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情低落、缺乏动力:这就是“languishing”了

 泊恩心理 2021-05-21

前几天,有来访者问到。

他每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很烦,经常失落、无精打采,没有兴致做任何事。

这种情绪还会感染工作,效率变低,即使不做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时常觉得疲惫。

但是这个状态也不是持续不变的。过一段时间,自己又好起来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他们疑惑的是:这些症状难道这只是自己的“错觉”?

01

被大众忽视的“丧”

最近,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词汇——“languishing”,用来形容这种感受。

“不是精疲力尽,我们仍然有精力;也不是抑郁症,我们并不感到无望。我们只是觉得生活有些无趣,感觉看不到方向。”

“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的生活”。

languishing 就是这样一种停滞和空虚的感觉,它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很难有兴奋的情绪:

“感觉就像是你在浑浑噩噩地度日,隔着一个雾蒙蒙的挡风玻璃观看自己的生活。”

而这,也会是2021年的主导情绪。

发表在《健康与社会行为杂志》上的一文中提到,作者研究了美国25-74岁的成年人,研究结果显示:

  • 17.2%的人符合flourishing的标准;

  • 56.6%的人处于中等心理健康;

  • 12.1%的成年人符合languishing的标准;

而在符合标准的成年人里,获得严重抑郁症的风险是中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的2倍。

此外,研究还表明:

在未来十年最有可能经历严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并不是现在就有这些症状的人,而是那些当下正苦苦挣扎于languishing的人们。

也就是说,这种心理状态的严重性很可能被我们忽略了。

02

它是意料之内的存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不难明白。

首先是疫情,它让我们生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不少研究都表明,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了影响,焦虑和抑郁情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上升。

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及节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开始的紧张,在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地演变为慢性的疲惫状态。

当下,内卷、鸡娃等等无形中带来的压力和焦虑裹挟着每一个人。

压力会让我们的头脑和神经系统负荷运作,这将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也是长期的压力会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原因之一。

以工作为例,根据一项调查,在全球10亿全职工作者中,85%的人在工作时不快乐。

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却越来越难在工作中得到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和干劲儿。

时间和收获不成正比,这点让我们失去了动力,也就让事情做起来变得更加机械。

这些压力是很微妙的,它或许并不强烈紧迫,可能只是低级别的,却可以导致疲劳和更糟糕的情绪。

03

如何重新获得活力

适当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做出一些变化才可能改变现状。

实在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状态,泊恩建议还是及时地向专业的医疗资源进行咨询和治疗。

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

为工作和生活设定明确的界限。

每天留出一段不间断的时间专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会给我们一种专注的自由,在吸引自己的事情中找到慰藉。

专注于一个小目标

假如生活中一切尚不明晰,不妨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寻找一些小目标。

如果感到沮丧,进行一个小项目,可以是简单的整理房间,也可以慢跑;

完成一个简单的、有即时反馈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成就感和获得感。

尝试一些新事物

提出languishing概念的凯斯博士表示,“对整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感兴趣;

满足感或幸福感往往会随之而来。感到生活良好的第一个关键是寻求新的兴趣。”

品尝或制作一道新的食物,加入一个读书小组,这些既能让生活增添一些新鲜感,也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空闲时间。

寻找社群和联系

与朋友交谈,把自己的困扰表达出来,或许就会得到共鸣。

一次朋友间的谈话,一次亲人之间的聚餐。

或者不一定是持久的关系或长时间的互动,短暂的交谈也会带来能量和活力。

人不可能永远都精力充沛,快乐也好、低落也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偶尔感到疲惫无力也没关系,不如索性就让自己躺平一会儿。

毕竟,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急不可待。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