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传太极专栏系列讲座:乐传太极拳的修炼(二)

 wsryi 2021-05-23

《乐传太极拳的修炼》(二)

——身形要领释

【钟海明  马若愚  依乐匋先生文稿整理】

上期重点讲述了练拳中的身形诸多要素,介绍了乐匋先生提出的《身形十六要》。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人体各个部位的身形要领,根据人体结构的特点,从脊柱的头、颈、腰尾履,到肩、肘、腕、胯、膝、踝各个部分的位置状态提出了精确的要求。无论练哪种拳,包括舞蹈、体操、戏剧在内的任何一项人体的肢体表达艺术,都离不开对身形的要求。

身形对,身心方能无碍,气息得到流畅;外形整,内劲出,劲力合。因此,对初习者而言,身形是首要的。只有严格掌握了身形要领才能进一步练习拳架,进而练习身法。

从腰脊之分寸说起

在身形诸多要领中腰脊是首要的。在各家经典拳论中,有关腰脊身形的论述是最多的。先哲教云:“气如车轮,腰若车轴。”“主宰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尾闾中正神贯顶。”“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地心为第三之主宰。”“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手与肩平,胯松膝平。”“顶如准,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尻门,上下一条线,全凭两平转。”师言:“挺腰、下桩、手高。”从上可体会到常说的“腰”,是指自头顶至尾尖上下一条线,并延伸到手肩和膝胯两个平圈,成为内外动静相济,上下相随的整体。乐匋先生按循序渐进之例,试分剖腰脊之不同阶段如下。

身形:内外七处“前中后”(内四外三,根据挂于顶,前倚天突,后靠命门,下钩尾尖的中线及其延长垂线为“中”,各组“前”、“后”重与力相均衡。)

    ◇  内一:颏、顶、枕:

    ◇  内二:脯、天突、胛:

    ◇  内三:脐下、命门、背椎底节;

    ◇  内四:趾骨、尾尖、骶。

    ◇  外一:手、肘(位于中后近腰窝处)、肩(位于肘后、并臀后);

    ◇  外二:膝、胯(身前曰胯,侧为股头,下为裆。胯在尾前)、髂上沿;

    ◇  外三:趾与前足掌、脚弓窝、踵。

    四肢各相同关节之联线,均不宜入侵中线,且各关节之间亦宜力线错开,以免自相冲轧,失去均衡。

腰脊之分寸:命门前觝中线谓三分;骶盆后兜容纳下腹谓四分;背椎底节后让容纳上腹谓五分;尾尖前钩中线底端谓六分;仰脯天突后靠中线为七分;沉颏头顶挂住中线顶端,顶尾联应谓八分;毛发指趾尖俱贯通谓九分;无形无象,全体透空近十分。细分详见如下:

1.命门到位:无论何时都能自然地常令命门前贴于身形前后之中线上,可称得三分腰。

2.背椎底部后置到位:无论何时都自然地与命门成前后呼应之势,可谓之四分腰。

3.骶骨后躬到位:无论何时都自然地与命门、背椎底部成三角前后呼应之势。可谓之五分腰。

4.尾骨前托到位:无论何时都双髂后仰,尾骨前托,舒展底椎。同时双腿、胯、髂的下盘鼓荡成圈(其中,胯关节属于腿脚竖向七分伸展之范围,而髂臀属于身躯横向七分收聚的范围。)至此可算六分腰。

5.大椎竖直到位:无论何时都背椎舒直,大椎到位,胸脯上仰。同时双臂、肩、胛上盘鼓荡成圈(其中,肩关节属于手臂竖向七分伸展之范围,而双胛则属于身躯横向七分收聚的范围。)至此可谓之七分腰。

6.颈椎到位:颈椎松而有力,同时鼓动中盘、手腕、脚跗都松而有力,至此可算得八分腰。

7.头顶到位:顶如准,松而有力,同时鼓动指尖、趾尖、毛发尖都松而有力,师言:“如皮燃火”,经云:“全体发之于毛”。到此可谓九分之腰。

8.“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无心无事,平常真实,师言:“无形无象便是真,有形有象还是假。”是腰可当九分十分之间矣。

自忖能到几分,退下半分才近真实。

再谈“头正拔脊紧尾

头正拔脊紧尾  身中自上而下1

头不俯就身肢  身不迁就手脚

两侧前后相济2 外圈自下而上3

少阳少阴位正4 拳架内外无缺

注:

1.以竖向内外而言,自是身中最要。自上而下者,上面最重要,各处重要性依次自上排下。简言之,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之意。首先必须胸乳以上两先天穴位(气、血)朝天,头容正直,才得以引动腰脊拔直,最后自然传到尾骨夹紧。若非自上而下,单注意紧尾,或直脊,皆难奏效。

2.两侧为阴为阳是随着运动转换的,即动向侧为阳,动背侧为阴。而前后的阴阳是固定的,即身前为阴,身后为阳;头前、颈前为阳,头后、颈后为阴。以两侧阴阳相济为例.若两手动作及用力对称,身中即生拥堵之感,日久成伤:两足若对称则几乎无法下桩及进退。

3.外圈即身、头、颈周与四肢。自下而上者,受重力之影响.下位不先正位,依次而上皆难正位也。

4.身侧少阳、少阴之位点是指阴侧少数阳点(占1/3.其余2/3为阴点)和阳侧少数阴点(占1/3,其余2/3为阳点)。自下而上依次为:趾中、踵、膝、胯上、肩头、掌根、指中、颈中、下巴根。身前少阳点为耻骨,身后少阴点为尾骨。头、颈前少阴点为下巴上、结下:头、颈后少阳点为枕骨、颈中。阳位宜悬腾,张:阴位悬沉,松弛。位正指阴阳之正。

再谈“夹坐合胛 肢前柔蠕 敛存一线 十方无虞

夹坐蠕舒膝前1 合胛蠕伸肘前  命门前柢收喉  三四香炉朝天2

身正腔壁腾开  脏腑历历悬空  后天七舒心净3 身中肢前柔蠕

动向前方为阳  动向后方为阴  拔腰身动向阳  肢前倒拖阴后

肩沉胯升阳摺  胯沉肩升阴展  立体开合同演4 进退卫星航天

擎松调换阴阳  十面支撑内蠕  引放拔腰揉走  身牵手足来去5

沾起断而复连  黏随绵密不断  擎引松放一周  粘连黏随两遍

荡动无限有余6 大小奇正和融  心安指尖稳定  内外柔蠕抽丝7

动作由内而外8 一动相对都动9 全体敛存一线  十方三盘无虞10

注释:

1.坐骨如钳夹紧,则臀拥合、尾骨沉、耻骨升,密处深藏,同时膝前节蠕舒,则膝前节柔韧能蠕动助全体平衡,松而有力。胛骨合住(不用肩帮忙),同时肘前节蠕伸(小臂长出一公分,掌指又约一公分,总约两公分。)则肘前柔韧能蠕动助全体平衡,松而有力。

拳经“随曲就伸”者,言曲伸不分家,蠕动之形也。

2.头顶、颈圈、盆髂为三,两腕、双踝为四。腕臂柔韧令掌指常立,踝胫柔韧并胫骨下端前挺令身中常竖。

3.七后天指:肺、大肠、胃、肝、心、肾、小肠。

4.立体开合是:阳侧外肩胯斜向腰中敛合(其时身中向阳侧迎靠)。阴侧外肩胯顺势斜外张开,形如侧飞燕翅。身子转向阳侧,形如直立书本,阳侧摺卷、阴侧翻开。 

5.“擎、引、松、放”乃李亦畲先辈讲的每式四个圈子,举凡“擎”为换劲,“引”是退后;“松”为换劲,“放”是进前。

6.身中为内,肢前为外,内外荡动皆宜有余不尽,才能弹性柔韧,微动绵密相济。

7.师语静安师兄:“人言虚灵顶劲在头顶,非也,在十指尖。”经云:“运劲如抽丝”。指尖在空中相对稳定,则内外抽丝,绵绵不绝矣。即如练剑,也需剑尖空中相对稳定,以运抽丝之内劲也。

8.拳经:“蓄而后发”、“步随身换”,皆言以身带肢,又曰:“先在心,后在身”,由内而外之意愈明。

9.拳经:“一动无有不动”,是指动起来时时处处都有相对的运动。如,“擎”、“松”外视若静,而“劲由内换”;“引”外示静而内动,“放”则内如静而外动。

10.八方、上下合称十方;上、中、下三盘。

——摘自于《乐传太极与行功》

《武魂太极》2019年10月号

历代传统太极拳各派传人的论述很多、很丰富,也很精辟,但是真正有关拳法练习,以及身形的具体要求往往都是描述十分抽象的。例如:“守中”、“六合,内三合,外三合”、“虚灵顶劲”、“气如车轮,腰若车轴”等等,多数是采取比喻的手法,并没有十分明确和准确的要领。

乐匋先生则在《乐传太极与行功》一书的多篇文章和习拳体会中,根据人体结构的特点,对练拳过程中最基本的身形要求給出了详细而精准的分析和说明,并释明其理。掌握和理解这些对人体身形的基本要求,将有助于使身体始终保持在合理无碍的状态,也可以为下一步拳架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END


来源:武医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