要经历的大荣枯的伏笔,真事隐藏于虚假华丽的文字之下,而真实的背后充满了虚假与空幻,虚假的背后又交织着真情与感悟。

太虚幻境中第二副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宫门“孽海情天”上所见。宝玉看到了,就思考了,“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其实,这不光是引发宝玉的思考,更是在引起读者的思考,告诉读者“古今之情”和“风月之债”就是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要描写的内容,而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就是源于“不尽”和“难偿”。宝玉,对大观园中女孩子们不尽的博爱、难以补偿的关心;黛玉,对宝玉有说不尽的情,难以偿还的眼泪。大观园中,不同的情,相同的是“不尽”;不同的债,相同的是“难偿”。

第三副楹联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写在宫门二层门内的配殿“薄命司”门上。二层门内有很多配殿,包括“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二字已经透露出此处涉及到的人物,命运都逃不出这两个字。薄命薄命,薄如纸,轻如毛,命运清浅,随风而逝,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不到方向,不知道未来。伤春悲秋,因为情,因为情不尽,因为情债难偿;花容月貌,只有有情人会欣赏,只有心爱的人会珍惜。薄命司下,一个情字,让无数人抱恨终身,自怨自艾。神英侍者,因为怜惜之情,以甘露之水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因为心怀感恩之情,要陪其到人间经历一番。二人的相遇相知,皆因情而生。放眼大观园中的众女子,无一不有情,于是无一不薄命,无一不悲剧。

第四副楹联是“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写在太虚幻境内室墙壁之上。甲戌本侧批说:“女儿之心,女儿之境”。悠远微妙、钟灵毓秀,写出了女儿的外貌,女儿的心思;无可奈何,天命如斯,道出了女儿的处境、女儿的悲哀。居住其间的人,是世间万千女儿命运的代表,“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皆与女儿的爱恨情愁有关;房间内焚的香叫“群芳髓”,喝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曲是十二钗的命运交响曲,点点滴滴皆与女儿的命运有关,处处都蕴含着“破碎”“悲剧”“四散分离”的暗示。无可奈何花尽落,似曾相识人已逝。

太虚幻境的这四副楹联,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正如一道一道由外而内的门,逐一被打开,一步一步走过生命的每个路口,直到生命的尽头。

Image

第二重境界,是寺庙的楹联,是入世与出世的偈语,是警醒世人的钟鼓之音。

佛教道教,是人们走出世事、感悟人生的一个境界,一个场域。不论是看破红尘的决绝,还是领悟物我合一的包容,都会让人从内心摆脱世俗的诸般牵绊与困扰。寺庙,带着“入我门来”的胸怀,在晨钟暮鼓中让人感悟生命的短和长、热闹和寂静。《红楼梦》中一僧一道,像一条时隐时现的丝线,游走在每个人物身旁,串联起那些貌似不相关的人和事,他们要渡人,要让痴男怨女早日摆脱苦海,要点醒在孽海中随波浮沉的人,他们说的话都是说给有心人、有缘人听的,心不在其中便不会明白不会顿悟,更不会进入佛门。

智通寺门上的楹联就格外有深意,“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位于荒郊野外,“山环水旋、茂林深竹”;寺庙破败,“门巷倾頽,墙垣朽败”,对联也是又旧又破的。智通寺里只有一个老态龙钟、既聋又昏、齿落舌钝的老僧。无论是寺院的样子,还是老僧的样子,都十分符合传统文学中的形象,外貌是邋遢不羁,内在是丰富饱满。寺庙的名字,智通,意思就是唯智者能通晓,唯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看明白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势利无情与虚假空幻。贾雨村认为这副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居住在此地之人必定是“翻过筋斗来的”,但真正和老僧交流却发现是“所答非所问”。并不是所问非所答,而是因为此时此地的贾雨村非此门中人,他虽然经历官场波折,但并未真正看穿看透官场和人生,和老僧交谈也未能顿悟。贾雨村在智通寺的经历,和甄士隐路遇跛足道人的经历,正好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执迷不悟;后者,瞬间醒悟。悟,与不悟,一线之隔。何去何从,由心由己。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楹联揭露了世人贪婪、永不知足的人性,希望花会常开、月会长圆,永葆无虞,得陇望蜀,不懂得凡事适可而止。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一个人真正需要的物质并不多,切忌贪多,切忌不满足。但世俗之人一般都想要拥有更多,不知道收手;走投无路了,想要回头,却为时已晚。在追逐功名利禄的道路上,有多少人都是如此?凤姐,对权利、对财富从未满足过,不断谋求,以至于不择手段,最终害人害己。也许在无可挽回的时候,她也会流着泪对着自己的女儿巧姐感叹“若何为生我家”! 

Image

第三重境界,是大观园中的楹联,是这座女儿王国中风花雪月生活的体现。大观园,是与太虚幻境很相似的一个地方,建筑风格相似,一个是如同仙境,一个是仙境本尊;皆是女儿王国,人间女子和天上仙子一样娟秀美好。

元春在大观园中题了两处楹联,一是赞省亲别墅,“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二是题大观园正殿额对,“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慨;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这两则楹联,有很强的功能性,告诉了读者大观园修建的缘由和背景,为在贾府中能够出现这么一座女儿王国做了重要的说明。皇帝的恩情如同天地一般,广阔深厚,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而皇帝让久居深宫的妃子们回家省亲、探望父母,这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恩典。大观园之所以能够修建起来,修建的如此华丽精美,都是因为皇恩浩荡。元春的楹联,一方面是表明对皇帝巨大恩惠的感激之情;一方面是肯定和炫耀了贾府在朝堂之上的身份和地位,尊贵而显赫;一方面是表现出大观园的奢华与精致,如同“蓬莱仙境”“天仙宝境”;还有一方面,就是为将来贾府政治衰败做了铺垫和暗示,皇帝的宠爱和信任可以让元春荣宠一时、贾府盛极一时,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爱的信任,元春将死于非命、贾府将崩塌毁灭。覆巢之下无完卵,贾府倒台、元春失势,大观园这样一座美好的女儿王国也将毁于一旦,生活于其中的女儿们都将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以悲剧收场。

大观园的修建,可谓巧夺天工,亭台楼阁,样样具备;凉亭浮白,暖阁偎红,夜雨芭蕉,晓风杨柳,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将自然之景、建筑之景和季节轮回、天气变化完美结合,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园林是自然的缩影,是自由、自我的象征。走进园林,可以暂时摆脱宗法礼制的束缚和压抑,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了自然之中,回归到纯朴的自我之中。为少男少女们的故事,设定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楹联,在其中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了大观园的人文气息。桥上之亭,谓之沁芳,其楹联“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形象地描绘出了此地之景,垂柳绕堤、百花飘香的特点,处处有水,却无一个水字,充满了灵性。

有凤来仪,楹联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院落面积不大,但翠竹掩映,幽静雅致,适宜焚香、煮茶、下棋、读书,无一不是文人雅事,暗示出了这里主人喜好、兴趣、性格上的特点。

杏帘在望,一座田野村庄,楹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第一,写出了此处院落的特点,一幅田庄农舍的乡村野景,犹如隐居之所,暗示这里的主人不问世事,不参与纷争;第二,暗示出因为有元春的庇护,才有如此美景,才有如此闲情;第三,居住此处的李纨,全心全意呵护着自己的儿子贾兰,培养他认真识字读书,为考取功名努力着。

蘅芷清芬,楹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亦香”。蘅芜苑中,院子里种满了奇花香草,颜色不是艳丽张扬,但是香气弥漫,这些都告诉读者这里的主人就是一位香草美人,外表不华丽,内在美好。

藕香榭,楹联为“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一一个水榭,这个建筑群由水榭、小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所共同构成。正如楹联中所提到的景物:芙蓉花、菱花菱角、莲藕、长长的竹桥,可知此处幽静、独立、充满诗情画意众姐妹开螃蟹宴,咏菊花诗连句都在此处;贾母招待刘姥姥,要听戏,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可知藕香榭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立,周边无遮挡,比较开阔,暗合了惜春的性格:孤僻自傲,不愿与人交流;周围荷花遍布,暗示惜春未来的命运,与佛结缘。

探春房内,“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些都是书画珍品,古香古色,显示出探春的高雅品位;画卷的名字、对联的内容都透露出探春内心对自由、闲散、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抱负。

大观园中每处建筑的楹联,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向读者展示着它的美和独特,若隐若现地传递着主人生命轨迹的线索。

Image

第四重境界,是宁府荣府大门厅堂、祠堂的楹联,这些楹联是最宗法、最礼教、最世俗、最人世的,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是在一个宗法礼教森严的时代,是在一个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家族中。

荣禧堂,“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楹联是借黛玉之眼展示出来的,对联的材质是乌木,是用錾银字镶出来的,足见贾府的奢华与气派。楹联的内容,说明了贾府在朝堂之上的尊贵地位,有着强大的官府势力。

宁府上房,“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是贾宝玉所见,陪着一幅《燃藜图》。图画是劝人勤学苦读的内容,对联是充满世俗之气、圆滑世故之气,仿佛放在一起很是矛盾。但细思极恐,只读书读死书,对家族无用对社会无用;不读书,只在人情世故中摸爬滚打,只会油腻奸猾,被人唾弃。因此二者应该合理结合,书要读,要多读;人情往来要做,社会实践要参加,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做好学问写好文章。

贾氏宗祠,大门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抱厦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正殿楹联“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这三副楹联,歌功颂德,讲述了祖先的丰功伟业,感谢皇帝的恩赏和宠爱,希望祖先能保佑后代子孙繁盛不息,激励后代要效忠朝廷、建功立业。如蔡义江先生所说,“三副对联在贾府表面的盛况开始被明显的衰象所代替的转折时刻介绍,使联额的内容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引人注目;作为此后贾府失宠于朝廷,积恶于庶黎,终至抄没败家,子孙星散的反衬,嘲讽意味,尤为突出”。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贾府的衰亡,最终由内而外,彻底崩塌。孟子所言不假,“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溢,则变置社稷”,贾府的祭祀再隆重再奢华,也挡不住祖先看到腐败溃烂之后的一声叹息。

楹联的四重境界,太虚幻境、寺庙、大观园、荣府宁府及祠堂,从天上到地下,从仙境到人间,从梦幻到现实,从出世到入世,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命运展示了出来,也把他们所处的环境、心境、态度展现了出来。这些楹联,是思想的阶梯,是人物命运的轨迹,是家族荣衰的写照,让读者看到了来自天上不可变更的预言,看每个人物游走在入世与出世的边缘,徘徊于悟与不悟的时空,纠结于世俗的荣华富贵、爱恨情愁,最终跨过那扇门,或者成为推门人或者成为关门人。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