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二)

 小赵作文 2021-05-21

语感的功能和类型

因为言语作品有输入和输出,那么我们的语感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即输入型语感和输出型语感。根据表达的形式不同分为口语语感和书面语语感。用下图即可说明:

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我们的古人也认为口头之言比笔头之书更接近于意义。不过,书面语也因为缺乏这种直接性而获得了口头言语所无的固定性,使语言能够留久传远。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文字依附于语言。视觉语感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有时确实不如听觉语感可靠。所以鉴别言语对象的正误、美丑,最后还得凭借听觉语感。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要求孩子们读出声音背后的理论基础。

听觉语感也好,视觉语感也好,都属于输入型语感,它具有理解功能、表象想象功能,情感功能。

一个词的词义通常分为三类:客观的意义,说者写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听者、读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所以语感的突出表现就是在听读当下不假思索而又灵敏准确地感受、领悟、把握言语对象意义的功能;填充对方话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说完的;在语言知识方面的正误判断。

黑格尔说:语言实质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语”虽不变,但由“语”所激活的表象却是要变的。也就是说,要想具有良好的语感,需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经验、体验,。低年级的儿童在进行想象写话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看过的书、或者动画片的痕迹,这就是他无意识中的表象。要想他的想象更为丰富,那能做的就是继续丰富他的表象,使之能激活的关联更多。

语感的情感功能是语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居于其中的最高层次。它讨论的是言语作品作用于听读主体当下由言语作品本身所激发起来的情感活动。一个是捕捉言语对象的情感信息,另一个是对捕捉到的情感信息迅即作出自己的情感反应。所以听读者在接受他们认识信息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某种相关连的情感。除了言语内容之外,言语形式和风格,语音也体现出情感,引发听读者的情感反应。

统编语文教材,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中反复强调倾听,如何去听,听得怎么样,就是在关注听觉语感。而我们之前想得更多的就是怎么说,怎么写。从说、写开始确实有悖于言语行为的产生过程,就如电脑一样,没有输入,怎么会有输出?我们的思维顺序做出一些调整,关注输入型语感的建立,丰富孩子的表象。

输出型语感具有造型功能和监察功能。也就是说写主体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选择词语组织句子的功能,并且进行判断,还要予以纠正或者补救。这样的判断、纠正是依赖于输入型语感建立情况。

这一章细分语感类型,就像把一块稀糊糊的土地,中间分一些沟渠,使之利水,形成泾渭分明的土地,然后再来思考,如何使这块土地更能高效地被开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