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大程书院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1-05-24

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始建于宋代,现存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大程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现存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在当时作为举行县试的文场,是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原貌。考场边的两棵古松是当年重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缙亲手所栽。

大程书院有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砖山瓦顶,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大门两侧耳房10间,东西对称和大门混为一体。大门内是"龙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8间,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

大程书院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全为蓝砖布瓦,古代风格的柱廊式建筑。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一样,以中轴线呈严整对称布局。北方四合院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包围庭院,从而形成以外部空间为中心的独特组合形式。采用此种形式的建筑布局,视线的聚焦点往往集中在庭院中心。

大程书院的"立雪讲堂","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部分,"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讲堂的门上悬挂着中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定的"立雪讲堂",和大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马萧萧书写的这幅楹联:"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匾额,恰似画龙点睛,给讲堂镶嵌了明珠。

"讲堂"的中间塑了程颢的坐像,再现了他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旧幕。史书记载,程颢平时独坐或闭目养神,或思考问题,总是一脸严肃,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而给学生解答问题或待人接物却满面春风和蔼可亲

科举时代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把进入考场的大门叫龙门,也是对入学弟子、进取及第寄予的厚望。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在过去,只有"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豫东百姓无不争先恐后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好运,久而久之成为百姓避霉祈神速、喜闻乐见的民俗。传说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跳"龙门"富寿康宁。据说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

立雪讲堂东边的一组塑像,只见程颐、程颢端坐,杨时、游酢(杨时、吕大临、谢良佐为程门四大弟子,都曾寓居扶沟师学于程颢)满脸恭敬站立求教,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的典故。1093年,杨时、游酢二人已考上了进士,但他俩为了进一步深造,便辞去官位来找程颐求教。当时,杨游二人三番五次来找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见,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来找程颐求教。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越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的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才收他们为徒。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为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

立雪讲堂西边的群塑像是从"大程书院"步入仁途的历史名人。官员有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吏部尚书刘泽深;一代才子江西提学付史李梦阳;广东道监察御史杜化中;柳堂、杜化中、罗赞、曹嘉、卢传元、郝维乔、何出光、何出图等,都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官员。

       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成部分,大程书院园林内的建筑布局方式、植物造景特色,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佐证;大程书院园林衍生出的楹联文化、科举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大程书院建筑艺术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