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里的左右互搏术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5-23

昨天针灸治疗结束后,一位面瘫病人带着疑问的神情问我:医生,我左侧面瘫,为啥要扎右脸的穴位?

问得好!请允许我跟大家详细探讨下左病右治那些事。

针灸里的左右互搏术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我想这是很多不熟悉针灸的人都会有的困惑,这恰恰是针灸治病整体观的体现。中医所有的治疗手段无一例外都是在调阴阳,针灸当然也是如此。当人体由于某些原因气血出现失衡时,就会产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个时候我们通过交叉针刺对侧肢体,并施以一定的补泻手法就能恢复原有的平衡。

“左病右治”的代表刺法是缪刺和巨刺。这两种刺法都是“左取右,右取左”,但在适应症、取穴特点及操作方法上还是有本质区别,临床使用更不能将其混淆。

《素问》“缪刺论”这一节就专门论述这一交叉刺法,强调“缪刺刺络”,邪气侵袭人体后,经皮肤进入络脉,络脉不通而邪气不能传入经脉,就会循着大络上下左右流注对侧,此时用缪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刺其络脉,可泻邪气。缪刺治疗邪客于络者,多取四肢末端或靠近末端的腧穴,比如井穴,还可取在皮部可见的血络,也就是皮肤表面肉眼可见的小血管,大多轻刺、浅刺,或用三棱针刺络放血。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素问·调经论》

巨刺是《灵枢·官针》九刺之一,“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是说一侧经脉因邪气较盛发病,影响到对侧经脉也发病,此时应当用巨刺,“必中其经”。巨刺治疗邪客于经、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多取躯干及四肢的穴位,大多用毫针或长针,需深刺、重刺。

以上说的有点抽象,在临床上应用交叉刺法时,需明确脉象强弱大小形态、病情虚实寒热及病人体质强弱等,以施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首先是痛证,《素问·调经论》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临床上交叉刺法可以用来治疗包括急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等疾病。举个例子,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以左侧腰痛为主,予以针刺右侧腰痛穴,配合腰部小幅度活动,患者腰痛症状可见明显缓解。

针灸里的左右互搏术

其次是面瘫,如果左侧面瘫,右脉明显异常的,无论是早期还是顽固性的,针刺右面部腧穴疗效就会显著提高。早期面瘫针刺健侧,经大脑皮质间接调节患侧运动神经,还能缓解发病早期健侧面肌的相对紧张状态;而顽固性面瘫出现面肌痉挛时,针刺健侧穴位能使本侧面神经兴奋,健侧释放乙酰胆碱能增多,通过中枢调节,对侧乙酰胆碱能释放相对减少,使患侧面神经兴奋度下降,面肌痉挛得到改善。

中风半身不遂,先于无病手足针,宜补

不宜泻,次针其病手足,宜泻不宜补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再说说巨刺治疗中风偏瘫,《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风半身不遂,先于无病手足针,宜补不宜泻,次针其病手足,宜泻不宜补”,提示中风偏瘫早期先补健侧,后泻患侧,当然补泻手法的选择不可拘泥,还要根据病情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巨刺发挥奇效建立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结构基础上,通过针刺信号对高级中枢产生双侧弥漫性的影响,从而使高位中枢及其下行调制系统对双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都产生影响。

针灸里的左右互搏术

那么,是不是治疗所有单侧疾病都要用交叉刺法呢?这个倒不是,针刺前诊脉,找出病脉,在这一侧针刺相对效果就好。在气血失衡明显、病情相对复杂时,应着重先平衡双侧,可采用交叉刺法,或是单侧用穴效果不好时,选用交叉刺法以期奇效。但双侧气血阴阳尚平衡,病情轻浅、或拘于局部、或即将恢复时,单侧选穴反而快捷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