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 老校长竺可桢领军 英才辈出

 看得见的历史 2022-02-10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被迫走上了西迁办学之路,历经两年多时间,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湄潭。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湄潭讲学,留下了这批珍贵的老照片。

图为竺可桢校长在中国科学社的会议中。没有老校长竺可桢,就没有后来的浙江大学。

1936年,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谈家桢博士被聘为浙大生物系教授,后来他成为了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开山鼻祖。西迁至湄潭的浙大生物系设在当地的唐家祠堂里,图为一身笔挺西装的谈家桢 。

就是在这简陋的条件下,谈家桢教授完成了他的数篇代表性论文,在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也培养出了成绩卓著的第一代研究生。图为谈家桢(右二)和其他研究人員在一起探讨。

研究人员在浙江大学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田里使用显微镜做实验。当年条件之艰苦,今日实在无法想象。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浙大西迁培养的1300多名学生中,涌现出李政道、程开甲、谷超豪、施雅风、叶笃正等一大批精英,师生中有50人当选为两院院士。

图为农业研究所的罗登义教授。49年后他曾任贵州农学院院长、1997年新组建后的贵州大学名誉校长等职。

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的七年,李约瑟博士更是将浙江大学和他的母校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七年磨一剑,成绩斐然,浙江大学一跃成为中国顶尖名校。

李政道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2017年浙大百年校庆,李政道特发来贺信:“74年前,我有幸进入浙江大学学习,在浙大西迁校址,贵州湄潭与同学们一起度过了浙大人最难忘的求学过程。这段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特别是束星北和王淦昌老师对我谆谆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