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王清海: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案

 会宁县四房吴镇 2021-05-22
【以案说医】王清海: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案

王清海 国医大师邓铁涛弟子,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心病学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中国南方老年医学联盟副主席,⼴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省第⼆中医院原副院长。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患者陈某,女,70岁,退休。2019年4月1日就诊。

【发病过程】

主诉:心悸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伴头晕6天。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休息后可缓解,未经系统治疗。近十年来,心悸症状时有发作,一直未在意。6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心悸再次发作,发作时伴有头晕、视物旋转、恶心、胸闷、气短、畏寒肢冷等症状,自测心率37次/分,遂于6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医生建议进行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患者拒绝。遂于2019年4月1日就诊于本人专家门诊。

【首诊证候】

就诊时症见:心悸、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咯血,无泛酸、嗳气,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肢体活动障碍,饮食可,眠可,二便可。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查体:舌质紫暗,苔薄白,脉迟弱结;BP:130/80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约43次/分,心律不齐。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心悸(阳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治法:温阳通脉,活血化瘀。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6g,制附子10g(先煎),细辛6g,丹参20g,川芎10g,红花6g,桂枝10g,白芍10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10g。7付水煎服,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9年4月8日)

患者服药后心悸明显好转,力气略增加,头晕、气短、胸闷之症状较前有所减轻;近日自觉口渴欲饮水,口干,少寐多梦;舌质暗,苔薄白,脉迟弱。

血压:132/78mmHg,心率50次/分。尊上方去制附子、细辛;加麦冬20、柏子仁10。

处方:炙麻黄6g,丹参20g,麦冬20,柏子仁10,川芎10g,红花6g,桂枝10g,白芍10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10g,7付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19年4月15日)

自诉心悸、头晕、气短、胸闷之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力气增加,口干口渴症状较前好转,睡眠好转;近日自觉胃脘不适,干呕,胃脘部拘紧。舌质暗,苔薄白,脉迟弱。血压:128/75mmHg,于就诊当日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段改变,心率53次/分。

心律失常已经明显改善,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亦有所提高。考虑到肠胃气滞,胃气不降,于上方去白芍、麦冬;加吴茱萸6g、高良姜10g、木香10g、砂仁10g以温中和胃。

处方:炙麻黄6g,丹参20g,柏子仁10,川芎10g,红花6g,桂枝10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10g,吴茱萸6g,高良姜10g,木香10g,砂仁10g。7付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2019年4月22日)

服药后心悸、眩晕、胃脘不适等证已经明显消失,唯心动过缓,心率每分钟55次,律齐,舌淡红,苔白,脉缓。遂上方去吴茱萸6g 高良姜10g,加附子20克,以鼓舞心阳。

处方:炙麻黄6g,丹参20g,柏子仁10,川芎10g,红花6g,桂枝10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10g,制附子20克(先煎),木香10g,砂仁10g。7付水煎服,日一剂。

五诊(2019年6月9日)

患者自述一直情况稳定,没有明显心悸发作,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查心率65次,律齐。心电图复查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舌淡红,苔白,脉细。病情稳定。上方去附子、麻黄,加三七10克以加强化瘀通脉之功。

处方:三七10克,丹参20g,柏子仁10,川芎10g,红花6g,桂枝10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

【按语】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病变,多由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炎等,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障碍。现代医学尚无治疗药物,心脏起搏器安装是唯一的有效办法,但该治疗系创伤性,且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接受。

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迟脉证,为心悸病的一种。盖心主血脉, 心脏跳动和血脉运行有赖于心阳的鼓动;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 五脏之阳非此不能生, 肾阳强壮,则心阳得以温煦,鼓动有力,血脉运行正常。反之,则鼓动无力,变病百生。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过半百,脏器虚损,心肾阳气虚衰。肾阳亏虚,不能上温心阳,则心阳不足,鼓动无力,则可见心跳减慢;阳虚鼓动无力,血脉运行迟缓,清窍失养则见头晕;阳虚则阴寒内生,寒性凝滞收引,则瘀血内生,若瘀血内阻于胸中,则心脉痹阻,故可见心悸、胸闷、气短、畏寒肢冷之症状;血脉瘀阻,故见舌质紫暗;阳虚无热像,故见苔薄白。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以温阳通脉,兼顾活血通脉。

方中炙麻黄其性辛温,具有畅通血脉,温散寒邪,鼓舞阳气之功;制附子温肾助阳,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脉,既行气分,又入血分,既能通阳,又可温阳;细辛散寒,通利血脉;桂枝通阳化气;白芍敛阴和营;丹参、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故用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炙甘草以调和诸药。

二诊时,患者出现口渴欲饮水,口干,少寐多梦之症状,虑其助阳之品伤及津液,扰乱心神,故去附子、细辛;加麦冬以益胃生津,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三诊时,患者出现胃脘不适,干呕,胃脘部拘紧之症状,为中焦阳气不足,胃气上逆所致,故去滋阴敛阴之白芍、麦冬;加吴茱萸、高良姜、木香、砂仁,以温中散寒、调中止痛、降逆止呕。

后续随证治疗,巩固月余,现患者病情平稳,未见再次复发。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