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转型】无效操作大全:假装努力挺搞笑

 悲壮的尼古拉斯 2021-05-20
新七公政信

本文“筹资”的定义,是指筹集资金或资产,用以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其合规与违规的判定,取决于具体情况。张宇七公政信工作室是张宇新七公联合举办的政信业务工作室。七公联盟是七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咨询机构荟萃,在片区开发、PPP、专项债领域服务项目已超千个,投融资规模已超万亿元。工作室和联盟于理论和实操方面均在政信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写在前面

当我们研讨平台公司的扩张业务和整合股份时,我们可以把欧盟的发展历程作为参照,当欧洲诸强羡慕嫉妒恨美国,然后信誓旦旦而又勉勉强强地走到一起组建欧盟时,我们以为诸强元首们真的不知道做啥子买卖赚钱么?经济发展、主权完整、政权稳定、国防安全、人民幸福,除了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里写的那些东西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太多了。没有在平台里坐个五年八年的,是难以体会个中缘由的。

一、白开水系列之资产和业务整合

如果资产、资源整合重组能做的话,十多年前开始发城投债的时候,早就整合得山清水秀了,能剩下给当前平台公司重组的多半是山穷水尽了。

不过,除了比较浪费时间之外,资产整合工作本身,并不必然损害融资平台公司,属于白开水系列。这一类型平台转型的改革尝试,从实质上来看,更像是事业单位改革,仅仅是单位功能的合并同类项,而并未改变其财政兜底的实质,对于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并无指导意义。

虽然目前我们的数据尚不全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调研的平台转型公开信息数据中,属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形,远远多于真正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情形。


二、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

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曾经是好多城投公司老总的梦想,希望通过进入股票市场中规模更大的企业,实现更大的融资能力,走“扩大规模—增加投融资—规模再扩大—再增加融资”的收敛型老路,沿着算术级数增长的模型,走越来越窄的转型之路。

类似的,收购实体业务的上市公司,同样会遇到之前一章曾提到的业务目标矛盾的问题,结果是规模虽然放大了,资金仍然捉襟见肘。

特别的,与并购其他类型企业不同的是,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如果操作不当,对于片区开发业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真正前途的扼杀。

从长远来看,收购和入股上市公司,对于平台公司转型创新的招商引资、产业导入、人才培引、效率提升等服务于营商软环境建设的非资金密集型领域来说,也没有帮助。

三、整合中遇到的问题:有毒的白开水

当然,整合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障碍的不在此列,而划入“有毒的白开水”系列;而这些问题和障碍,往往来源于各种人财物资源的激烈变化,特别是人事安排。
从短期消极的方向来看,业务和股权整合带来高管层和中层干部甚至下属员工的人事、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巨大变化,产生阻力和消耗是很自然的事情。能不能毙敌一万还不好说,先自损三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个被浑水公司发布的叫白河水业的案例。
从短期积极的方向来看,如果新公司高管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当地能够给予新公司高管层以最大的支持,则新公司短期内有可能得以改善,整合成为缓解平台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从长期来看,平台公司整合的最大缺陷就是“药不能停”:如果短期取得的成绩,依赖的是人治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一旦支持因素减弱,平台立刻打回原形。

四、还在操心向城投装入土地资产?

基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将土地装入平台公司的做法,是平台公司发展过程中区别于其他一般公司而获得支持的重要差异,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已经相当严密,各种漏洞空子已经被堵得差不多了,而网上仍在探讨一些向平台公司注入土地,甚至如何低价、定价、溢价分成等方式取得商业和住宅用地,并装入平台公司的方法。
可以肯定的说,并不存在广泛可复制的绕开招拍挂的装入土地办法,不要再浪费心机来讨论这个问题了;而招拍挂方式装入土地,除了前期土地成本仍然未能得到覆盖以外,主要还有各种税费成本比较高的弊端,如果不是要进一步利用该地块,单纯为了充实规模,而将土地注入平台公司,其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装入不能使用的资产,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五、ABO和公建公营的消极方面

曾几何时,公建公营和ABO成为了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春天,仿佛给平台公司实施实体化业务找到了理论基础。
客观的说,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接受政府授权,代表政府签署协议,行使资金渠道管理职能,衔接合作关系,担当债务防火墙等等,的确为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思路,也是多个部委文件倡导的融资平台转型方向。
 
从ABO的另一方面来说,期望平台公司去担任服务提供方(乙方),在复杂业务领域内,对于大多数普通平台公司来说,恐怕还是难以实现。
平台公司的成长或曰转型,不能依靠进入实体业务领域;实体业务领域的技术经验,也不是给个十单八单业务就能掌握的;平台公司的职能是代表政府合法合规筹资投资,为什么要转型成为实业企业才算成长了呢。

至于公建公营,则更是盲人造象,谁是公啊?谁是不公啊?
对于合资合作的情形,怎么以所有制形式判断公私啊?对于再委托的情形,怎么命名啊:公建公私营,还是公建合资营?公建公营是PPP的反义词么?应该说,公建公营观念是导致平台公司转型失败思潮的主要来源;承认并尊重社会资本具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建设运营效率,是走向市场化的客观原则和基础。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投融资创新课堂现场图】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