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岁男子心梗离世,生前不烟不酒,妻子后悔痛哭:是我害了你

 新用户98082173 2021-05-21

“马上就暑假了,孩子补课的花销,下学期的学费,妈妈的住院费,你就不能有点出息,多赚点钱吗!也不至于让我们娘俩省吃俭用!”。

伴随着妻子抱怨的声音,小纪家里再次暴发了争吵。

小纪怒火中烧:“你少说两句吧!我平时赚钱也很辛苦,你在家待着不用赚钱,还不满意吗?!”

妻子听见后火冒三丈:“当初真是瞎了眼才嫁给你!”

随后,吵闹的声音戛然而止。

“老公你怎么,你不要吓我,快来人救命啊!”呼救声急切,妻子赶忙拨打了120。

医护人员赶到时,小纪已经失去了意识,右手还紧紧攥着胸口的衣服,蜷缩在地上。入院后检查发现,小纪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心脏主动脉有大面积的堵塞,最终抢救无效,年仅31岁,妻子后悔不已。

4年前小纪查出高血压,为了控制病情,这些年来他烟酒不沾,是单位公认的好男人,而情绪激动则是这场事故的“导火索”。情绪激动会使得心率加速、外周血管收缩,损伤心脏,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需要警惕,因为情绪激动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之一。

一、心梗,夺走无数生命

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简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渐进性加重,最终导致血管闭死,诱发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进而出现局部及全身症状。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达60万例/年,死亡率在30%以上,且年轻人发病率越来越高。

心梗的病情十分凶险,短时间可危机生命,就算被救回也会面临各种的并发症,比如附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二、除了烟酒,这些习惯也是心梗“帮凶”

随着心肌梗发病率呈现的越来越年轻化,医生发现,年轻人对健康意思的淡薄,熬夜、抽烟、喝酒、过度肥胖都是直接导致心肌梗死亡的直接原因。

·熬夜

熬夜不仅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混乱,还会使得抵抗力下降。而夜间饮水较少,血小板黏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可能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吸烟

很多人只知道吸烟跟肺癌有关系,其实吸烟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血液凝固等,从而诱发心脑管血栓等事件。

除了抽烟喝酒等问题,还要警惕心梗高发的危险时刻:

·如厕

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顺畅,在用力排便时,腹内压会增大,血压迅速上升,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如厕不顺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可能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以免引起晕厥,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时间也不能过长。

·酒席上

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别喝酒,同时注意清淡饮食,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棋牌

下棋需要长时间久坐,伴随着情绪起伏不定,血压也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建议打牌、下棋时,适当站起来活动,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

·晨起

不少医生将凌晨5点~上午11点称为“魔鬼时刻”,因为人在这段时间的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血管致命事件。建议膝盖就不好在和老年人在晨起时,先在床边静坐几分钟,活动四肢后再缓缓起身。

三、预防心梗有妙招

血管疾病其实是可控可防的,而好的生活习惯是重中之重。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给出以下建议。

1.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有害自身健康,对家人也是一种伤害。预防心梗的第一点就是戒烟,这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最经济的方法。大量饮酒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饮酒者更容易出现血管疾病。

2.坚持运动

想要有效的养护血管,合理运动必不可少。运动会促进血管健康,促进血液流通,对血脂、血压的控制都所帮助。

3.注重饮食

以清淡健康的饮食为主,降低食盐摄入量,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维持血管年轻状态。

5.保持理想体重

如果BMI大于等于24,说明已超重或肥胖,需要减肥。过度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存在威胁,对心脏等各方面都存在影响。

心梗是一个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平时感觉有胸闷等不适症状,该及时就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参考资料:

1.一晚抢救2名心梗年轻人,他们都有这习惯!很多人中招……,广东卫生在线,2020.11.20

2.一家四人急性心肌梗死,只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健康时报,2018.03.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