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湘楚古风 2021-05-22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汉张留侯庙

驱车来到距留坝县城17公里的庙台子,便是孬张赴汉中探访古迹的第四站:川陕公路穿越其门首之张良庙。来此瞻仰,是敬佩张良于大汉霸业初成即隐归蛮荒、避祸于斯的睿智之举。

遥想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张良为首也。刘邦曾称其'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评价甚高。然刘邦大汉朝堂,倘容功高者安在,皇家权贵焉能安眠乎?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韩信等诸多异姓王侯之死,想必张良早已预知矣。故当西汉立国之时,却或张良'辞汉'之日,其封地本是江苏留城,谓留侯。他竟自愿驻留在秦岭深处,归隐于紫柏山。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张良庙景区鸟瞰

据考证:西汉时,留坝境域之南属汉中郡褒中县,北部及西部属武都郡。东汉时期,境域仍之。张鲁据汉中,改汉宁郡,本境南部属之。留坝县1913年民国政府才设立。

史载:东汉末年,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成了'汉中王',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遂于紫柏山下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

我眼前的庙台子张良庙是明、清建筑,牌坊为青砖砌成拱门且三叠檐高耸,颇为壮观。山门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门前刻着一副对联: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上联指其在博浪沙着人刺杀秦始皇,下联指在圮桥求教黄石公一事。庙门右侧竖一石碑:'紫柏山汉张良留侯辟谷处'。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张良庙侧影

怀揣虔诚步入大殿所在院落,左顾右盼,感觉目不暇接。殿前乃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院内清幽、古雅。殿堂门楣遍布溢美赞颂之匾额,如: '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等;殿堂立柱楹联甚多,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拜殿

院内还供有冯玉祥将军所立的石碑:'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正殿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大殿局部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张良塑像

庄严之大殿,上悬'明哲风高'、 '帝王之师',殿门联云:'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殿内张良塑像,传曾被毁,现重塑。

自大殿右侧过'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大殿左侧东为'北花园'。园中古树林立,园内有一六角'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怀山歌》石碑,乃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元吉所立。他辞官返蜀途经此地感怀而作。后世文人志士来此,多有和诗留此。现花园四周为游廊,廊壁俱为诗碑。后山建有的“授书台”,因感觉太牵强附会,孬张爬上去看了,懒得说它。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拜石亭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灵官殿

游览此境后,深感历史与张良甚是薄情。汉未张鲁所建祠庙无存,三国、晋代、盛唐、大宋、大明等诸多朝代,难道都不敬奉先贤张良么?

紫柏山下一隅,张良庙无疑乃清朝时期建筑,有真实故事传为美谈:康熙三十六年(1697),兵部尚书、御史于成龙路过张良庙,乃道人看守香火。两年后他再次过紫柏山时,发现道人成了僧人,张良圣像换成了释迦佛像。查问得知,系僧人抢占了张良庙。于是将僧人逐出,并亲书“相国神仙”匾,重修大殿,重塑张良金身,并募全真道人潘一良看守,自此,潘一良徒子法孙世代相袭。

没料到,张良庙内竟存有宋代书家米芾的“第一山”碑刻,不必多想便知这碑肯定是作伪,中国境内米芾“第一山”碑少说也有10多处,不多这一方。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殿旁米芾题刻“第一山”

另有一则故事:大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路过此地,应住持马含真之请,为留侯祠题词:“送秦一椎,辞汉万侯。”并为此庙方丈傅至溎墓题联:“自古神仙皆智勇,一生进退本从容”。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百年前大殿景观

说实话,来此只因崇敬张良,尊其睿智退隐而得善终,观瞻后世有人于斯地筑庙祭祀,善哉,管它建于哪朝哪代呢?

张良庙缅怀:功成身退隐深山,千古避祸第一人

百年前庙内景观

#汉中旅游# #张良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